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鬧
1.經濟全球化催生了會計職業需要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的“結繩記事”和“刻契記事”等年代。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及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發達地區的企業間業務往來及競爭壓力也趨于國際化。面對全球性的機遇與國際化的挑戰,會計作為企業經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崗位,也勢必要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實現與時俱進。現代的區域國際化會計人才要熟練掌握區域間的商貿特點,以國際化商業交易用語為基礎,以國際化貿易風險意識為警醒,以區域國際會計準則為導向,努力成為一個具備國際風險意識,擅于國際貿易往來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士。
2.社會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引領了會計職業國際化發展的風向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仍處于繼續擴招的發展趨勢,這為我國的各種人才儲備提供了量的積累,但國家專業化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性改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現已上升到千萬人之多,且特殊貿易區域及外資企業亟需的國際化會計人才也上升到三、四十萬之多,而我國現階段能夠符合國際化要求的會計上崗人員才不過6萬人左右,可見,會計人才的結構性矛盾十分顯著。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與供給比例失調要求會計人員必須走區域國際化道路以更好的尋求發展,從而更穩固的屹立于同行業發展的競爭之林。
3.區域的特殊性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掌握國際化發展的新動向
事物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掌握事物的共性是為了學習其發展的普遍規律,專研其個性更是為了將特殊事物的顯著特征練熟于心,共性與個性有機結合,方能使事物更好的被人們所用。現階段,國家及世界范圍內的區域經濟也正是如此。
全球經濟的大發展為國內各行業及各國間貿易提供了一個互通有無的大環境,但企業為了更長遠、更和諧的發展貿易,在具體的商貿活動中必須要注重各國規定的商貿細則。正如我國在高校普遍開展英語語種教育之外,針對社會需求還同時開設了各國的小語種一樣,從會計領域考慮,區域國際化的特殊性更加要求會計人才在邁向國際化大門的前提下熟練掌握區域間的細微差異,在具體核算時注重差異化區分,雖然各國體制各具特色,但現代會計人才也要注意國際化發展中的求同存異,從而實現區域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
1.具備復合型的知識體系結構
財務會計的本質工作是為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核算與監督,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及企業管理層對利潤關注的密切程度,營生了企業管理會計一職。它的出現使得企業內部合理利潤最大化實現了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然后,隨著國家加快了國際化的發展步伐,企業對現有會計人才又提出了新要求,即實現會計人才國際化。區域性國際化會計不僅要掌握專業的會計、審計、財管等各項課程,還應掌握法律、公司運營等各項關聯知識,因此,現代會計高端人才只有不斷的豐富自身知識體系,建立復合型知識架構,才能更加從容的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新需求。
2.具備較強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21世紀的高端國際化會計人才應掌握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實際的解決能力除了包含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流暢的語言表達外,還應具備體味新事物發展的敏銳程度、成熟的分析思考能力及靈活的邏輯推理能力,并基于區域貿易特殊性的考慮,做好實際問題的具體解決。
3.具備較強的專研及實踐能力
會計崗位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會計體系還是會計準則都是變化發展的。專業化復合型會計人才不僅要做好本崗位職能的專研,還要懂得各崗位之間的關聯關系并要具備全面的能力素養,堅持做到考慮問題全面化、深入化,不能因自己的片面利益得失而致整體會計業務于無形。
4.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
國內外層出不窮的財會造假行為及財務丑聞事件屢屢頻發,嚴重影響了業界的聲譽及形象。雖說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究其根源,依舊逃不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
1.更新會計人才培養觀念
會計人才做為企業經濟管理的主要載體,國家和各教育機構應給予高度重視。首先要形成會計人才培養觀念的新的轉變,注重強化區域本土化、國際化教育理念,注重多學科交匯教育的培養意識,推崇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才觀念,并強化個人終生學習的奮斗宗旨,以健康的學習觀及良好的人才培養計劃而打造出國際會計頂尖人才。
2.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目標的確立正如游船的航向一般,只有根據發展的社會趨勢,并合理的考慮經濟、技術等相關因素,明確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才能使其會計行業本身的發展與經濟大環境相匹配。因此,基于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趨勢的大環境考量,我國應將其定位于實現會計人才具有較強國際適應能力并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及綜合性專業素養的培養目標。
3.突出區域國際化、本土化特點
會計人才的績效評定應踐行“以用為本”的理念,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全面綜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下,注重專營性、本土區域化教育。從當前的會計人員工作實踐來看,“引才”的熱潮方興未艾,而從我國會計專業的從業人數上看,如果我國自身的會計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形成新的規模以吸引更多的求學者進行進修學習,就足以解決區域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缺口問題,從而樹立我國本土的國際會計人才機制,使其細心專研于區域特點,掌握完備的專業知識并具備綜合素養,以求其更好的適應會計職業國際化發展的新篇章。
1.強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
現代“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教育理念就形象的提出了會計人才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模式。首先,課程的設置要注重內部課程關聯性知識的系統性,其次,要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注重綜合性學科的有機聯系,再次,應注意課程設置與社會動態需求相結合,這樣才能做到盡可能的及時掌握社會會計學科新動向,從而根本性的解決會計學科專業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脫節的弊病。
2.國內各大院校應致力于創新型教學方法的研究
全國各大高校及教育機構應積極改進教學手段,推進實踐型教學發展并致力于創新型的教學理念。區域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是首先要加強教材建設,認真清理教材市場,從知識的源頭加以控制并建立嚴格的市場監管機制以規范教材建設,以嚴格的準入制度做為審批標準,打造我國精品的會計行業教材品牌。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重視人才個性化發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案例與理論的完美結合,以國際會計準則和區域商貿慣例為準繩,以問題導向型教學方法為指導,引進自學與聯動式討論為教學互動模式,實現演示教學、模擬教學、互動教學與傳統講授相結合,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遠程專家講座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實現會計人才區域國際化發展的新飛躍。
3.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高端的會計人才可以通過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但是,縱使成為行業的精尖人才,若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不會被企業所重用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從業人員業已形成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但我們仍必須著重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從違規行為利弊分析出發,將不合理的想法扼殺于萌芽中,并加強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使會計人員在國際化大舞臺上樹立良好的高端人才形象。
總之,會計職業國際化發展趨勢對人才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教育資源投入及考核評價標準都提出了新要求。國家要在區域國際化背景下實現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創新之路,就必須對國際化會計工作進行審時度勢的分析,以面對當今全球經濟的競爭與挑戰。筆者在此希望通過本文的撰寫為業內人士提供一些理論或實踐上的借鑒。
[1]莊學敏.建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0.
[2]沈志蓉,吳君民,王秀萍.基于會計教育國際化目標的會計學專業建設[J].財會通訊,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