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稚(遼河油田分公司興隆臺采油廠,遼寧 盤錦 124010)
油田步入特高含水開發期后,受油藏壓力結構不合理、低產低效井比例增多等因素影響,開發調整潛力減小,措施效果逐年變差,面對此項危機,必須加強精細管理。如果管理不善,抽油機井維護性作業年影響產油量和年作業費用大幅增加,影響油田開發效益。更嚴重的是,由于檢泵率的上升導致有效時率下降,延誤了區塊的采液時機,破壞了注采協調,造成區域套管損壞,影響到油田開發總體效果。
抽油機井精細管理模式的基本內涵是“以建立規章制度為準則夯實基礎,以規范系統工作流程為手段保證效率,以強化基礎管理和技術管理為依托創新實效”的總體思路,以促進持續穩產,提高開發水平為目的,不斷完善“源頭控制、過程監督、結果考評”的工作機制,采取多部門協同運作的管理模式,確保檢泵率指標不反彈,保證了綜合管理的循環性和持續性,實現了抽油機井“兩率”降低的預期效果。
完善的制度是高水平管理的基礎。我們通過加強三基工作,整章建制,注重檢查,嚴格考核,促進了抽油機管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目前已經形成了廠、礦(大隊)、小隊三級管理網絡,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規劃決策、過程管理、統計分析三位一體的抽油機管理體系。避免了單純憑借考核指標完成情況作為最終評價結果的“重結果,輕過程”現象,較好地實現了“閉環管理”,從而推動抽油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在熱洗、平衡、定壓放氣、異常井管理和基礎資料方面加大檢查力度,同時采取系統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作業隊施工質量和采油礦管理水平進行督促檢查,并加大考核力度。
進一步優化機采井方案設計:
(1)實施標準化方案設計,做到按不同施工項目及原因形成標準設計文本,對共性問題做到統一要求。
(2)對于重點井、高產井等特殊施工井,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設計,同時方案明確對此類井的重點監督檢查。
(3)對高載荷、超扭矩、高含水、低沉沒度的井,在方案設計時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取換小泵、堵水或下調參等技術措施,同時與地質結合,避免重復施工。
(4)每月對出現的檢泵周期小于一年的井進行原因分析,主要分析方案設計、現場實施、施工質量、現場監督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作為今后的工作借鑒,提高方案管理水平。
準確把握檢泵原因,制定可行治理對策:依據合理流壓值,設計合理泵深,保證抽油泵有充足供液能力。做好參數優化工作,減少因供液不足而造成泵的損壞,延長檢泵周期。加大抽檢力度,提高抽油泵質量。建立凡爾球座材質檢測裝置,減少因材質問題造成的凡爾座損壞井。加強抽油泵筒、凡爾罩的檢查,提高零部件的質量。對頻繁桿斷井,要根據產液、含水、桿斷次數、載荷、扭矩等情況,在方案上明確給出全井更換抽油桿及參數調整的要求,同時考慮轉變舉升方式。加大現場扶正環的判廢檢查和更換力度,做好現場扶正環量規使用情況的檢查。開展扶正環合理安裝位置研究,逐步加以完善。
抓好日常技術管理,保障措施有效實施。突出精細管理,夯實基礎、規范運作,開發完善油井檢換調平臺,上產潛力落實到單井,實現廠、作業區、隊聯合分析,促進了措施結合,管理挖潛更加高效。變月度分析為旬度分析,做到單井措施制定到位、監督抽查到位、效果跟蹤到位。一是確保第一手資料的準確性。資料錄取嚴格執行《油水井資料全準規定》,錄取資料全準率達到100%。二是抓好抽油機熱洗管理,高度重視高產油井個性化熱洗工作。根據單井的產液量、電流及載荷等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熱洗周期,保證熱洗周期的合理。三是加強抽油機平衡管理。高產油井電流資料準確率達到100%,平衡比達到95%以上。四是加強高載荷、超扭矩治理。制定抽油井高載荷、超扭矩治理長效管理機制。每個季度對全廠抽油機高載荷、超扭矩單井進行摸底,逐井分析,制定換大機型、轉抽、換小泵、上提泵掛、下調參等下步治理措施,并對載荷大于80KN、扭矩大于140%的井進行重點優先治理。
(1)合理的綜合配套工藝的引進和應用,通過改善技術指標,開展油井動態分析工作。有有針對性的進行綜合治理降“兩率”。
(2)強化油井的日常管理,開展系統研究,根據區塊和油井的動態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生產管理制度,加強現場監督,延長油井的檢泵周期。
(3)通過開展油井的動態監測,根據油井特點,加強井筒管理,隨時掌握油井的動液面和功圖特點,適時實施油井維護措施,避免盲目檢泵。”:一是治理重點前移,從注重治理向注重預防上轉變;二是治理體系外延,從注重措施優化向日常泵況維護(生產參數合理配置)上轉移。
油田生產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保持合理的注采參數,穩定油井生產,發揮注水的穩產作用。根據精細的地質研究和開發動態分析進行不斷的調整。要圍繞嚴重問題井的形成原因開展調查與研究,并將各類防、減工藝技術重新進行優化、組合與集成,然后在再大規模、有針對性地開展重復問題井的綜合治理。
[1]韓修延.抽油機井振動載荷對桿管偏磨的影響研究[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