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趙海濤溫 敏
(1.蘿北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蘿北 154200)
(2.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3.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淺議如何開發利用地產名特優新養魚品種
李 黎1趙海濤2溫 敏3
(1.蘿北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蘿北 154200)
(2.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3.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 黑龍江 遜克 161400)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省漁業生產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到2014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0.64萬噸,其中養殖產量55.18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27.8倍和74.6倍。在漁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各地注重養殖生產方式和養殖品種結構的調整,在積極引進名特優新魚類品種的同時,加大地產名特優新魚類的開發力度,加快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推廣利用步伐,取得了顯著效果。
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的問題,主要包括∶
1、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地產名特優新魚類推廣應用,養殖面積小,規模有限。
2、技術儲備不足,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技術沒有得到普及,調動不起來廣大養魚生產者的積極性。
3、鱘鰉魚、哲羅、細鱗魚等品種因受養殖條件限制,本省沒有大規模開展養殖,而在外省市卻發展較快,形成了“墻里開花墻外紅”的局面。
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度,開發利用地產名特優新養魚品種。
1、政策扶持,推動發展
制定并實行優惠政策是加快我省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開發利用,推動我省水產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各級黨委、政府為扶持水產業發展所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措施要認真貫徹落實。要積極爭取黨和國家新出臺的惠農方面的油補等政策向水產養殖業傾斜。同時,要增加投入。建議國家和省從農業良種工程和農業開發資金等方面對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開發利用增大投入,并在農業貸款中砍出適當的比例,增加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生產的貸款額度。對技術熟化且已驗收的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開發項目立項建設苗種繁育基地,及早投產見效,滿足廣大養魚生產群眾的需要。
2、加強培訓,普及發展
目前,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技術沒有為廣大養魚群眾所掌握,這一問題已成為其又好又快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要組織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編制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編輯成冊,印發給廣大養魚群眾。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宣傳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技術,提高廣大養魚群眾發展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冬閑季節,由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舉辦培訓班,送科技下鄉,大力推廣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技術,使廣大養魚群眾逐步掌握,因地制宜地開展地產名特優新魚類品種養殖,成為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生產的主力軍。
3、合理規劃,分類發展
各級水產行政部門要切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引導廣大養魚群眾發展地產名特優新魚類養殖生產。地產名貴魚類因自然資源量急劇下降,加之養殖生產成本較高、地域條件限制等因素,大面積養殖生產較為困難且不現實。建議設立資源增殖保護專項資金,重點開展放流增殖,涵養資源。同時,鑒于興凱湖大白魚(翹嘴紅鲌)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存在,應開展基因圖譜對比,申請地理標志產品,然后再進一步推廣發展。地產特種魚類要在加強增殖放流、恢復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在省內選擇條件適合的大中水域,或定期投放、定量捕撈,或開展網箱養殖,源源不斷地獲取商品魚以及成熟親魚用于生產繁殖,也可獲得高價值的魚籽醬。地產優質魚類和地產魚類養殖新品種要在全省范圍內大面積推廣養殖,加快產品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一區一品。
4、統籌兼顧,加快發展
隨著我省千億斤糧工程的實施,水利設施建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為此,部門和行業間要加強協調,在興修水利工程的同時,做好相應的規劃設計,除了應建設魚類放流站外,還應在水庫壩下逐年分期分批建設地產冷水性魚類新品種如哲羅、細鱗魚流水養殖場,配套建設可提取表層和底層水的供水設施,徹底扭轉地產新品種細鱗、哲羅魚養殖“墻里開花墻外紅”的不利局面,推動我省冷水性魚類養殖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