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超++趙天煜
摘 要:由于變電站采用集控中心(運維站)模式,現場無人值守,調控專業遠方操作就缺乏足夠的現場勘查情況依據。而杭州市區又普遍存在著交通擁堵等阻礙事故響應速度的情況,對此該公司提出了“網格化管理”的新思路。完善并拓展了事故情況通報制度,在傳統生產系統電話指揮協調基礎上,第一時間將事故情況告知各相關部門,同時開展故障跟蹤報送,以便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信息,帶動公司應急系統,對內對外及時響應。
關鍵詞:電網 網格化管理 應急響應
中圖分類號:TM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069-01
杭州公司在“大運行”體系全面建設的過程中,結合電網運行實際,在故障信息發布、現場信息收集和故障快速處理這三個關鍵點不斷拓寬思路,著力建立健全的調控應急體系。完善并拓展了事故情況通報制度,在傳統生產系統電話指揮協調基礎上,第一時間將事故情況告知各相關部門,同時開展故障跟蹤報送,以便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信息,帶動公司應急系統,對內對外及時響應。
1 基本情況
變電站平均應急響應時間:在原先公司的集控中心(運維站)模式,事故情況下市區變電站平均響應時間為22 min,現在通過“網格化管理”人員先期到位,將該平均響應時間縮減至接近8 min。
“網格化管理”全稱是“市區變電站網格化搶修應急管理”,它是指將工作單位或家庭住址位于市區變電站附近的專業人員進行梳理,確保每個市區變電站附近都有幾名可以參與應急搶修的專業人員。“網格化管理”人員應滿足以下幾項要求。
“網格化管理”人員在事故發生并接到當值調控通知后,在最短時間趕赴網格化管理的事故現場(變電站),發現并向調控中心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事故信息和依據。
“網格化管理”人員需要同時配合先后趕來的運維人員和搶修人員實施事故處置,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給出相應的指導意見。
“網格化管理”人員在事故處置緊張繁忙的時候對現場安全措施提供必要的監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搶修工作做出幫助。
2 響應指標
(1)網格化全面覆蓋。將市區變電站和相關人員進行網格化梳理,確保每個變電站網格化應急響應人員為2人及以上。網格化工作人員接到響應通知后,第一時間就近趕赴現場進行初步檢查,同時通知該變電站其余網格化工作人員。
(2)自動化系統準確率。配網自動化要求開關遙控成功率滿足要求,遙信動作正確率滿足要求。配電自動化的區域內,平均倒閘操作滿足要求。
3 事故應急基本流程
(1)事故發生后,當值調控員應立刻查看并核對事故信號,確認事故的基本信息(包括跳閘時間、設備、失電設備、備用電源等安全自動裝置動作情況等)。
(2)當值調控員要求第一時間通知各相關單位及變電站網格化管理人員,并在事故發生5 min內將短信發送至相應短信群組。
(3)當值調控員僅通知其中1名網格化管理人員,要求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由其通知該變電站其余網格化人員趕赴現場。
(4)網格化管理人員陸續趕赴現場后,要求對變電站情況進行初步檢查,將所了解的情況告知當值調控員。
(5)配調確認停電具體范圍后將基本失電情況追加發送至相應短信群組。
(6)地配協同進行事故處理,地調通過遙控手段隔離設備或進行失電轉供。配調充分發揮配網自動化系統及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系統的優勢進行處理。
(7)當值調控員進行事故分析。在變電站值班員未進行匯報的時候,合理運用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故障錄波聯網、KVM等各種輔助手段初步了解事故情況。
(8)運維人員趕赴現場后,網格化管理人員配合運維人員進行協同勘察,提出專業技術意見,輔助調控員進行事故處置。
(9)檢修人員趕赴現場后,與運維人員、網格化管理人員一起協同事故處置和安全分析,提供各自專業的指導意見。
(10)當值調控員將各階段處置情況及時通過短信系統告知各相關部門。
4 具體措施
4.1 網格化應急搶修
(1)明確網格化應急搶險人員現場檢查內容
變電站網格化搶修應急響應人員來自于生產崗位(或從事過生產崗位、具有豐富生產經驗),應急響應人員接到。應急響應人員接到搶修應急響應通知后,網格化搶修應急響應人員就近趕赴現場進行檢查,具體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檢查變電站是否起火,是否有異物入侵、外力破壞等異常情況;初步勘查現場、初步辨識故障點、收集故障信息、初步判斷故障范圍,采用拍照、攝像等方式收集相關材料,為后續事故分析提供支撐;提出故障隔離和修復初步方案建議,并參與現場搶修方案制定,預防次生事故發生。
(2)明確網格化搶修應急響應人員現場安全注意事項。
應急響應人員要嚴格執行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作業安全十條禁令”,確保搶修過程中自身的人身安全。遇有開關柜炸毀、環氧材料燃燒等情況,進入現場前應做好通風工作,并確保至少有2名及以上人員在場方可進入。要全面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如發覺有頭暈、惡心等不適反應,應迅速撤離現場。發生爆炸、火災等惡性事故,現場無法控制時,應迅速報請公司搶修指揮部撥打 119 等報警電話,詳細說明事發地點、事故情況、聯系電話。現場搶修的新聞采訪、信息發布由公司現場搶修指揮部統一處理。搶修過程中,作業人員如遇記者等采訪,應委婉謝絕。
4.2 地配協同
(1)“配網自動化”系統在事故處理中表現出卓越的優勢,它在事故發生的同時能夠快速計算出故障點,并提供處理預案,大大提高了調度員處理事故的速度。快速隔離故障,快速倒閘操作,尤其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當多處事故同時發生時,不受緊急事故處理人員的人數限制,可以快速依次處理各種簡單事故。
(2)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系統在基于open3200饋線自動化的基礎上開發并完成這項功能模塊。旨在當發生10kV變電站全部停電,造成配電網大面積停電時,能夠迅速提供有效、可執行的全部線路的供電恢復策略,從而減少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性。該功能模塊建設思路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采用人工啟動方式,由調控員手動發起。
②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模塊是在主網完全失去轉供能力的情況下啟動分析,不存在與站內設備協調操作內容。
③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主要分為兩部分,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預案生成與評估、變電站母線全停自動恢復控制執行。
目前該模塊正處于試運行階段。
5 結語
變電站網格化管理是一個分級管理的網格模式。公司領導總體負責,統籌指導;各部主任(營業、配電、規建)督導協調;網格內人員具體落實。將市區變電站劃分為多個網絡,由運維等具有豐富工作人員分別擔任每一個網絡內具體落實成員。
配調事故處置相關部門組織認真學習、掌握業務知識;地調、配調定期舉行針對性的事故演習和電網應急演練加強協同處置能力,熟練運用“配網自動化”系統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彩娥,楊仁剛.用電力系統分區方法確定無功源最佳配置地點[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04,16(3):46-49.
[2] 于浩,趙天煜.淺談提高調度人員事故處理能力[J].科技風,2013(24):276.
[3] 沈毅君,諸吉祥.談調控融合下電網事故處理[J].華中電力,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