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揚
摘要:琵琶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在演奏中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我國的古典樂器之王。在琵琶的演奏技巧之中,彈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常見的演奏技法,在琵琶眾多的演奏方法之中,有很多都是由彈挑演變發展而來的。彈挑的表現力很強,掌握好琵琶的這門演奏技法,對未來學好琵琶有很大幫助。本文分析了琵琶中彈挑技法的靈活運用,希望可以對提高演奏技法有所幫助。
關鍵詞:琵琶 ?彈挑 ?運用
從琵琶產生之初,人們就開始了對其彈奏技法的研究。琵琶的原名本來是枇杷,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的演奏方式。在漢代,劉熙所著的《釋名·釋樂器》中提到:枇杷來自于胡中,推手卻曰批,引手卻曰把。枇杷二字本無具體意義,只是形象的記錄了這件樂器在演奏時運用的兩種發音技巧,即推手(枇)與引手(杷)。我們今天所說的彈挑技法就是由批和杷這兩種演奏技法演變而來的,所以枇杷后改名為琵琶。琵琶作為彈撥類樂器的代表,它的演奏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其中,琵琶的很多演奏方法的誕生都是來自與彈挑技法。因為彈挑技法的表現力極強,同時也運用最多,所以對彈挑技法進行深入研究一定會為學好琵琶帶來一些感悟。
一、彈挑技法的介紹
彈,是用右手食指的指甲端(通常用食指和大拇指相鄰側的指甲端)去接觸琴弦,指端向左用力撥動發出聲音。挑,是用右手拇指的指甲端(通常是食指大拇指外側的指甲端)去向右用力去觸碰琴弦。琵琶的演奏技巧有很多,并且非常繁雜,在這眾多的演奏方法當中,彈挑技巧是最為重要,也是運用最為廣泛的。以上方面都側面體現出了彈挑技法的重要地位。彈挑的不斷變換、發展,還延伸出了琵琶中其他的眾多演奏技法。也正是因為琵琶的這些種類繁多演奏方式,讓琵琶的表現力在樂器中極富有代表性,在藝術上也極富有感染力,琵琶從古流傳至今也正可以看出其中的特點與獨特魅力。
彈與挑這兩種演奏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應是連續進行的,但是在學習階段必須將彈挑動作分解練習才能掌握,演奏者需要循序漸進的學習彈挑技法。彈和挑對初學者至關重要,如果在學習時忽視其要領,那么學者后面的技法練習也會很難再進行下去,更別說是在演奏時能夠彈出動聽的樂音了。學者對彈挑技法運用的熟練程度,將直接決定著對琵琶其他技巧學習的接收能力,所謂融會貫通就是這樣。因此,重視彈挑技法的學習將會為以后學習琵琶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彈挑技法的重要性
在學習琵琶的演奏技巧時,彈挑技法的學習將幫助我們更快地去熟悉琵琶的演奏。事實上,彈挑指法的學習就是大腦對手指的支配以及控制能力的學習,使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讓手指與大腦配合得更加默契、完美,最終取得最佳效果。由彈挑技法延伸出來的其他演奏技法,雖然看起來并無不同,但是實際上,各個演奏技法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表達意義。從演奏方法的角度來看,彈挑技法與其他演奏形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好彈挑技法將有助于其他演奏技法的學習。琵琶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傳統樂器的代表去走向世界,是因為琵琶彈奏具有非凡的表現力,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原因就源于琵琶復雜的彈奏技法。琵琶彈奏中,右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彈挑法是右手技法練習的基礎。因此,該技法對于以后琵琶演奏水平的提高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彈挑技法的靈活運用
彈動作的完成需要手指和手腕一起配合完成,彈是把手腕以及食指大關節作為它的中心。換而言之,就是把第三關節作為支點,把食指小關節作為用力點,在食指的指端將手指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然后去撥動琴弦發音,在食指觸弦時,要呈現自然彎曲。挑以手腕為中心點和支點,由大指向內挑進和手腕向內旋轉兩個動作組成,它是以大拇指的一、二關節為力點,讓力量在大姆指的指端聚集,然后在挑弦之后馬上放松,恢復自然狀態。
在剛開始接觸彈挑技法的時候,常常發生的錯誤就是:彈出時手臂位置太過向下,挑進時手臂位置太過向上,彈出挑進時前臂活動動作的不規范,使得行為動作看上去上上下下就像在切菜一樣,不僅難看而且還容易出錯,同時也限制了彈挑技法本身所能表現出的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在這一點,要想糾正錯誤,可以先多看一些教科書,把動作要領書記于心,然后勤加練習,練習時可以對照鏡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問題所在,不斷從練習中積累經驗,進而掌握這門技法的竅門。
在琵琶彈挑的演奏中,觸弦位置對聲音效果有很大影響,觸弦點如果太靠上,發音會偏,但是余音比較好;觸弦點太靠下,發音過大,而且余音欠缺活力,沒有余地。演奏琵琶時,音色的好壞全決定于觸弦方法的好壞。琵琶的發音變化多端,變幻多端的音色在結合時,運用手腕力量,把力傳遞,向指尖聚攏,用這種方法觸弦,手指所發揮出的力量是最強的,讓手指的力量自然的去撥弦,同時注意弦和指甲的接觸以及角度等問題,以及指甲撥弦時的力度和指甲本身硬度等問題,最后就會得到美妙的發音。在彈奏時,若是力量過大,聲音就會產生支離破碎之感;若是力量微弱,則觸弦卻不能發生。因此,控制力度也是演奏技巧中應該重視的問題之一。
彈挑時力度控制主要的是指尖、小臂等的配合用力。用力適當,那么發音一定會成功就。因此,彈奏時要先練習好如何控制力度。手臂不可只用蠻力,彈挑時狀態應該盡可能地放松,同時要做到音量均衡,節奏一致。
四、結語
在中國樂器悠久的歷史中,彈撥樂器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而彈跳技法不僅僅是在琵琶中,在很多其它的樂器中也應用廣泛,這是學好彈撥樂器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所以,認真對彈挑技法開展研究、學習,不斷掌握其規律,不但對琵琶的學習有所幫助,對其他的一些彈撥樂器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陳爽.傳統琵琶演奏技巧的文化內涵——論傳統琵琶演奏技巧(續二)[J].中國音樂, ? ? 2012,(10).
[2]楊廣武,楊承鑫.基于琵琶演奏的基本功訓練及其重要性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1,(24).
[3]張明潔.琵琶樂曲的地域性風格與技巧的運用[D].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