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在經歷過去兩年的野蠻生長階段之后,P2P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監管層態度逐漸明朗及具體監管細則的進一步落地,也正在助推P2P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近日發布的《中國P2P網貸服務行業評價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網貸運營平臺約1600家。其中當年新上線平臺超900家,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超48家。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經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在政策方面給互聯網金融以指引和信心。2015年1月20日,銀監會宣布組織架構進行重大機構調整。其中,被貼上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準則、無監管機構“三無”標簽的P2P被劃歸銀監會新設的銀行業普惠金融部。
作為普惠金融的實踐者,P2P網貸機構花果金融經過一年多的快速發展,已為300多家中小企業完成了超過7億元的貸款融資,企業通過花果金融平臺每完成100萬元融資的速度僅需21秒,而募資通道成本則平均不到2萬元。平臺現已開創出抵押擔保借款、小微貸款、融資租賃與供應鏈金融等多種深度定制化產品,滿足了不同層次企業的不同借款需求。
創新有度
花果金融于2014年1月2日正式上線,短短半年內,交易額突破4個億,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目光,作為一家擔保合作模式的P2P平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
作為花果金融CEO,曾在互聯網公司工作過的惠軼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太少,真正可以拿到銀行貸款的太少,“500家企業中,可能只有35家,這個比例特別小。而且50%的公司都是通過非傳統銀行借款完成。”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創新,P2P實質上是開拓了一種可以通過省去中間存款環節,直接將投資人資金快速匹配到融資方的新型銀行業務。
花果金融由兩個部分組成:國資控股,市場化運營,并且有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作為背書。惠軼介紹,公司很多管理人員以前都在從事金融行業。“所以我們的團隊是互聯網與金融的人才融合,本著互聯網的精神,尊重金融的理念。我們會創新,但創新一定是在有度的范圍內。”惠軼說。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已進入到了創新驅動商業生態系統的第三階段。在此背景下,行業創新之舉層出不窮,短短幾年內就已開創出數以幾十計的業務形態。花果金融在傳統金融的模式上改良,主要業務類型有擔保貸款、小微企業借款、融資租賃以及供應鏈業務。
針對每一筆借款,花果金融都會撮合一位專業投資人作為此債權的主投資人,主投資人會首先認購此筆借款總額的20%-80%,其余部分才會在網絡平臺上向中小投資人進行募資。通過“專業投資人”的引進,能夠很大程度上規避現有P2P模式的償債風險。
而具有最高資金監管標準的第三方資金托管服務的開通,也讓花果金融真正做到了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完全隔離,在最大程度上規避了資金池及平臺惡意挪用投資人資金等風險。花果金融還設置了本息擔保、合作機構全額回購與風險保證金制度,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風控手段。
基于行業風險多發,大部分中小投資人因投資金額較小,于風險發生后很難維權的現狀,花果金融還創新推出了一項全新的投資人權益保障機制——“用戶律師代理人”制度,即花果金融的每位投資人,都擁有一位由合作的律師事務所為其自動指配的代理律師,一旦借款人發生違約或拖欠等行為,代理律師即可在第一時間內介入,幫助投資人完成相關資產保全及法律訴訟等程序,而追償前期所產生的所有相關費用均由花果金融先行支付。
作為國內P2P互聯網小微金融平臺的首創者和踐行者,花果金融除在平臺結構化設計上具有創新性,在產品上也不斷推陳出新。其擔保產品廣泛聯合線下A+級以上的融資性擔保公司,讓用戶可把閑置資金通過花果金融平臺出借給有良好實體經營、能夠提供足值抵押的、有借款需求的優質企業,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憑借第三方資金托管、用戶律師代理人制度、風險保證金共同組成了花果金融的三道風險防線。
心存敬畏
自余額寶拉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大幕之日起,互聯網金融這個新興行業便以風生水起之勢迅速激起了社會各界及廣大資本的極大關注,形成了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大數據征信等形式在內的多元化互聯網金融生態。而P2P網貸作為其中最具熱度的一個領域,無疑引起了社會各界最多的關注與爭議。
伴隨P2P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P2P平臺跑路、剛性兌付、去擔保化等問題也引起了市場諸多爭議,不少高收益平臺背后的盈利模式開始逐步出現漏洞,平臺“失聯”“跑路”連續不斷,P2P行業問題重重,令投資者普遍擔憂。
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國內P2P平臺已達1575家,較2013年上漲96.88%,但問題平臺也劇增,全年問題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
在惠軼看來,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對金融本質沒有足夠的敬畏。面對風險時,有沒有對抗措施,對杠桿的控制,這些對傳統銀行來講,一直都是在做的工作。而這些基礎工作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做得還不夠扎實。“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業務本身的基礎工作做得扎實,業務體系做得全面,當然平臺也要有足夠的資金去做這件事情,才能夠讓平臺以及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惠軼認為,P2P網貸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風險對抗能力較差,其中更以流動性風險為主。“可以說,P2P網貸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最終資產損失所帶來的風險,而是高逾來形成一種最符合自身業務特點與成熟度的風險對沖方法,正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也是業內許多平臺正在進行著的嘗試。”
花果金融通過與多家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大型上市公司等專業機構合作,不但嚴格控制了貸款額度,也從根本上保證了花果金融有充足的能力對突發意外損失進行實時代償。
為確保P2P行業的有序發展,監管部門的態度也日益明朗,行業監管的具體措施也有望在2015年進一步落地。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全資本董事長王鵬表示,“2015年將成為2P行業的監管元年,規范化、市場化、法制化將貫穿始終。”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行業,正在對現有業務不斷進行著優化,與此同時,加強企業自律、監管他律與行業互律,也將成為行業進一步實現快速發展與穩健成長的關鍵。
“互聯網金融應首先把防范金融風險放在第一位,對法律與金融工具心存敬畏。”惠軼認為,互聯網金融讓傳統金融產生了變化,這個變化也會有風險,還是需要有度的把控。變化時需要敬畏傳統金融的本質。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防范風險、保護消費者、規范業務”三者并重,只有這樣,互聯網金融才能在未來發揮出更加至關重要的作用。
業內認為,未來中國P2P行業發展仍將具備龐大的發展空間,行業規模有望超萬億元。據高盛預計,2024年互聯網企業發放的信貸規模是6.8萬億元人民幣,利潤將增至4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1%,相當于2024年銀行整體盈利的8%;其中P2P在2013年總規模270億元,預計至2024年可以達到2萬億元,占社會融資存量的0.9%。
在惠軼看來,如今P2P平臺已經被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認可為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會變成長久的商業模式。未來三年之內,肯定會有更多的公司上市,至少在中國能誕生出十家。
而作為P2P網貸平臺中的佼佼者,花果金融心目中的未來事業正是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不斷完善人與金融、人與貨幣之間的關系,讓所有人都能真正享受到專屬的金融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