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遼河油田沈陽采油廠,遼寧 沈陽 110316)
沈陽油田基建工程建設系統面臨點多、面廣、線長,施工人員流動性大,施工工序交叉復雜、安全風險多等困難局面,安全管理難度日益增大。為解決這一問題,現將日常施工中常見安全問題收集整理分析,旨在進一步提高基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施工現場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施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保障。施工人員正確規范勞保著裝,標準、規范操作,遵守勞動紀律,施工材料按標準堆放,各種警戒、警示、提醒標志標識齊全配備和有效規范設置,施工機組正確擺放及規范操作,做到清潔生產等,都是標準化施工的重要體現。目前施工中常見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些施工人員特別是外雇農民工不按規定著裝,或穿著過期工裝。在吊裝作業等有墜物的施工現場不配戴安全帽、特殊工種不配戴相應的勞保用具等。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夜班睡崗、脫崗、崗位操作人員不專心工作,精神脫崗等。
通過現場檢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材料擺放不分類,沒有明顯的警戒、警示標識,防潮防雨雪措施不完善以及防滾落、防坍塌支護措施不到位等。
臨時用電是一種專業性強、危險比較大的作業,而且所有生產、生活都涉及到臨時用電。臨時用電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辦理滯后,非電工作業人員違規操作。
(2)未使用帶漏電斷路器,用電設施、設備接頭不規范、未按要求接地線等。
(3)施工人員生活場所電線私拉亂接,使用小太陽、電暖氣等取暖設備時離易燃特較近
動火作業及使用明火現場必須按照要求配置消防器材,采取防火措施。氧氣瓶、乙炔瓶、液化氣罐及滅火器等是動火施工中經常用到的壓力容器,其拉運、儲存、使用、維護應遵守相關規定。
常見問題應對方法分析:
(1)人員未持有效證件上崗,未按規定穿戴勞保防護用品。
(2)設備日常保養不及時,設備狀況不良,在使用前未進行檢查、校驗。
(3)施工時氧氣、乙炔之間的安全距離不足,與明火安全距離小于10米。
(4)消防器材未放置指定位置,未進行定期檢查。
部件老化、裝置失靈、安全附件缺失等設備自身的缺陷會導致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各類設備必須按照要求進行檢測檢查、維修保養,確保設備的完好性。“有輪必有罩;有軸必有套;有臺必有欄;有洞必有蓋。皮帶輪、皮帶、齒輪、導軌、傳動軸等傳遞部件,應采用固定式防護裝置或活動式聯鎖防護裝置。常見問題如下:
(1)未按規定使用防護罩套等。
(2)設備在坡地停放時未采取相應的防滑措施。
高處作業是指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位置進行的作業。高處作業中的墜落防護應通過取消墜落危害、墜落預防和墜落控制等措施來實現。
(1)高處作業時未正確穿戴合適的勞動保護用品。
(2)高處作業沒有安全操作面,沒有防滑、防墜落措施。
腳手架作業是一種風險比較的作業,它的材料、搭建、拆除、改裝、檢查、隔離與防護以及使用都有嚴格的規范要求,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施工現場常見問題:
(1)防護欄桿高度不夠。腳手板綁扎不牢固。
(2)落地腳手架的基礎不穩固,排水措施不到位。
深坑內作業是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經常面對的危險作業環境,土方坍塌、設備傾翻、人員跌落等事故偶有發生。是工程建設領域發生傷亡事故較多的作業環節。6米以上的深溝、坑下作業應根據不同地理、地質、氣候條件采取要求放坡、設置符合要求的逃生梯子或通道,必要時采取護籠等措施,為作業人員創造一個安全的施工環境。6米以上的深溝,深坑作業安全保護措施,應由有資質的專業人員設計。施工中常見問題:
(1)開挖土方堆放位置與坑、溝的安全距離不足。
(2)基坑支護措施不到位及放坡坡度不足。
(3)未設置人員逃生措施。
吊裝設備屬于特種設備,司索指揮和操作手屬于特種作業人員。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合格,持有效證件上崗操作。起重設備必須按規定進行維修保養和檢驗,使用前吊裝設備和各項性能應由設備操作人員檢查合格,確保設備、安全附件、吊具的完好性。作業時做好封閉、警示和監護措施。嚴格執行十不吊等作業要求。常見問題:
(1)操作人員未勞保著裝及操作現場未設置警戒線及警示標識。
(2)地面水平支撐基礎不穩固。
從以上施工中存在著不安全現象來分析,主要的應對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人是施工的主體,所以加強現場施工人員及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必須放在首位。通過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能是保證施工安全的首要條件。
對此,沈陽采油廠采取了四級監督的管理方式,即建立廠安全管理部門、基建管理中心、監理、和大隊級單位四級安全質量監督體系。
通過施工圖審查及技術措施審查可以在施工前及時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
[1]遼河油田工程建設系統HSE風險識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