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大準鐵路復線開通后,當區間軌道電路發生故障,需要列車反方向運行,辦理好輔助改方手續后,機車司機就只能根據調度命令和車站發車人員的發車手信號發車,而無法依據出站信號機顯示發車,這個問題既影響行車效率又極容易出錯。針對這一問題結合改方電路的實際情況,筆者經過多次分析試驗,最終提出將改方電路中的控制繼電器的勵磁電路進行修改,使出站信號機能隨著空閑繼電器的勵磁而開放,從而解決了司機只能根據調度命令和車站發車人員的發車手信號發車的問題,提高了行車安全和行車效率。
關鍵詞:區間信號自動控制 四線制自動閉塞 電路修改
中圖分類號:U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059-02
隨著鐵路運輸高效重載的發展,運量需求的逐年增加,如何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越來越顯得至關重要,如何提高鐵路信號設備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鐵路信號設備對鐵路列車運行的影響,壓縮信號故障延時,真正體現鐵路大動脈的戰略意義。
在安裝自動閉塞設備的鐵路,無論是雙線還是單線自動閉塞,為保證鐵路行車的安全,都要求在某一時間段內,每一條線路上只允許一個方向的列車運行。當要求改變運行方向時,就要有改變運行方向電路。它的作用是:確定列車運行的方向,即確定接車站和發車站;轉換區間的發送和接收設備;控制區間通過信號機的點燈電路。該文作者根據修改四線制改變運行方向電路中的控制繼電器的勵磁電路從而使出站信號機能隨著控制信號繼電器(KXJ)的勵磁而開放。
1 發現問題
大準鐵路復線開通后,當區間軌道電路發生故障,需要列車反方向運行,需要辦理輔助改方手續反方向發車時,發現出站信號機的列車信號無法開放,機車司機就只能根據調度命令和車站行車人員的發車手信號發車。如圖1所示復線車站,當區間軌道電路發生故障,辦理好輔助改方手續后,由于發第一趟列車時,出站信號機的列車信號是無法開放的,這樣機車司機就只能根據調度命令和車站發車人員的發車手信號發車,而無法依據出站信號機顯示發車了。而以后繼續逆向發車時,是可以依據出站信號機顯示發車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經過分析研究,這主要是與改變運行方向電路中的控制繼電器(KJ)有關。如圖2,控制繼電器是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由短路繼電器(DJ)的吸起證明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區間空閑(由監督區間繼電器(JQJ)的吸起證明)時,才吸起的。而輔助改方手續的辦理,是依靠監督區間繼電器的落下來實現的,如圖3、圖4所示。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后,DJ一直處于吸起自閉狀態;它的落下是在列車發車后,列車壓上出站信號機內方第一個軌道電路區段,隨著照查防護繼電器(CFJ)的落下而落下。
這樣就可以看出,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JQJ、DJ和KJ的關系,即:JQJ↓→DJ↑,同時JQJ↓→KJ↓。也就是說在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KJ是無法吸起的。車站出站信號機的開放,是由控制信號繼電器(KXJ)控制的。如圖5所示,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JQJ落下(區間故障)、DJ吸起、KJ落下,KXJ的勵磁回路不通,所以KXJ是無法吸起的。
由上述可知,當車站辦理輔助改方手續后,發出第一列列車時,車站的出站信號機是無法開放的,在這時列車司機是不能根據出站信號機的顯示發車的。只有在第一列列車發出,越過出站信號機后,使短路繼電器斷開自閉回路,以致失磁落下,利用短路繼電器的第八組后接點接通控制信號繼電器的勵磁電路,才能在發第二列列車時,依據出站信號機的顯示發車。
2 解決問題
對上述繼電器電路深入研究后,筆者經過多次的分析試驗,決定將改方電路中的控制繼電器的勵磁電路進行如圖6所示修改。
首先,控制繼電器的勵磁必須檢查是否辦理輔助改方手續,即由短路繼電器的吸起來證明。其次,為了保留原改變運行方向電路的設計意圖,將JQJ的第三組前接改成監督區間第二復示繼電器(JQJ2F)的第六組前接點。JQJ2F的勵磁如圖7所示。作為原接車站,JQJ2F的常態為吸起狀態,當區間軌道電路故障時,JQJ2F就要落下(JQJ↓→監督區間復示繼電器(JQJF)↓→JQJ2F↓)。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DJ↑→輔助改方繼電器(FGFJ)↑→JQJ2F↑,使修改后的KJ吸起;輔助改方手續辦理完畢后,JQJ2F又落下,這時KJ利用自身的第一組前接點自閉。這樣,在排列列車發車進路時,列車信號繼電器(LXJ)就能隨著KXJ的吸起而吸起。當列車出發,越過出站信號機內方第一個軌道電路區段時,DJ失磁落下,KJ也隨之落下。
這樣,車站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排列列車發車進路后,出站信號機就能隨著KXJ的勵磁而開放了。
3 結論
經過修改,大準鐵路復線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后,第一次排列列車發車進路時,出站信號機可正常開放列車發車信號。這一問題的解決,有效地解決了復線自動閉塞車站在辦理輔助改方手續時,第一次排列列車發車進路時,出站信號機不能開放列車發車信號的問題。在提高行車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行車效率。
參考文獻
[1] 林瑜筠.區間信號自動控制(第9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技術管理規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信號維修規則技術標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信號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5] 傅恒昌,周起鴻,王志勤,等.車站與區間信號設備維修.鄭州鐵路局(第2版)[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