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宏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電力行業發展飛速,配網工程施工項目逐漸增多,配網工程的施工技術日益完善。該文主要對配網施工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從配網施工優化技術和配網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兩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配網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監管對象和技術導向,以提高配網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關鍵詞:配網 施工 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TM7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040-01
隨著國內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對電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對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了很高的要求。為了優化配網的網絡布置結構、方便配網日常維護工作,在配網施工過程中,不僅要加強配網的運行質量建設,而且還要注意相關的施工安全防護,為提高配網工程施工的水平提供參考。
1 配網工程施工技術簡述
網架、線路、電纜,以及戶內外通信、電氣等設施設備建設工程施工技術是主要的配網工程施工技術,其中網架建設是配網施工的基礎工程,只有使網架維持在安全的狀態下,才能保證電力系統日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線路建設工程是在網架工程完工后進行的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環境、施工技術、人為施工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對配網產生一定的影響,線路是實現電能正常輸送的渠道,在施工時,應保證線路的完好程度和搭接質量。電纜工程則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和操作規范進行施工,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另外,配網施工過程中應遵循“安全施工”的原則,不僅要保證配網工程的安全生產,而且還要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還應充分考察配網周邊的環境,為日后的維護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2 配網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2.1 配網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2.1.1 網架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設網架時,應做好以下幾個工作。(1)夯實工程地基基礎。網架的穩固性和安全性關系到整個配網工程的質量、使用價值和使用年限,在建造網架時,應充分考察地基基礎的受力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經過線路定位復測、施工基面處理、基坑開挖和基坑回填等程序,確保基礎的夯實系數,然后,進行質量檢驗,為后期的施工做好準備。(2)拆除配網工程區域內的建筑和設備,并根據網架施工方式提高供電可靠性。目前,手拉手方式和聯絡方式是國內應用最為常見的兩種形式,前者主要應用于城市電力建設中,而后者則主要應用于城鎮配網工程建設。手拉手方式具有成本低、施工簡單、施工時間短、可靠性高的特點,在工程施工中,通過將主線的尾端進行連接,從而形成電流環路。但這種線路要求輔助設備的承載能力較高,否則將無法達到施工要求。聯絡節點的方式主要是在主線發生斷電后,其他線路仍可以繼續供電,但若超出線節點的最大承壓范圍,其他線路也將無法實現供電。架空線路為我國的供電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電力輸送技術的提高,要求配網工程同時兼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要保證電網的有效運行,還要不影響城市美觀,同時還應降低安全隱患,架空線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美觀,另外,也存在一些不安全供電因素,因此,地下電纜方式正在逐步成為新的配網工程形式。
2.1.2 線路工程施工技術
配電線路施工的影響因素較多,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外界干擾,確保配網線路的安全、順利施工。在配網線路工程施工之前,配網建設單位應主動與相關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和洽談,強調工程的民生建設意義,加大對周邊群眾的宣傳力度,做好安撫工作,從多方面做好外部協調和聯系工作,減少施工阻力。另外,根據城市整體規劃,保證工程建設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電網覆蓋體系,科學地劃分供電范圍,以降低供電線路的重復性。合理劃分供電區域,不僅能夠方便后期維修,而且還能降低供電安全事故,保證輸電線路的穩定性,而且還能減少施工成本,為企業節省大量的生產資金。在線路施工時,應分離線路和輔助聯絡設備,分別將二者分段組成環狀網絡,并保證各自的獨立運行。這種做法能夠縮小電網故障的影響范圍,減短停電時間。另外,在選用輸電導線時,應重點增加主干線的供電電壓,一般情況下,直徑大約為150 mm的鋼芯鋁是首選線材。線路的負荷值變化范圍應保留一定彈性,以避免一段線路發生故障后牽連其他供電線路,實現電壓負荷的及時轉移,以確保供電網絡的正常運行。除此之外,施工單位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保證配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減少施工成本,增大工程的經濟效益。
2.2 配網施工優化技術分析
2.2.1 優化配網工程施工環境
在進行工程施工時,應加強對周邊環境的勘查和設計,主要做好以下各項防護工作。(1)防止意外安全事故。項目施工方應在工程建設區域設置安全提示牌,必要時,對施工周圍進行隔離遮擋,避免其他在建工程或者不法分子對配網工程桿塔進行無意或者有意破壞。(2)選擇合適的配網設置位置。在設立工程桿塔時,應盡量選擇遠離交通道路的區域,若只能建在道路旁邊時,則應當在桿塔下方涂抹反光漆或者懸掛反光警示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減速或者繞道行駛。(3)風雨雷電預防措施。為了防止配網工程受到雷電等自然現象的破壞,尤其對于架空線路,更應該配置避雷器材,盡量減少雷電對配網工程的影響,做好地線的鋪設工作。(4)對于配網工程區域內的大型障礙物應當及時清除,或者適當更改配網工程線路。
2.2.2 加強施工精細化管理
為了盡量減少電網故障次數和影響范圍,在進行配網工程施工時,應當注意細小環節的處理。比如,設置聯絡及斷路器。為了確保配網的高效、穩定供電,應優化配網供電半徑。比如,在城市的重點區域位置,供電半徑應不超過3 km,主干線的輸電導線總長小于5 km。為了保證日后的線路維修工作,工程建設單位應結合當地的相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的配網情況,優化配網網絡結構,注重電氣設備的質量檢測和試驗,側重斷路器的安裝情況,及時改進發生事故頻繁的配網線路。另外,還可以設置故障指示器和帶電檢測設備,縮短配電網故障的維修時間,減少故障區斷電面積,盡量降低故障帶來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潘賢棟.10KV電力配網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探究[J].電源技術應用,2014(1):125.
[2] 梁惠權.電力配網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策略[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8):75-76.
[3] 俞勇.關于10kV配網工程施工技術與安全措施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中,2013(1):233-234.
[4] 范國憲.配網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相關探討[J].電子制作,2013(10):255.
[5] 崔海亮.10kV配網電力工程主要施工技術問題與對策[J].硅谷,2013(23):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