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朗讀是一種出聲閱讀的方式,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富有表現力的聲音語言的過程。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能讓人感知內容,體味情感,陶冶情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發現學生的朗讀存在諸多問題:拉音、唱讀;添字、丟字;語氣、停頓不當;拿腔拿調,矯情造作……這樣的朗讀與課程標準提倡“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相去甚遠。
究其原因,除了教師忽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外,還與字、詞、句、篇、修辭、邏輯等繁重的教學任務有關。學生課內朗讀機會少,訓練時間也少,這是造成小學生朗讀能力薄弱的主因。如何打破小學生語文朗讀訓練的困局,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這是當前課改亟需解決的難題。
一、播客朗讀應運而生
播客,英文為Podcast或Podcasting,早期是指一種數字廣播技術,類似網絡廣播或網絡聲訊節目;現指的是自己制作音頻、視頻節目并通過網絡發布、與人分享的人。
播客在國外的大學得到廣泛的應用,教授喜歡用它發布網絡課程供學生下載重聽,有利于學生溫習功課及補錄筆記。諸如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頂尖高等學府把一些知名教授的課堂教學同步錄像,并上傳到網站,供人們點擊觀看或下載學習,這也是目前比較盛行的慕課的源頭。
在國內,由于種種原因,播客遠遠不如博客知名。播客多用于娛樂,用來錄制笑話、相聲等搞笑的節目,或錄制個性化的網絡電臺節目;也有高校用播客介入英語教學;但至今仍沒有人嘗試用播客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
播客作為網絡新鮮技術,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及表現欲。運用播客朗讀,有助于學生張揚個性,有助于提高朗讀興趣,有助于使訓練打破時間、空間的束縛。運用這種網絡新技術,堅持多讀多練,學生的朗讀水平會有所提高。
二、播客朗讀的訓練模式
現在的互聯網左腳剛踏進3G時代,右腳又邁向了4G 。播客技術也從早期音頻分享步向了現在的視頻分享。下面具體介紹播客朗讀訓練模式的操作步驟。
1. 硬件準備。
播客朗讀需要能上網的臺式電腦或筆記本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并配備麥克風或附帶麥克風的攝像頭。
2. 軟件準備。
在臺式機電腦或筆記本電腦上,安裝音頻編輯軟件Goldwave,或安裝視頻錄編軟件Windows Movie Maker。如使用智能手機上網,需安裝“喜馬拉雅”“小影”等相關的手機客戶端。
3.選擇平臺。
教師向學生推廣播客朗讀,要引導學生選擇在同類型的播客平臺上操作。這樣便于教師指導,利于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及評價。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音頻播客平臺首推“喜馬拉雅”,視頻播客平臺首選“優酷”,兩者操作簡便,錄制后即可上傳,與人分享。
4.擬定內容。
開展播客朗讀訓練時,主要以小學語文教材中在學的課文為主,輔以童話、寓言及童謠等為宜。同文異讀,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經典美文朗讀,為訓練注入鮮活的內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5.錄編上傳。
在電腦里可用Goldwave或Windows Movie Maker錄制朗讀訓練的音頻或視頻。如在智能手機里錄制播客內容,推薦用“喜馬拉雅”錄制音頻,用“小影”錄編視頻,便于將音頻、視頻作品直接上傳到網絡播客平臺。
6. 交流評價。
播客具備交流平等、互動性強、信息共享的特點。這比傳統的課堂朗讀訓練更加“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不管是教師,還是同學之間,甚至家長或陌生網友都能通過網絡對學生的朗讀音頻或視頻內容進行點播,及時給予評價。這和課程標準要求的“根據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區、專業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爭取社會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更多關注和支持”理念不謀而合。
7.RSS訂閱。
在播客平臺里,五花八門的播客內容層出不窮。為了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教師要提醒學生充分利用RSS訂閱功能,及時接收同學之間播客的最新信息。
三、播客朗讀存在的問題
播客朗讀簡單易用,前景誘人。但它受學生上網條件限制。如學生家庭沒配備多媒體電腦,或沒有智能手機,或沒開通寬帶網絡,將難以推廣。其次,面對紛至沓來的網絡信息,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也會影響播客朗讀的成效。
播客朗讀作為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創新之舉,目前仍處于初步探究階段。教師需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在實踐中摸索基于播客平臺的朗讀訓練模式、教師指導模式、多元互動評價模式,逐步開發播客在教育教學上的應用價值。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