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2015年春節最紅火的可能不是春晚,而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搶紅包,在支付寶、微信的共同助力下,我和億萬的觀眾一樣,樂此不疲地成了搖搖族和點點族。
根據支付寶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寶紅包總參與人數就超過了1億。僅除夕當天,就有6.8億人次參與了支付寶的紅包游戲,僅除夕夜支付寶紅包的收發總量就超過2.4億個,總金額達到40億元。而馬云在2月19日零時19分發出的首個中文口令紅包參與人數高達2998萬,網民共輸入了近1億個答案,100萬個紅包在2分36秒內即被一搶而空。而微信紅包方面,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點峰值,每分鐘有165萬個紅包被拆開。春晚全程微信搖一搖互動次數達110億次。從除夕到初五,微信收發紅包總數已達32.7億個。
紅包一頭連著錢,一頭連著人,既和支付相關,也和關系鏈相關。紅包大戰的本質是對移動支付市場用戶的爭奪,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瓜分移動支付領域的一把利刃。
搶紅包只是一個案例,這兩年互聯網金融可謂熱到極致,不但上了春晚還上了新聞聯播,但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還是始自余額寶。
起初,我像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錢都是躺在銀行卡里,幾乎從未想過讓自己的錢生錢。自從網購進入我們生活以后,漸漸開始使用支付寶。后來,又發現余額寶可以幫助我理財,才漸漸開始將一些錢轉進余額寶中。余額寶最大的優點就是給你收益的同時,還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便捷。就拿轉賬來說,用余額寶不但可以省去詢問銀行開戶網點的繁瑣,也可以省去“跨行”、“異地”等手續費,資金也是實時到賬,何樂而不為呢?
這幾年,在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可以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產品帶來的便利。我在網上看到一件喜歡的衣服,直接就可以通過余額寶來購買。日常出行,打開微信使用“滴滴打車”,到目的地時一鍵支付就完成了所有的交易。從來沒有想過,不用錢包的時代就這么快地到來了。
去外面的餐館吃飯,走進某家餐廳之前,習慣性地會在團購網站上查詢,打折、代金券等服務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餐飲服務行業。自然,還是通過網上支付就能夠全部搞定。對于我來說,既節省了成本,又省卻了選擇的時間。
再說住吧,每月定期交房租、物業費、水電費也是個躲不開的事兒,在互聯網上支付就方便了很多,每月定期通過支付寶轉賬,根本不用再跑不同的地方交費,對于上班族來說,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節省了寶貴的時間。
最后,再說說行,無論是火車票,還是機票,互聯網金融產品也是樣樣都行,有時候還能獲得優惠。在手機上安裝支付軟件,根本不用坐在電腦前搶票,在去車站的路上就把票給訂好了。總之,通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獲得了太多的服務,交話費、信用卡還款,甚至搶購一張電影票,都能在電腦或手機上一鍵解決。放在十年以前,這都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業內人士習慣將這種定位于生活服務的第三方支付稱為“互聯網金融”,這個新事物所帶來的積極變化幾乎嵌入了我們所有的生活場景。而且在可以想象的未來,還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