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潮江
(明水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明水 151700)
當前,我省已進入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漁業生產結構調整至關重要時期。我縣提出要大力發展設施水產、科技水產、規模水產和園區水產的發展目標,加快水產資源優勢向水產經濟優勢的轉化。重點提出全力實施漁業“三區一縣”水產發展戰略,強力提升明水現代高效水產發展水平。“三區一縣”發展戰略,具體說“三區”就是依托愛國水庫和通肯河的水利資源優勢,在東部六個鄉鎮以旱改水為主建設“稻田養魚示范區”;依托圍路和圍城優勢,在中部三個鄉鎮以名特優養殖和休閑漁業為主建設“高效水產核心區”;依托西部三個鄉鎮以觀光旅游為主建設“草原濕地保護區”。“一縣”就是依托加強漁業生態環境和水產資源保護,在全縣建設“綠色生態農業縣”。緊緊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這一核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漁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強漁業生態環境養護,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發展特色漁業、科技漁業、生態漁業。通過先進養魚技術措施的推廣,推進我縣現代漁業建設又好又快地穩步發展。
我縣共有自然水域4.8萬畝,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5座,坑泡星羅棋布,水資源較為豐富。東靠通肯河和撇拉河,西鄰引嫩河,還有沼澤地、澇洼塘,現已建成46萬畝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機電井950眼,發展漁業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縣的水面按地域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池塘養殖和稻田養魚開發區。東部六個鄉鎮以開發荒水、沼澤地和澇洼塘為重點,以通肯河為依托,搞好池塘開發和小流域治理。2015年全縣開發水面4500畝,治理小流域52處;二是濕地保護開發區。西部以省級濕地保護區為重點,現有國家級保護區面積46萬畝,充分利用好現有950眼井,實施井旁養魚;三是生態綜合養殖區。中部鄉鎮依托交通便利,南北貫穿黑哈公路,東西橫穿明齊公路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漁業、休閑漁業、綠色漁業和高效漁業,全面提升飼養水平,發展水產休閑垂釣、旅游餐飲和娛樂等產業,促使經營者在提高魚類品種、規格和質量以及在服務上做好文章,促進休閑漁業健康快速發展。2015年全縣休閑漁業面積4500畝。
強力實施漁業“三區一縣”發展戰略,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這一核心,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漁業,以特色無公害水產品為發展目標,既加快漁業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又促進漁業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
1、依托較豐富的水源優勢,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充分利用通肯河、撇拉河流經我縣東部六個鄉鎮的自然優勢,積極發展養魚業。一是增加養殖水面。按照全縣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抓住擴大稻田開發面積以及加大小流域治理的機會,大力開發養殖水面,擴大養殖規模。重點在樹人、光榮、繁榮,開發小流域內的荒水面積2萬畝,新開發稻田養魚500畝。二是調整養殖結構。積極引進先進的優良高效品種,改變養殖品種單一的現狀,增加水產品產量,提高養殖效益。重點在永興、樹人、永久、興仁四個鄉鎮引進鯰魚、團頭魴、河蟹、黃金鯽、鏡鯉、黃顙、錦鯉等名優特養殖品種15個,養殖面積達到2萬畝。三是推廣應用先進養殖技術6項。大力推廣馴化養魚、池塘套養、稻田養魚、河蟹養殖、網箱養魚、生態養殖技術,加大水產養殖的科技含量。全縣新發展稻田養魚900畝,河蟹養殖700畝。
2、依托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充分利用哈黑、明沈公路穿境而過的優勢,積極發展集休閑、垂釣、旅游、餐飲娛樂于一體的休閑漁業。一是增大總量。在原有58家休閑漁業的基礎上,積極扶持。不斷擴大總體規模。全縣新發展休閑漁業90處。二是擴大規模。對原有的28家休閑漁業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經營規模,福君垂釣、美麗漁村、南湖漁村、雙紅漁村等都要在原有基礎上擴大2倍以上的養殖規模,擴大經營范圍,提高接待能力,增加經濟收入。三是提高休閑漁業經營檔次。對休閑漁業要強化管理,改進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通過打造休閑漁業品牌,擴大知“明”度,大力發展特色“明”牌產品。
3、依托較廣闊的濕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綠色漁業。我縣西部有著廣闊的草原濕地,更有較豐富地方特色魚類如野生老頭魚、鯽魚、泥鰍魚等。我們要以西林湖草原濕地為中心,大力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野生綠色魚類。一是加強野生魚類的保護。對西部養殖水面的野生魚類要增強保護措施,增大養殖面積,提高養殖品種和數量,西部越冬養殖水面要達到2萬畝。二是積極開發綠色無公害水產品。通過工商部門申請注冊品牌,打造有明水特色無公害水產品,提高產品外銷的知名度。辦理2個綠色品牌商標。三是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全縣計劃建設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2個,幅射帶動全縣養魚戶100個。四是建設魚種繁育基地。積極發展苗種繁育,改變我縣魚苗、魚種靠外進的現狀。建設魚種繁育場4個,年生產苗種300萬尾,解決我縣苗種靠外購問題,保證全縣養殖生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