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關于規范我省民間放流放生水生動物行為的探討
張毅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伴隨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及水生生物資源已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企業、民間社會組織和廣大民眾的重視。在政府漁業部門主導的以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恢復涵養漁業資源為目的大規模增殖放流水生動物等舉措的同時,以企業集團、宗教組織及其它各類民間社會團體自發組織的放流放生水生動物活動方興未艾,構成了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和廣大民眾共同參與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涵養漁業資源的積極氛圍。在肯定、鼓勵民間組織參與涵養漁業資源行為的正面意義和積極作用的同時,有一些不規范或不正確的行為亟待去調整和改正。
一是水生動物放流與放生種類選擇的隨意性。開展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是以恢復、涵養和適當補充天然水域或大型人工水體中野生漁業資源為目的,其重點在于恢復和保護天然水域(包括大型人工水體)中水生動物自然區系組成、獨特珍貴的地理區系種質資源。在不危及原有水生生態系統安全和水生動物自然區系組成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引進和補充外來野生水生動物種質資源。遵循這一原則判斷,筆者認為,目前我省民間組織的放流放生水生動物行為可粗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有效放流放生;二是無效放流放生;三是有害放流放生。
從選擇放流放生種類的角度劃分,有效放流放生是指選擇了正確和適宜的水生動物,放流放生后,水生動物正常生長和自然繁衍,種群數量不斷擴大,放流成功。多年來,我省各級政府漁業部門及社會各界民間組織,通過不斷實施我省特產大麻哈魚、鱘鰉魚的增殖放流活動,資源數量得到了明顯的恢復。其中大麻哈魚的捕撈量已由近10年平均年產3萬尾,恢復到近三年平均年產20萬尾;無效放流放生是指選擇了不能在放生水域(或水體)中正常生長繁衍、沒有恢復涵養漁業資源及漁業生態價值的水生動物種類。據筆者調查,常有人向松花江沿岸等水域放生諸如熱帶魚、不可育的雜交種等水生動物。這些放生的水生動物,要么不能在放生水域存活,要么不能在放生水域繁衍,要么不能形成有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最終的結果是放流放生無效,造成大量資金的無謂浪費;有害放流放生是指選擇了不該在標的水域(或水體)中放生的水生動物種類。這種放流放生會危及和破壞原水域(或水體)中自然水生動植物區系構成,帶來新的病害,更可能會給原水域(或水體)中生存的珍貴水生動植物帶來滅頂之災。近年我國出現的“巴西龜”問題以及早年發生在新疆的“大口黑鱸”問題,都是因盲目引種放生而造成的外來物種入侵的惡性案例。我省目前雖然還沒有發生外來水生動物入侵對土著物種造成嚴重危害的惡性案例,但多年來由于洪水暴發漫池、精養魚池在塘水隨意排放以及民間組織的不當放流放生等行為,使一些可育的人工雜交鯉魚進入天然水域,這種遺傳性狀已發生改變的可育雜交鯉,對我省天然水域中生存的黑龍江野鯉種群(不同野生地理種群)天然遺傳性狀的影響會如何,亟待專業部門進行深入的研究評估。
二是水生動物放流放生地點和時間選擇的隨意性。放流放生地點與時間的正確選擇,對保證被放水生動物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義。放流放生地點的選擇,應根據水生動物的種類、規格大小而定。一般性的選擇原則,被放水域為被放水生動物的合適索餌育肥場,不受敵害和人類活動威脅,水質條件好,沒有污染和病害侵襲的風險;對于小規格的被放水生動物苗種,應選擇水流平緩、避風向陽的淺水區;對于冷水性鮭鱒魚類等,應選擇山間溪流等冷水區域放流放生。放流放生時間選擇的一般性原則,以在上午10∶00左右或傍晚時分進行放流放生為宜,此時段水溫及溶氧條件好,對提高放流放生成活率有益。陽光強烈的正下午、午夜時段以及連綿陰雨或大風等天氣,都是不利于放流放生的時間選擇。對于需要大規模捕撈、裝運,特別是需進行長途運輸的水生動物苗種,選擇合適的捕撈、裝運時間和裝運工具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多次在松花江沿岸看到有人不分時間、地點的隨意放生行為,這顯然對保證放生成活率無益。
三是水生動物放流放生不進行檢疫與檢測的隨意性。我國已有明確規定,放流放生水生動物必須要進行檢疫檢測。不對放流放生的水生動物進行檢疫檢測,可能會對天然水域中野生水生動物種群帶來風險和嚴重危害。目前,由于人工水產養殖規模、養殖單產和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漁業病害日趨嚴重、養殖水生動物體內農藥和重金屬殘留富集風險不斷加大。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在我省人工養殖的魚類品種中,存在發生重大魚類疾病甚至是魚類疫病的風險和隱患。不對放流放生水生動物進行檢疫檢測,不僅會使放流放生的帶病水生動物自身發病死亡,影響放流放生效果;而且很可能會導致野生水生動物種群因感染被放水生動物帶入病原而引起發病和死亡,進而危及到野生水生動物種群的消亡;也可能會導致天然野生魚類因大量誤食農藥及重金屬殘留超標的被放生水生動物而引起自身農藥及重金屬在體內的富集,甚至會導致耐藥性和免疫力下降。近年來,在我省個別天然水域中曾發生野生魚類發病大規模死亡的情況。這種野生魚類大規模發病死亡的原因,很可能與攜帶病原體的人工養殖魚類進入天然水域后,造成野生魚類大面積感染而發病有關。應該講,目前由我省各級政府漁業部門主導或監督指導的增殖放流行動,基本上能按規定進行必要的檢疫檢測。對于沒有經過政府漁業部門監督指導的民間放流放生行為,必要的檢疫檢測還很缺失。
四是水生動物放流放生的后續管護很難到位。盡管我省各級政府和漁政管理部門每年都對省內重要天然河流等水域設定禁漁期和禁漁區,不斷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取締非法捕撈船只、網具等,但受人員力量不足、執法手段落后以及管護水域過大等因素的限制,使用非法漁具進行非法捕撈的現象依然屢禁不絕。筆者不止一次看到剛被放流放生的水生動物被非法捕撈者捕獲出賣,甚至放流放生者前腳剛走,后腳就有人跟進非法捕撈的現象。顯然,如果不全面提升廣大民眾保護放流放生水生動物的自覺意識,形成全民共同管護的氛圍,單純靠政府,漁政管理部門的有限力量,很難使放流放生水生動物的后續管護落實到位。
分析我省民間放流放生水生動物不規范或不正確、后續管護(包括政府漁業部門主導的增殖放流的管護)不到位的原因,筆者認為,以下4方面值得重視。
一是民間組織、廣大民眾缺乏科學放流放生的必要專業知識,缺乏對國家及省有關水生動物增殖保護法律法規的深入了解,對如何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涵養漁業資源的利害關系認識不足。以宗教組織和宗教信徒的放生行為為例,其放生的出發點是強調不殺生、推崇“做善事”等宗教信條,并沒有過多地考慮或認識到水生動物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正確關系,因此而引發的無效放生及有害放生不乏案例。
二是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人缺乏環保和公共意識,受利益驅動,不僅不注意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甚至還有意破壞漁業資源,濫捕濫撈,更有甚者采取毒魚、炸魚等惡劣手段,大肆破壞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
三是目前我省能提供符合放流放生標準和要求的水生動物苗種的指定生產單位數量不足,造成民間組織和社會公眾對獲得符合放流放生標準的水生動物苗種的渠道不夠。
四是政府漁政管理部門人力不足,執法手段落后。面對茫茫無邊的監管水域和神出鬼沒的不法分子,力不從心。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漁政執法人員,里勾外聯,執法犯法。
為了規范民間的放流放生行為,保證以政府漁業部門主導的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和民間參與的放流放生行為收到實效,達到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涵養漁業資源的目的,應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從源頭抓起。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力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生態環境治理領域。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重在控制好工業、農業及生活污染源對水域生態環境和水質狀況的沖擊,然后要改善水域底質與植被狀況,為水生動物休養生息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棲息地,為放流放生打好水域環境基礎。
二是政府漁業部門、相關科研院所及教育機構,應通過各種媒體形式,加大科學放流放生水生動物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讓廣大民眾認知了解各種水生動物的生物學特點與生活習性,創造全社會及廣大民眾自覺關愛和管護水生動物,政府、民間齊抓共管的有利氛圍。
三是要逐步實行民間組織放流放生水生動物的登記、報告和許可制以及強制檢疫檢測制度,正確引導民間放流放生行為,避免無效放流放生,杜絕有害放流放生。
四是要加大全省水生動物保護區、地產水生動物原種繁育基地和放流放生苗種培育生產基地建設,定點生產放流放生專用水生動物苗種,暢通民間組織和廣大民眾獲得專用水生動物苗種的渠道。
五是要加大全省各級漁政管理部門的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漁政管理部門的執法能力,加大執法力度,為恢復涵養我省漁業資源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