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敏李 黎趙海濤
(1.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2.蘿北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蘿北 154200)
(3.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關于史氏鱘和達氏鰉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
溫敏1李 黎2趙海濤3
(1.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2.蘿北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蘿北 154200)
(3.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史氏鱘、達氏鰉是黑龍江流域特有的極具經濟價值的大型魚類,其肉食用價值很高,其皮可制成優質皮革,特別是其卵加工成的魚籽醬在國際市場上享有“黑色黃金”、“黑珍珠”之稱。由于人類活動加劇以及過度捕撈,導致史氏鱘、達氏鰉魚類資源的急劇下降,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附錄Ⅱ保護物種。由于我省鱘鰉魚自然種群資源情況不明,盡管鱘鰉魚產量有穩定在百噸以上的趨勢,除一部分用于魚籽醬生產外,大部分還是用于人工繁殖,而人工繁殖主要是采取殺魚取卵的方式,因此對資源涵養保護十分不利。盡管國內很多養殖場開始逐年培育鱘鰉魚親魚,但未形成相應的生產能力,既使開展人工繁育,也遠遠滿足不了生產需要。因此對我省野生史氏鱘、達氏鰉資源壓力還很大。同時,因消費習慣,國內生產的鱘鰉魚基本都是在幼魚階段(0.5-1kg/尾)上市流通,而鱘鰉魚屬大型魚類,壽命長,成熟期晚且生長潛力表現在后期,在資源有限、苗種來源途徑比較單一的情況下,這樣的生產、培育和消費方式極不合理。另外,我省有很多大中型水面,非常適合鱘鰉魚的增養殖,在這些水域內進行定期投放、定量捕撈,可源源不斷的獲得商品魚供應市場和獲得成熟親魚用于生產繁殖苗種,也可獲得高價值的魚籽醬。但這種生產方式投入大,生產周期長,管理比較困難,投資受益人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利潤,這將是我省鱘鰉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瓶頸。最后,多年來鱘鰉魚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病害不斷發生,使用藥品較多,實現鱘鰉魚健康養殖是擺在所有生產者面前的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此,提出幾點史氏鱘、達氏鰉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
為了正確評估史氏鱘、達氏鰉的資源量及其補充機制,要使用現代化的種群動力學方法,采用實驗調查數據,建立可預測的種群豐度和動態全現代化模型,運用歷史數據建立回顧模型并將其用來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新的并且恰當的取樣方案,以便能夠繞過跨界種鱘鰉魚國家的邊界獲取數據;使用現代技術,確定種群大小,跟蹤種群并確定其洄游路線;建立漁政部門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關系,獲得商業捕撈的有關鱘鰉魚捕撈量適當可信的數據;所有因鱘鰉魚的收益者都要參與關于捕撈和收獲記錄的收集工作。建議改善捕撈制度,鼓勵釋放捕獲的未成熟達氏鰉(經漁政部門認定后可適當補償)。同時積極借鑒法國等國家的人工繁殖技術,這些國家對性成熟的親魚全部采用活體取卵技術,初次懷的卵用于做魚籽醬,并根據親魚和卵的情況選留親魚培育,再次、三次、四次懷的卵用于人工繁殖,培育苗種,逐年增殖放流并選留后備親魚。
要遵循系統規劃和安全實施的原則,盡快建立史氏鱘、達氏鰉的親本種群,積極扶持科研單位開展基礎生理學研究,提高繁育技術。要逐步淘汰“殺魚取卵”技術,采用活體取卵技術進行人工繁殖,既得到了魚苗,又保護了親魚資源。資源量的減少意味著遺傳多樣性的降低,而親本圈養措施能夠防止遺傳多樣性的丟失,并增強物種將來抵抗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要重視史氏鱘、達氏鰉選育培育,已經建立的兩處鱘鰉魚原種場,要逐年選留后備親魚,擴大后備親魚群體數量,使之盡早進入繁殖生產,實現鱘鰉魚增養殖的良性循環。要加大人工增殖放流經費投入,增加鱘鰉魚的人工放流數量,對增殖放流的鱘鰉魚采用標記技術,以便建立個體跟蹤系統,避免近親繁殖,并獲取放流種群命運的相關數據,促進和推動增殖放流措施的改進。
要組織開展專業的操作技術、系統合理的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在符合國際食品安全標準公約的前提下,實現鱘鰉魚健康養殖,提高鱘鰉魚產品質量控制的檢測水平。魚源地要充分利用養殖且已經成熟的鱘鰉魚親魚與野生親魚進行配組繁殖魚種,提供給國內鱘鰉魚養殖場戶,既可避免苗種退化,又可減輕對自然資源的壓力。由于鱘鰉魚籽醬在國內外市場一直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加之來源于大量捕撈野生親魚,對資源造成嚴重破壞。為此,《國際頻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加大了鱘鰉魚捕撈和魚籽醬配額管理力度。2006年,作為鱘鰉魚魚籽醬出口大國的伊朗,就因沒有遵循《國際頻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的貿易管制原則而被取消魚籽醬配額,禁止進行國際貿易。我國的鱘鰉魚籽醬出口配額也逐年減少,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5噸降到現在的不足3噸。所以,隨著國際對保護鱘鰉魚自然資源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工養殖的鱘鰉魚作為未來提供魚籽醬的來源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要制定優惠政策措施,鼓勵鱘鰉魚養殖,選擇有條件的大中水域,開展網箱養殖。
我省及我國鱘鰉魚養殖已有十多年的歷史,鱘鰉魚養殖場基本穩定,養殖技術趨于成熟,產量也相對穩定,如果鱘鰉魚仍繼續以原始產品進入水產批發市場這種單一出路的格局,將制約鱘鰉魚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開發鱘鰉魚精深加工是產業發展必然選擇,而且時機已經成熟。鱘鰉魚精深加工可考慮的選擇包括∶鱘鰉魚肉制品(半成品、成品、熏制品),魚籽醬(創品牌出口),保健品開發,化妝、工業用骨膠,魚體各部位分割制品(如鰉魚筋等)等。鱘鰉魚精深加工產品一旦問世,不僅可搶占市場先機,同時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方面鱘鰉魚養殖資源得到充分全面利用,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為生產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豐富水產品市場,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鱘鰉魚產品的多樣化,將使市場需求量增加,必然帶動鱘鰉魚養殖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傳水產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為稻田綜合種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推動我省漁業工作全面開展,使亮點工程真正的亮起來,繁榮農村經濟,在全民奔小康中發揮出漁業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