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長思(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第三工程分公司, 河南 中牟 451450)
淺析山區施工主要風險與防范措施
代長思(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第三工程分公司, 河南 中牟 451450)
本文主要介紹了山區施工的主要風險及消除風險的防范措施。
風險;措施;管溝塌方;作業帶坍塌;設備溜車;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
近幾年管道局發生了幾起亡人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員工無意識違章或明知違章而故意為之;另一類是是由于作業環境、安全防范措施、設備技術狀態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長輸管線野外施工,為躲避人口密集地區,管道所經地形不是荒蕪人煙的戈壁沙灘,就是地形破碎的高山深谷。即使在平原地段施工,受征地條件等制約,也因地形復雜,給施工帶來諸多風險。HSE管理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在現階段,要想確保安全:一是要做好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告知每一名員工所從事的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告知如何防范這些風險的方法和操作規程,告知如果不按這些方法和規程去做,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二是要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的作業條件和環境,就是要貫徹落實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規,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監管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員工的勞動保護,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識別,有效的消除安全隱患,規避事故風險。本文就山區施工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識別,并就其防范措施進行總結梳理。
造成管溝塌方的主要原因是土質不穩,放坡比不夠,開挖管溝土堆放距離溝邊較近,尤其是持續降雨,導致管溝邊坡承重壓力增大,誘發了邊坡的不穩定性,溝下作業時,易發生管溝塌方傷人事故。
要避免管溝塌方,首先是按設計要求對溝壁進行放坡,其次是開挖管溝土堆放高度不得大于1.5米,距離溝邊不得小于1米,雨后施工前,對溝壁的穩定性進行檢查,確認無塌方隱患后再進入溝下作業。在特殊地段,由于放坡受限,坡比達不到設計要求,或土質復雜多變,有回填土的情形下,須采用防護箱或其他形式的支撐結構。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防護箱只能有限的降低塌方后對人員的傷害程度,不能從根本上避免塌方的發生,因此,溝下作業不能完全依賴防護箱,認為采用防護箱,就可以不放邊坡的認識是錯誤的。
山區作業大多情況下是先挖溝后焊接,由于山區地形崎嶇不平,作業帶修整需要降坡和填土,加之土質構成復雜,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不易被識別出來,例如作業帶夾層有巨型石塊,在運布管時由于設備和鋼管自重,或組對管口時設備在外力作用下,極易造成作業帶坍塌,致使設備傾翻發生毀車亡人事故。
要防止作業帶坍塌致使亡人事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保證作業帶的平整和壓實,對焊接機組而言,首先要認真開展作業前安全分析,熟悉作業帶的地質構成,嚴格排查作業區域的危險因素;其次是運布管作業時,溝內不得有人作業,嚴禁溝上溝下交叉作業;再次就是鋼管起吊前,必須設專人指揮,無關人員撤至安全地帶,這樣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作業帶坍塌帶來的亡人風險。
設備溜車一般發生在陡坡地段,除設備止動狀態因素外,主要原因是誤操作。例如發生在07年的“9?24” 機械傷害事故,是由于機械手違反操作規程,在爬坡過程中強行換擋,致使發動機熄火,液壓止動控制系統喪失,導致設備失控下溜。在溜車過程中,機械手應急措施不當,沒有顧及下游多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危,棄車逃生,造成3人死亡的慘劇發生。
針對設備溜車,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機械手持有效證件上崗;②設備爬坡前,首先進行坡地測量,確認坡度在設備爬坡能力允許范圍內;③上下坡設備應低速行駛,中途不準換擋及掛空擋;④坡地作業時,坡度超過17°時,設備停放處修筑作業平臺。
山洪多發生在汛期或臺風過后的強降雨,形成泥石流需要三個條件:①足夠的地表水;②松散的浮土、石頭;③V型溝谷。山體滑坡是否發生是由地理條件決定的,誘發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對斜坡坡腳的沖刷、浸泡以及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等都可誘發滑坡。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為避免或降低由此帶來的損害,我們所采取的范防范措施有:①合理組織施工生產,盡可能避開雨季;②在汛期施工中,指定專人關注氣象預報,當有大到暴雨或連續降雨時,立即對處在河道、沖溝、地質較軟或松散地段的施工人員、機械進行撤離;③優化線路走向,減少對山(坡)體的破壞擾動;④確定突發狀態下的逃生路線,并適時開展逃生演練。
目前,我們對風險的認識還處于經驗階段,防范措施受諸多因素制約,也有局限性,尚不能達到本質安全。只有持續開展“兩全”活動,通過嚴格監督,保證防范措施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才能處于可防可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