呂向風 錢冬梅 孫文龍 任增戰
(天津天獅學院,天津 301700)
移動互聯時代校園生活服務平臺初探
呂向風錢冬梅孫文龍任增戰
(天津天獅學院,天津301700)
本文探討在移動互聯模式下,通過充分調研得出大學校園生活服務平臺的需求分析,以及平臺建設的必要性。結合實際需求給出美麗校園-生活服務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移動互聯時代;校園生活;服務
目前廣為流行的騰訊旗下的微信用戶非常多,可以利用微信申請公眾號作為企業或組織宣傳自己產品的途徑,進而為申請者傳播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卻很少。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非常豐富,但沒有一個專為學生服務平臺。在加大力度進行校園基礎移動互聯設施建設的同時,也把關注點放在了移動服務平臺的整合上,以數據為根本,以業務為骨干,以服務為枝葉的校園移動服務生態系統已經初具規模。為了更具普適性和推廣性,我們擬搭建以美麗校園——校園生活服務的平臺,并于15年 獲批了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立項。
隨著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必備的產品,各類手機終端軟件層出不窮,日益滿足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手機的普及和基于智能手機的軟件開發技術的發展,都大大地提高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效率,移動互聯網正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1.1生活服務類
這些發達的通訊技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使大學生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我市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得到領導們高度重視,然而仔細研究會發現現今缺少一款針對大學生生活服務的平臺,我市有十幾萬的大學生,每年畢業學生數目也是數以萬計的,那些學生勢必會留下很多二手資源,這些資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勢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諸如教材、輔導資料、通用的生活日用品等;在大學校園中還存在諸如排隊打飯、飯卡充值(排長長的隊伍)、快遞收發(學生上課不能及時接受快遞),衣服的干洗無門等等一些特殊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由于學生購買食品的數量非常有限,例如某位學生購買水果需要香蕉3根、蘋果1個、梨一個等,學生去農貿市場采購比較麻煩,費時費力,再加上學校周邊零售食品價格昂貴。因此,需要一款校園生活服務類平臺,該平臺允許學生登記其需求,團隊管理人員針對學生的購買需求進行集中采買,這樣既節省時間、又節省了金錢,使人力物力財力得到合理利用。基于此,開發一款美麗校園——生活服務平臺勢在必行。
1.2校園信息類
1.2.1為了增加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學生在校考證的想法非常迫切,如會計從業資格證、計算機軟考證書、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證書、職業資格認證等等;還有天津市一級考試證書、駕照考試等。學生登錄學校電腦版網頁較少,因此不能及時掌握學校一些期末考試、學生大賽申報等重要信息,造成學生和學校之間信息聯系不暢等,該平臺會實時定期更新重大校園新聞信息來滿足不同學生用戶需求。
1.2.2我團隊經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分析得出90%的師生認為該平臺建立會使校園生活更加便捷,平臺推廣的有效途徑為手機APP。以上數據為項目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據。
2.1平臺主要內容
2.1.1平臺用戶的信息管理。對平臺用戶信息采用加密技術記性加密管理,進而保證平臺用戶信息的安全及可靠性,此外,還要研究手機端數據的存儲,選用特定數據庫技術,完成用戶信息安全管理;
2.1.2師生二手資源等信息的管理。平臺除了滿足廣大師生對資源進行登記外,為了便于資源有效利用,還應提供查詢功能,滿足用戶對特定資源的快速定位,方便快捷地完成交易,進而使師生的二手資源能得到有效利用,達到美化校園的目的;
2.1.3校園內師生求助信息的登記。這里應對求助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可分為生活服務類——快遞的代收代法、電話卡充值等,資源訂購類服務——登記所需物品,由我團隊人員對用戶需求信息通過一定算法進行篩選統計,進行集中購買,再保證團隊利益的同時,把真正實惠回饋給廣大師生;
2.1.4求助信息的精確查詢定位,這里可以通過拍照上傳至平臺進而定位師生信息,進而為我團隊更加快速地完成校園生活服務;
2.1.5服務費用的支付問題,本平臺提供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在此基礎上研究校園飯卡支付,真正實現校園一卡通;
2.1.6校園信息的發布,本平臺定期發布考證信息、大賽信息、學院組織重大考試報名信息等。
2.2平臺的作用
2.2.1通過本平臺為團隊人員完成求助信息查詢,有償滿足師生的服務請求,從而為廣大學生節省了業余時間,使他們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
2.2.2通過本平臺師生可登記二手資源信息,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進一步美化校園環境。
2.2.3通過本平臺有償服務功能為廣大師生提供便利,克服了時空上的限制,使在校師生能享受到校園生活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務。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調研分析,校園生活服務類平臺APP項目的功能基本確定,在接下來的時間團隊將會進一步結合高校學生未被滿足的需求進行手機端APP的開發設計,并在校園內進一步推廣。經過團隊的綜合考慮后決定本項目實現線上學生求助信息的分類管理—快遞、干洗、話費充值等;此外提供二手資源登記、檢索,以便實現無盡所用,達到美化校園目的;服務均為有償,故本平臺提供微信支付功能,在此基礎上,探索學生飯卡支付,使學生的飯卡實現校園內的一卡通。為了有更實際的盈利模式,團隊擬先在本校內推廣應用,等到數據量足夠大時,并且服務比較成熟時再去考慮更多盈利模式。
論文支持: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編號:201510859003
TP391.1
文章編號:1003-5168(2015)-12-0270-1
呂向風(1980—)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