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暉(花都區自來水公司,廣東 510800)
廣東是我國的發達地區,當地的用水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并且在微污染飲用水源方面非常突出,盡管有很多的舉報和上訪,但并沒有給予有效的答復,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工作,也沒有做到理想的標準,長此以往,勢必會對當地的飲用水造成嚴重的威脅。在此,本文主要對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展開研究。
微污染飲用水源是目前主要的污染類型,對我國的飲用水源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無論是客觀上的表現還是主觀上的污染嚴重化,都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污染是兩大突出表現,已經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飲水源中出現微污染后,其藻類及有機物會得到大量的復制,并且在短時間內形成強烈的污染,范圍的擴大將會是非常迅速的,這將造成飲用水源的進一步縮小,從而對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第二,面對飲用水源的微污染,藻類及有機物是重點處理的對象,今后必須進行持續性的解決,應保證選擇的技術能夠持續性的清理,而不是暫時清理。第三,飲用水源的污染問題并不容易解決,今后所面臨的各項挑戰都比較嚴峻,需要特別注意。
對于微污染飲用水源而言,其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由于其頑固性較強,因此并不容易解決,往往會因為去除技術的單一性,導致在后續的工作中,仍然遇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為此,本文認為,根據現階段的嚴重污染,應選擇兩項技術聯用的策略,結合當地的微污染情況,以此來完成對藻類及有機物的有效去除。吸附與強化混凝都是常見的去除手段,將兩種手段聯合應用,可提高去除程度。第一,吸附+強化混凝處理,總體上的效果要高于單一手段的應用。經過測試發現,通過應用吸附+強化混凝處理,可將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程度提高一倍。第二,在經濟效益方面。由于以往的凈化技術成本較高,因此并未廣泛推行。吸附+強化混凝技術,表面上是兩種技術聯用,實際上是吸取了兩種技術的精華部分。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實踐,發現該手段的經濟成本為0.042元/m3,在日常工作中的可行性較高。第三,吸附+強化混凝的處理方式,還能夠對冬季的微污染飲用水源進行處理。其受到的季節性限制較小,可保證長期處理,為飲用水源的凈化提供較多的保障。
目前,我國微污染飲用水源的范圍正在不斷的增大,其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難度也在不斷的提升。為了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去除藻類及有機物,及時的恢復飲用水源的范疇,必須采取多元化的技術來完成。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分析,發現預氧化+強化混凝的處理方法比較有效。綜合多方面的應用成果來看,預氧化+強化混凝所產生的積極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應用預氧化+強化混凝的處理方法,可直接破壞膠體顆粒表面的有機涂層,降低膠體顆粒表面負電荷以及雙電層的排斥作用,促使水中的膠體顆粒容易脫隱。由此可見,該方法在處理藻類和有機物的過程中,會從污染物的根本出發,破壞其結構,從而達到凈化水源的效果,較之預氯化工藝,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別提高18%和11%。第二,新生態水合二氧化錳對水中的藻類及有機物,具有較強的吸附和催化氧化作用,總體上的效果比較積極。第三,運用預氧化+強化混凝的處理方式,能夠在去除藻類及有機物的過程中,生成一些新的物質,這些物質對飲用水源是完全無污染、無害的,不會影響到居民的身體健康。所以,預氧化+強化混凝的處理方式,其可行性較高。
從以上的兩種方法來看,在處理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過程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對于我國的廣東地區來講,由于當地的經濟發展迅速,且污染相對嚴重,僅僅通過上述的兩項措施,并不能較好的完成微污染水源的凈水工作,總體上還是會出現一些瑕疵。為此,在今后的凈水措施中,還應該積極推行磁技術+強化混凝的方法。該方法的優勢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加入的磁粉在攪拌下呈懸浮狀態,提高了懸浮粒子的磁化率,增加了膠體顆粒間的碰撞幾率,從而促進了絮體的形成利用賦磁活性炭粉的強化混凝可使原水濁度降至0.5FTU以下;第二,磁粉因吸附在絮體內,形成的磁性共聚體結合牢固緊湊,沉降時間縮短,在提高設備處理能力的同時使污泥致密性增加,利于后續磁濾分離。該技術對飲用水的消毒已經取得一定效果,對污染物去除率也可平均提高15%左右。從以上的表述來看,應用磁技術+強化混凝的方法,能夠在客觀上完成較高水平的凈水工作。并且,再聯合其他兩種方法后,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將會更加的順利。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廣東地區在污染方面,其污染的嚴重程度存在差異,部分水源地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因此不要全面的實施凈水處理,否則會對所有的水源都造成不利影響。為此,今后的處理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應因地制宜的采取凈水策略,盡量將藻類及有機物徹底清除,并且防止其再生。
本文對微污染飲用水源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展開討論,就目前的工作來看,很多地區在凈水工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現,全國的微污染飲用水源也得到了較好的處理,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藻類及有機物的去除,會達到更高的水準。另一方面,我國各地區在開展凈水工作中,還應該積極研究新的技術和方案,保證當地凈水工作可以持續性的展開,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
[1]葉少帆,王志偉,吳志超.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和對策分析[J].水處理技術,2010,06:22-28+46.
[2]劉思宇,張可方,張立秋,張朝升.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新進展[J].華南地震,2014,S1:143-147+179.
[3]羅龍海,曾山珊.微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術[J].廣州化工,2012,03:28-30+45.
[4]王亞軍,馬軍.水體環境中天然有機質腐殖酸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2,06:1155-1165.
[5]王振紅,羅專溪,魏群山,賴蘭芳,王銀有.高錳酸鉀預氧化強化混凝對九龍江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效果[J].給水排水,2013,0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