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燕
摘 要:東北地區氣候條件適宜發展禽畜養殖業,因此在近幾年內畜牧業發展良好。隨著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及城郊、鎮村結合部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科學的畜牧業發展也給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破壞。由此引發的群眾投訴和污染糾紛案件數量不斷上升,已經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近年來,舒蘭市環保舉報中心接受群眾此類信訪案件逐年增多,約占每年環境信訪總量的20%以上。因此,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已成為新生的重要環保工作,并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實事工程。
關鍵詞:舒蘭市 畜禽養殖 污染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123-01
1 舒蘭市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現狀
據舒蘭市牧業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預計到2014年末,全市生豬飼養量達到102萬頭,出欄量達到68.3萬頭,黃牛飼養量達到15.2萬頭,出欄量達到9.8萬頭,分別同比增幅4.3%、3.2%、6.7%和7.4%;規模肉雞出欄量達到2400萬只,規模蛋雞存欄量達到60萬頭,白鵝飼養量達到100萬只,出欄量達到83萬只,分別同比增幅6.1%、1.2%、 2.6%和3.1%。畜牧業產值達到35億元,占總產值的52.1%。農村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加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禽養殖環境污染防治起點低,隨其衍生的環境污染、環境糾紛也較為普遍,防治和調解該類問題更是困難重重。全市養殖場,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率不高,普遍存在周圍環境差、衛生條件差的現象。
1.1 只有少數規模化養殖場采取了污染治理措施
據統計全市只有少數規模化養殖場能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態循環方式,盡力達到生態平衡,杜絕污染環境狀況的發生。而剩余的規模化養殖場均未對養殖糞便進行有效處理,有的處于直排狀態。
1.2 微小型養殖場及散養點環境管理難于到位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畜禽養殖非規模化和養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產糞便數量大大超過其處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養殖分散化,導致糞尿隨意排放和較難處理廢棄物,對全市的環境容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2)養殖場基本無有效的污水廢渣處理設施,人工清理后隨意堆放,沒有起到堆肥后的再次利用,常因雨水沖刷造成二次污染。(3)養殖場糞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體多,而絕大多數養殖場未對污水進行消毒處理,污水直接流入溝河造成水體污染。(4)距離居民、村鎮較近,養殖場的異味難聞。
2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防污意識不強
許多畜禽養殖戶秉持著禽畜糞便自然生、無污染的錯誤觀念,環保意識淡薄,再加上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不愿意“浪費金錢”對糞便進行處理,使畜禽場中產生的糞便肆意曝在日光下,對產生的臭氣和日積月累的污染視而不見。
2.2 治污設施不齊全
一是養殖業本身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大部分中小型畜禽場在不置備治污設備的情況下也僅能維持薄利,根本無力對畜禽場產生的污染物進行過多處理。而治污設備的置備費用和運行費用一般都會遠遠超過畜禽場的盈利范圍。這就導致了畜禽場產生的污染物的處理和再利用還停留在原始的直接還田、甚至直接用于水產養殖等粗放模式上。二是養殖場對產生的污水、糞便不能全部建設治污設施。例如:有些養豬場建設了沼氣池,將產生的糞尿全部排入沼氣池。有些養殖場建設了儲糞池,但是未建設儲尿池等情況。
2.3 小型養殖場難于監管到位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建設管理在《禽畜養殖業污染管理辦法》、《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有明確規定,但對于養豬500頭以下、雞、鴨、鵝3萬羽以下、牛100頭以下的養殖場未作規定,特別缺乏微小型養殖場管理的標準和要求。地方性法規一時難以出臺。因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從而使微小型養殖場污染狀況比較普遍地存在。
3 治理污染的對策
3.1 強化執法,分類管理,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結合新農村建設,養殖場點必須合理選址,盡量遠離城區和居民集中生活區。也可以由鎮村統一協調,將目前的一家一戶松散型養殖模式改為區域化集約型養殖,也可以打破鎮、村、組的界限,建立幾個集中養殖小區,建設共用的污染處理中心,減少一家一戶配套設施投入,減少養殖成本投入。
禁養區內嚴格禁止畜禽生產,現有的畜禽場將逐步分期分批關閉、搬遷。禁建區內不再重新布點,不再擴大畜禽飼養規模。現有的畜禽養殖場在一定時間內全部完成畜禽糞便綜合治理。對污染嚴重的,治理不達標的,無條件治理達標的,不按要求進行治理的,責令其搬遷或關閉。
3.2 推廣污染防治技術
一是推廣應用環保飼料。環保飼料除了氮元素利用率高、畜禽吸收更好的有點外,還可以減少畜禽糞便中的有機污染物含量。二是要加速推廣高科技生物技術,增加厭氧發酵、沼氣處理等技術在畜禽生產中發揮的效用。三是要加強糞便的再回收利用,用干糞經過一定工藝技術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機肥應當成為畜禽糞便處理的主要方式。最后,政府應該牽頭進行畜牧業生態工程建設,在市場上推動環保企業的經營生產,吸引更多的畜禽企業進行生態防止,為畜禽場的污染治理提供更多途徑。
3.3 加強環保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養殖戶發展綠色生態養殖
引導和推進大規模畜禽養殖場建立畜禽糞便肥料加工廠,帶動周邊畜禽養殖場糞便和污水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固體糞便生產加工有機肥,污水經處理后還田。其次,引導和推進種植業和養殖業合理布局。按照作物氮磷養分需求量確定農田面積和畜禽養殖規模,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結構的可持續循環生態鏈;探索產業化治污、資源化利用新的路子,改善環境質量。
3.4 強力推行污染減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地方政府都應該重視當地的畜禽業污染的治理問題,強力推行污染減排。對于規模化養殖場由牧業、農業、環保等部門聯合管理,提供適當政策資金支持來鼓勵養殖場積極進行污染處理。督促養殖業主采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積極實施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污水產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濃度;對微小型養殖戶協調鎮村對其清理整頓,要求業主進行污染治理,對那些難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養殖條件的應限時關閉或轉產。
4 結語
總之,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只有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污染原因,采取強有力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鄭佐東.談治理養殖污染的幾種途徑[J].畜牧獸醫雜志,2008,27(1):96.
[2] 黃芳茹.莆田市畜禽養殖污染現狀、治理模式和防治對策[J].引進與咨詢, 2006(6):39-40.
[3] 張曉燕.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的綜合防治[J].四川環境,2014,32(2):98-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