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被解放了的感官

2015-03-23 09:53:35田可文
黃鐘 2014年3期

田可文

摘要:2014年3月8日,由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務處主辦,湖北歐美同學會·湖北留學人員聯合會協辦,中法文化藝術交流中心(CACCF)作為顧問單位,聯合推出的“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在編鐘音樂廳上演。本次視聽會由幾個青年音樂家和畫家參與組織與策劃,用音樂表演、音樂美學講解和繪畫相結合,展現出豐富內容、形式新穎音畫視聽會。文章是對本次視聽會闡述與評價。

關鍵詞:“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樂評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3.026

在2014年3月的一天傍晚,一群年輕人:單金龍單金龍,音樂美學碩士,中國音樂美學學會會員,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師,擔任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藝術哲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馮欣欣馮欣欣,音樂學理論博士,鋼琴演奏碩士,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講師。主要從事西方音樂史﹑作品分析以及鋼琴演奏的教學與研究。曾在德國學習生活7年,先后就讀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及科隆音樂學院。 、劉戀劉戀,音樂產業碩士,曾先后就讀中央音樂學院及英國利物浦大學,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藝術管理專業教師。 、趙曦趙曦,作曲家、鋼琴家。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系主任、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2003—2004年于俄羅斯格涅辛音樂學院隨基里·沃爾科夫學習作曲、配器。其作品多次在各類比賽中獲獎。 、冷岑松冷岑松,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王

穎王穎,2002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劉碩劉碩,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2006 年“在途中”四人作品展。、毛安瑋毛安瑋,201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曾任教于北京服裝學院,現為自由藝術家。 、馬可馬可,2005年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2013年任職與長江大學藝術學院。 、舒叢舒叢,2005年畢業于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并獲碩士學位,現任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 ,一起在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2014年3月8日18時30分,由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務處主辦,湖北歐美同學會·湖北留學人員聯合會協辦,中法文化藝術交流中心(CACCF)為顧問單位,聯合推出的“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在編鐘音樂廳精彩上演。。翻閱旨在介紹這一活動的小冊子——所謂“節目單”,字里行間透露出主辦者擬結合畫展、音樂美學的闡述和音樂諸形式,試圖激發人們釋放感官的同時,引導大家積極地面對藝術與生活的理想。

編鐘音樂廳前廳除陳設很多油畫、國畫外,還備有咖啡、紅酒、茶水、甜點供人選用,人們徜徉在畫作、杯盞之中,交流談藝,宛如一些畫展的開幕式,又似沙龍交際聚會。而音樂廳內部,舞臺上放置平臺鋼琴和大屏幕,屏幕上實時反復放映著上述年輕人的影像與活動介紹。所有這些確與平素所經歷音樂會不同。

“活動”,我暫且把本次音畫視聽會叫做“活動”——因為,我不知道“活動”的主題是畫展還是音樂會?抑或是其他?總之,活動發起者之一單金龍走到臺中央,開始了他的闡述:

歡迎來到音樂學系拔尖創新人才試驗班課程展演現場,我是單金龍,或許大家已經看到今天的課程之前,我們布置了一個展覽,請到了一些知名藝術家,展示了他們不同風格的作品,同時這些作品的創作者今晚就在現場,但非常遺憾今晚的主題并不在于聆聽藝術家們對于作品的解釋,而是感受他們為我們帶來的啟示,對于解放感官的啟示,就像剛才的短片為我們啟示的,不僅藝術家們為我們創造美,讓我們有審美的體驗,更說明他們看重感官的意義,每一次他們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的探尋,在藝術風格上的創新,都是一次感官運用與感官解放的體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整個藝術史都是人類感官解放的現象史,在這部現象史中,感官的應用,已經上升為他們個性經驗與生命體驗中一個重大課題來加以哲學和美學。

今天我們談論解放感官要回答兩個基本的問題,一是為什么要解放感官?以及如何解放感官?二是借助我們的感官所形成的美的體驗能否用語言表來述?在解放感官的呼吁下反思我們當下解讀藝術的現象。

阿、阿!是在報幕還是上課?我在遲疑著。接著,他又沉浸在其闡述中:

為什么西方人那么善于藝術?為什么他們的藝術可以是人類豐厚的遺產,為什么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有現代文明的社會里產生蝴蝶效應?為什么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古典藝術以及即便是讓人坐立不安的現代藝術,行為藝術?為什么?除了他們給我們提供的豐富審美體驗,還有什么?還有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對于解放感官的啟示!

我在想,難道只有西方人善于藝術,中國人就不行?難道西方人有“人類豐厚的遺產”,中國就沒有?也許這話里還有“歐洲中心論”的殘余吧。啊、啊,也許是我太苛刻了吧。接著聽下去:

如果有過戀愛經歷的人,一定會知道全身心投入的去愛一個人是什么樣的感覺,你會積極的調動你所有的感受器官去感受她,會害怕一絲一毫的遺漏。感受器官的打開決定著你體驗的多少。歷史上因為愛而打開感受器官創作出動人作品的作曲家不乏其數。肖邦很多美妙的圓舞曲是題獻給初戀情人格拉克斯卡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作品《波斯考甫姑娘》從愛人那里尋找火花;勃拉姆斯《G大調奏鳴曲》中把雨水比喻成眼里的淚水,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壓抑在絕望的思念里,卻成就了他的音樂,克拉拉離開了,他的音樂也停止了。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沒有戀愛同時也缺乏興趣愛好的人,或許他每天只是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朋友圈,偶爾心血來潮吐槽感受一下,這種狀態我們說他的感受器官多半是沒有激活的,或者說被壓抑,不懂得怎么使用的,是一個人不能承受的狀態。

似乎有些道理了,我樂意聽下去:

解放感官的意義也可以從生理學中找到理論基礎,神經心理學家揭示,人的大腦有數以千億的神經元細胞(做動畫),神經與神經相連傳導信息,感官的運用使得神經與神經之間相互連結,瑞典的科學家,阿爾韋德·卡爾森,發現在神經連結的過程中,會產生多巴胺等化學的神經遞質,研究發現這些化學物質會使我們產生滿足感。戀愛中的人們,由于積極的調動了感官,從而激活了腦神經,產生了神經遞質,釋放了多巴胺這類物質,從而有了滿足。這是一連串的生理效應。

哇!高深的理論,不知在座的聽眾能否理解其中的奧秘。他繼續說:

而藝術之所以使我們的感受器官獲得解放。因為它有著豐富的表現要素,無限可能的表現手段和廣闊的題材內容,以及可以通過藝術來無限發掘的人生哲學,它擁有一片自由創造的王國,撩動著你的感受器官,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表現杰出,正是和感官的使用與信奉緊密相關的。

講的不錯!有些煽情的意味。

如何解放感官?就是要求同學們打開感官,如何打開感官,我們需要借助藝術實現。藝術家們的創造就在于打開我們的感官,解放感官的程度在于感受的能力大小,所以我們要學習藝術史與藝術原理。

有意思。可用以鼓勵學生們好好選修藝術史或藝術概論課程。

接下來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既然藝術打開我們的感官,使我們感官獲得解放,那么這就涉及感性思維的特點。

有啟發性!有引導性!

感性思維的特點是意象性的,是若即若離的、是定位于不定位的,是指意與不指意的,它是不可用確指的語言判斷的,這個特點體現了感官自身的解放性。這種解放性很容易被解釋所束縛。

我有些茫然了,有些糊涂了,因為這言辭“若即若離”的“意象性”意味濃厚。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對于藝術的解釋是有限的,哪些是可以說的,哪些我們是永遠不可言說的,而且這種有限的解釋取決于我們解釋的深度,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上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解釋的,那就是科學,文明、技術,但有一種東西你只能保持沉默,那就是藝術。

我太贊成這種觀點了!音樂是靈魂的藝術,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意象的思維,或者“感性表象”的思維,是不可用確指的言語判斷的,因為它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它的意思也是指意與不指意之間的,它是不可以訴諸于直接的言說判斷的。當我們逐字逐句的去談論,用邏輯關系、概念關系、推演關系去面對,用語言的方法解釋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藝術到了最高層面,難道是語言能夠解釋的嗎?我們在解釋中所使用的是陳述句,是線性的,是線指的,這就把審美意象中間所涌現的動態畫面過程全部消失掉了,干巴巴的線性定位認知活動代替了感受所具有的復雜性。這就提醒我們,面對偉大的藝術作品,語言是無法進入的,我們是失語狀態的,即便是表述,也是拙劣的表述,是磕磕巴巴的表述。進行的任何解釋都只能證明這個作品還有無限豐富的解釋。

我佩服當今年青人敏銳的思想與嚴密的邏輯思維,講起話來滴水不漏。接下來,單金龍的表達方式也挺有哲理性的:

人類創造了語言,可以表達某些情愫,卻隨著人類理智化的發展,抽象化的提高,語言的,邏輯的,概念不斷的抽繹,我們開始忘掉“感性表象”作為思維這個最初的起始點。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博士生到博士后,以為語言就能夠穿透事實本身,甚至成為我們的習慣,一種自信。然而,我們的感官已經被埋沒掉,已經變的遲鈍,我們以為只要借用我們掌握的語言就可以極其滑溜的來解讀一切,其實當你真正面對藝術作品的時候,你是一言難發。

他講了一個人們平時沒有注意的客觀事實,也是人們的習慣使然,而面對藝術你又能講什么呢?

正是理性主義占主導,所以把人變成了一個斷片,也正是建立在邏輯概念之上的死的字母,死的語言,代替了活生生的知性,也就是代替了知覺,代替了感性的表象。這種死的字母,語言或者分析式的工具,也正是導致人的整個思維,感覺世界的樣態變的片面化,斷片化。因此真正偉大的審美意象是失語的,語言只會關閉我們心靈感受的豐富性,只得出簡單的,線性的,邏輯的結論,而沒有充分體驗作品背后所涌動的象。

所以,反思我們對藝術作品內容在語言層面的解讀,事實上是一種壓抑了我們的感官感受的解讀。

我又開始迷糊了,這么深刻的道理似乎讓人們一下子不能完全明白。他最后的“總結”性的語言倒是簡單明了:

通過解放感官我們得到了三個啟示。

1.解放感官就是要打開感官。

2.解放感官就是要加強感受力去愛上藝術。

3.對藝術內容的解釋不能用語言來表述。

我理解單金龍講話(以上長篇的闡述或說是報幕?或說是講課?或說是理論性的音樂闡釋?或說是說話性的音樂?)的原意,用他的語言:

解放感官就是打開感官,感官的打開決定體驗的多少。

解放感官就是要求被理性所壓抑的感性思維得以解放。

從解放感官中我們將正確看待藝術的價值,以及正確對藝術價值進行評估。

真的,我們是得要認真對待以前我們習以為常的感官認識世界尤其是對音樂的態度了,解放感官我們才能重新認識藝術、認識音樂。

德國留學歸來的馮欣欣博士走到臺上來,她要通過鋼琴演奏,用音樂作品來進一步闡釋音樂學家單金龍的“理論”。而且,其演奏曲目也是多元化的,借以引導觀眾們認識到欣賞音樂的方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并且是通過聽覺(音樂)與視覺(繪畫)來感受。

馮欣欣演奏的第一個曲目是法國作曲家薩蒂(SATIE,1866—1925)在1888年寫的鋼琴曲《裸者之舞》(Gymnopedies)的第一首。“Gymnopedie”是古希臘的一種裸體舞蹈儀式,薩蒂在樂曲中以單音表現單純的旋律線,恰當地描摹出舞蹈的印象,輕盈而有節奏的舞步。而支持這種旋律線的是纖細的調式化不協和連續,則襯托出裸者行舞時的環境和氛圍:夜晚、月光、地面和影子。薩蒂差不多在此時與尚未成名的德彪西相識,這首著名的鋼琴作品其新穎的和聲手法使德彪西大受啟發。在馮欣欣演奏時,大屏幕上放著法國象征主義畫家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年)的畫作。夏凡納簡化了形狀并使用大塊色彩繪制裝飾性平面圖案,恬靜的氣氛、安靜的人物,與薩蒂的音樂中質樸的旋律與簡單的和聲與夏凡納的畫作頗有幾分相似,據說,薩蒂的音樂創作的靈感常常來自與夏凡納的畫作。馮欣欣的演奏很好地體現出薩蒂音樂的風格特征:單純的旋律、有節制的節奏表現出輕盈的舞步和人們的靜謐的心境。只是在我看來,大屏幕上的夏凡納畫作與《裸者之舞》沒有任何關系。實際上與“Gymnopedie”相對應的畫作很多,無論是印象主義或是表現主義的畫作都有與之相對應的作品,可惜此次活動的組織者沒有選好畫作。而從我的耳朵中感受到薩蒂的音樂倒是與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有些相似。

哇,演奏挺好的!我從心里流動出一種感覺。

在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眾多的鋼琴作品中,1901年創作的《水的嬉戲》是其標志性作品之一,在創作手法和創作理念上,不僅受到20世紀印象藝術風潮的影響,也受到古典主義傳統音樂風格的影響。在這首作品中,拉威爾采用豐富多彩的和聲語匯,傳統與創新兼備的曲式結構,簡約的音樂材料,復雜的節奏,恰如其分的力度對比,巧妙的織體運用等描摹水的形態,充分體現出拉威爾追求完美的藝術品位。此時,屏幕上放映著印象主義的關于“水”的繪畫,倒也給人很有詩情畫意的感受。

不錯的。與上一首樂曲不同,馮欣欣的演奏拉威爾的《水的嬉戲》很好的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的那種飄忽不定的感覺,較好地傳達了“水”的波光粼粼的動態感覺。

接下來馮欣欣演奏的作品是武漢音樂學院青年作曲家趙曦1999年創作的鋼琴組曲《熱帶魚》,而此次演奏的版本是冷岑松2014年改編的《熱帶魚——為鋼琴與現場電子音樂而作》。趙曦的兒童鋼琴組曲《熱帶魚》通過四種不同的體裁,運用新穎的創作觀念和完美的材料組織塑造了四條各異的熱帶魚的音樂形象。《熱帶魚》曾獲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銅獎、上海“21世紀中國兒童鋼琴曲征集評選”一等獎。冷岑松將其中的三首曲子配上電子音樂,鋼琴現場演奏的聲音被傳送的運行著的MAX/ MSP計算機上,通過計算機將聲源擴大至環繞的多個揚聲器上,使音樂最大限度地“空間化”,表現熱帶魚活靈活現的姿態。

可以說,配上熱帶魚繪畫的音樂,加上鋼琴演奏與計算機聲場運用都使人感到另一種意境的《熱帶魚》。

王穎的《解放感官:呼吸——為鋼琴與電子音樂而作》是2014年的新作。王穎從舒叢的畫作中得到靈感,表現出繁雜喧鬧城市的背后,那被遺忘的寧靜與空靈。曲作者用具體音樂的方法,錄用很多城市的噪音為作品的音效,用電子音樂軟件來處理這些采樣的聲音,結合鋼琴的特殊演奏方式,營造出神秘的氛圍,又配合著屏幕上舒叢神秘的畫作,展現城市中那種人需要的深呼氣。從那個可謂是“演出節目單”的小冊子中,說明作者要表達“此刻,深呼吸,享受這一刻寧靜,解放自己的感官世界”。但是,我從音樂中感到的倒是令人窒息的“呼吸”。

以我的聽覺感受,此曲稱為《霧霾》或直接稱之為《PM2.5》更為合適,盡管這有些調侃的意味。

德國作曲家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2007)于1961年創作的作品《鋼琴曲(第9首)》其創作理念是來自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瑪麗?鮑爾邁斯特(Mary Bauermeister)的畫作。1961-1963年,他們在歐洲多次舉行《圖畫與電子音樂》的展覽,施托克豪森常常作為解說員,來說明其音樂創作與瑪麗畫作在精神上的契合,音樂表現上的意圖與實質。《鋼琴曲(第9首)》是有序與無序的結合,看似雜亂無章的節拍數其實是根據四個邏輯數列而來:裴波那契數列、質數數列、偶數數列、結合裴波那契數列衍變數列。

在此次馮欣欣的演奏中,配以瑪麗的畫作,很好地體現施托克豪森原創音樂的特質。

`圖馮欣欣在撥奏鋼琴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人所共知的德國古典主義音樂家,他的《鋼琴奏鳴曲》(OP53)的第一樂章是馮欣欣演奏的最后一首作品。此曲也稱“黎明”,盡管是別人加上的標題。樂曲使人想到清晨黎明之際,鳥兒啾啾的叫聲、大自然的各種聲響,表現黑夜過后,黎明到來的景象。

馮欣欣頗具古典風范的演奏,配以日出的圖畫,倒是很好地體現貝多芬音樂的風格。

本場視聽會除了以“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為主題,還隱含著新音樂的新音樂的線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先鋒音樂,這些音樂開拓者們大多不為同時代的人所理解,卻又被后一時代的人所銘記。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拓者;薩蒂在生前不被人重視,但在其身后,被人推崇,被認為是簡約音樂的先行者;拉威爾是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對音樂的貢獻是人們所認識的,他對鋼琴音樂的語匯的創新是手指觸鍵與踏板技術上造成音樂的光影時代;施托克豪森的《鋼琴曲》掀起20世紀鋼琴音樂的工業革命,探索了新的鋼琴演奏技術,這包括啞鍵、泛音、撥弦與踏板的特殊使用等。中國當代作曲家也用新的形式來反映當今青年人對音樂的理解,他們更多地利用現代電子技術或其他形式對音樂進行革新,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與新的音響空間。

奧地利著名音樂學家安勃羅斯(August Wilhelm Ambros,1816-1876)曾經說過:“音樂是心靈狀態的最高明的繪畫家”。而當我們在欣賞畫作時往往會引起在音樂上的很多聯想。特別抽象的繪畫和音樂一樣都能激發觀賞者的聯想,產生不同的聯覺反應。雖然音樂與繪畫在理論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繪畫是視覺的藝術。但是,在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交融。錢鐘書先生(1910-1998)也說:“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各個感官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錢鐘書《通感》)我想,這正是幾位青年音樂家與畫家所期望人們面對藝術的方式。

通過這場“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我們聽到和看到武漢的青年音樂家與畫家對藝術樣式的新的理解,感受到他們對傳統形式的“反叛”,理解他們對事物的探索精神,但是,由于他們還年輕,對一些事物充滿著激情,但也充滿對歷史理解的誤區和認識上的局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試圖努力擺脫“傳統”的束縛,但因為財力的不足,無法真正體現出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反叛精神與創新理念的體現,想必,當這些年輕人成為我國藝術界的領軍人物時,具有一定的市場操作能力時,他們創新精神就會更加淋漓極致的表現出來。

聽、看罷“解放感官——音畫視聽會”從編鐘音樂廳出來,我在想:在“解放感官”方面,我們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士,要向“冰上雅姿”盛典學習。從2011年起,其“冰上雅姿”盛典在“藝術·都市”的主題之下,由世界花樣滑冰冠軍攜手中外藝術家以及娛樂巨星們,共同打造了一場震撼的跨界時尚盛宴。2012年,花樣滑冰明星們把電影、舞劇中的經典形象帶到冰場之上,對“紅色誘惑”的主題進行多面的跨界演繹。推廣大使“蝙蝠俠女郎”凱蒂·赫爾姆斯親自上陣,展現紅色激情及其神秘魅惑。趙宏博更是在舞臺上首度開嗓,與臺灣實力唱將黃小琥合作,為愛妻申雪獻上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申、趙兩人還特別編排作品《我們的20年》,重溫了花樣滑冰歲月的酸甜苦辣。2013年,盛典的組成陣容又華裔選手陳偉群、加拿大花滑天才科特·布朗寧、“冰上Lady GaGa”約翰尼·威爾、俄羅斯著名單人滑女星斯魯茨卡雅、瑞士花樣滑冰“旋轉之王”蘭比爾、4屆世錦賽雙人滑冠軍德國搭檔薩維琴科、索爾科維、美國女單甜心齊茲尼、俄羅斯冰上特技表演大師賈斯納夫婦、法國著名冰舞搭檔帕切萊特、博澤特等,以及中國花樣滑冰新星李子君、閆涵,中國著名雙人滑選手張昊同他的新搭檔彭程也一同亮相。連續3年震撼上演的“冰上雅姿”盛典多有突破,其在沖擊人們視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出大型3D投影冰上舞臺,讓觀眾體驗“造夢空間”的視覺效果。主辦方特別斥巨資引進投影燈光設備,將冰山造型的演出舞臺與約一千平方米的花滑冰塊無縫對接。他們發揮全部想象力,大膽利用光影的魔術效果,從而取得虛實結合、情景互動的劇情表演效果。我想,“冰上雅姿”盛典才真可謂是“解放感官”。

由此,我想到,“解放感官”一定要突破傳統“音樂”觀念的束縛,要以新的理念來重新理解“音樂”的定義。在這方面,早在19世紀末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Nikolaievitch Scriabin,1871-1915),就試圖沖破單純音樂的束縛,而將音樂與光線、色彩、氣味相結合,如他的《普羅米修斯(火之詩)》中使用“色彩鍵盤樂器”,以求得音樂與光和色的協調通感作用。而當代作曲家譚盾的大型多媒體音樂作品《地圖》,就運用許多湘西鳳凰古鎮采風的視頻,融合了現代音樂創作與傳統民俗文化的音樂作品,它打破了現代音樂創作的規律,將現代樂器灌入了創新性的演奏方式,將觀眾帶入了另外一個音樂世界。

本場視聽會是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青年教師的系列活動之一,今后會繼續以“解放感官”為題推出系列活動。他們在激發人們釋放感官的同時,在積極地面對藝術與生活。視聽會上的這些音樂的或非音樂的“解放感官”的藝術樣式,應該引起我們非常的重視。當然,完全的“解放感官”,需要許多經濟作為后盾支撐,而我們青年音樂家們尚不具備如此的經濟實力。但是,僅從他們這場期望為觀眾們帶來新鮮而厚重的視聽體驗音畫視聽會,試圖激發人們對現代藝術的熱情和渴望,這就體現出了青年人對待藝術、對待感官解放的態度。

文章寫到這里,再回到單金龍在本場音畫視聽會開始時那煽情的、充滿著激情的話來作為結束:

解放感官也能為既有社會文化結構帶來革新,為我們既有的社會文化結構帶來大跨度的改善,獲得這樣的改善我們不得不需要借助藝術家的幫助,藝術家們為我們打開著感官,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每一次飛躍都牽動著我們的感官,讓我們壓抑著的無所作為的感官得到釋放,希望通過今晚的課,能夠讓大家體會到解放感官的重要性與藝術一同,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個自覺的意識。

我以為的確如此!

(責任編輯:孫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久久青草热|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18p|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全部毛片免费看|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a天堂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黄|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亚洲综合狠狠| 青草视频久久|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国产| 亚洲网综合| 58av国产精品|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噜噜噜久久| 亚洲区第一页|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片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青青久视频|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精品色综合|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成年人福利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激情99|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