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沃文 麥志昌 陳建麗
白內障術后發生黃斑水腫的臨床分析
郭沃文 麥志昌 陳建麗
目的探討白內障術后發生黃斑水腫的臨床分析。方法選取白內障患者35例。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分為A組(n=8):既有高血壓也有糖尿病患者;B組(n=18),有高血壓無糖尿病;C組(n=9):無高血壓、糖尿病病史。手術方式為本院白內障超聲乳化。結果白內障術后臨床觀察中,患者評價視力明顯好轉,按照國際標準視力表提高近6行。白內障術后臨床黃斑水腫明顯可見患者2例,黃斑水腫發生5例。其中B、C組黃斑水腫明顯可見,各1例;A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B組黃斑水腫發生1例,C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前黃斑中心凹平均厚度(OCT)與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發生可能性較高,加強黃斑水腫臨床研究對保證白內障患者術后恢復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白內障;黃斑水腫;臨床研究
黃斑水腫指黃斑部視網膜神經層內的細胞間隙的液體積存[1]。Henle纖維為外叢狀層,而且中心凹疏松且厚,容易貯存液體。當貯存的液體體積大于纖維可承受能力時,液體會將外叢狀層中的纖維排開,形成囊腔。黃斑水腫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角膜移植、白內障等手術并發癥之一。白內障術后黃斑囊樣水腫在1953年被發現,稱為Irvine-Gass綜合征[2]。目前,Irvine-Gass綜合征尚無統一治療方法,白內障術后臨床中發生黃斑水腫時一般治療以恢復視力,降低水腫為主要目的。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臨床研究表明,明顯可見黃斑水腫可以直接臨床觀察到癥狀,患者視力功能恢復明顯緩慢而血管造影下黃斑水腫只能通過FFA檢測或OCT,無明顯臨床癥狀。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經過治療后預后較好,并發癥發生率低,視力基本可以提高6行以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1年2月鶴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白內障患者35例(男15例,女20例),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分為3組進行臨床觀察。A組(n=8):既有高血壓也有糖尿病患者;B 組(n=18),有高血壓無糖尿病;C 組(n=9):無高血壓、糖尿病病史。手術方式為本院白內障超聲乳化。其中60歲以下患者5例,60~70歲患者20例,70~80歲患者8例,80歲以上患者2例。6例白內障患者進行近期(2個月)行雙眼手術,1例患者出現明顯黃斑水腫,1例患者發生黃斑水腫。
1.2 方法 35例患者全部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術后使用OTC觀察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的發生與臨床分析。對35例患者進行手術前檢測,包括散瞳、白內障渾濁情況、黃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矯正視力和視力等。術后臨床觀察中各項與術前保持一致,并記錄,在術后1~4周進行患者臨床病癥比較。術后檢測過程中出現視力下降或檢測項目中FFA數據與術前出現3個標準差以上即為黃斑水腫發生。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黃斑中心凹平均厚度(OCT):A組(148.51±27.68)μm;B 組(142.36±12.69)μm;C 組(142.37±12.70)μm。術后 1個月(OCT):A組(219.3±68.25)μm;B組(151.90±23.69)μm;C 組(151.91±23.70)μm,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白內障術后臨床觀察中,患者評價視力明顯好轉,按照國際標準視力表提高近6行。25例患者眼部視力恢復正常狀態,提高6行以上;5例患者提升2~6行;5例患者由于出現黃斑水腫視力臨床觀察中有所下降,經過后期護理和診治,黃斑水腫情況明顯好轉,視力基本恢復正常狀態,提高6行以上。
2.3 白內障術后臨床黃斑水腫明顯可見患者2例,黃斑水腫發生5例。其中B、C組黃斑水腫明顯可見,各1例;A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B組黃斑水腫發生1例,C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
3.1 黃斑水腫是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后影響視力恢復的常見原因[3]。隨著白內障手術技術的革新,利用超聲乳化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黃斑水腫發生率,白內障術后黃斑區滲血情況明顯改善,視網膜毛細血管受水腫影響不明顯,屬正常手術影響范圍內。大部分黃斑水腫無明顯臨床癥狀,水腫狀況3個月內自行消失,視力恢復基本不受影響。本次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臨床研究中3例黃斑水腫無明顯臨床癥狀,只能通過FFA檢測和OCT檢測到,患者視力情況恢復良好,在后期復診再次檢測時,患者黃斑水腫消失無并發癥。
3.2 目前,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發生檢測主要有FFA和OCT兩種方式。OCT是近幾年新型的黃斑水腫檢測方式,與FFA相比具有明顯的高敏感性、刺激感低、無侵犯性等優勢。利用OCT可以直接觀測到囊腫外觀,了解黃斑區囊樣實際情況。因此,本次白內障術后發生黃斑水腫臨床研究中主要采用OCT檢測不可見黃斑水腫,提高黃斑水腫發生檢測準確率。
3.3 有學者認為,白內障患者術后黃斑水腫的發生與患有高血壓、高血糖有一定聯系[4]。本次白內障術后發生黃斑水腫臨床研究過程中未能發現黃斑水腫的發生與高血壓、高血糖之間有明顯聯系。白內障術后臨床黃斑水腫明顯可見患者2例,黃斑水腫發生5例。其中B、C組黃斑水腫明顯可見,各1例;A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B組黃斑水腫發生1例,C組黃斑水腫發生2例。根據Logistic回歸統計分析,無統計意義。因此,本次試驗中無法驗證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發生與高血壓、高血糖是否有聯系。
3.4 本次臨床觀察中近期行雙眼白內障手術患者黃斑水腫發生率較高,6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黃斑水腫,1例患者黃斑水腫臨床癥狀明顯。2例近期行雙眼白內障手術患者出現黃斑水腫均為第二只眼,手術間隔時間為2個月。臨床觀察中發現近期雙眼白內障手術與黃斑水腫發生之間存在一定聯系,但目前國內學者對最佳近期雙眼白內障手術間隔時間尚無定論,一般認為2~6個月最佳。因此,近期行雙眼白內障手術患者2次眼部手術間隔時間要根據患者自身體征確定,做好術后黃斑水腫情況OTC檢測和預防工作。
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具有過程性,因此要加強臨床體征檢測和術前、術后對比。臨床研究表明,白內障手術后CME預后要好于葡萄膜炎或糖尿病引起的。輕度黃斑水腫對視力影響不大,治療以恢復視力,降腫消炎為主,避免ME對視網膜造成永久性破壞。本次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臨床研究樣本總量較小應擴大研究樣本數量;手術類型以超聲乳化為主,類型單一,無白內障囊內摘除手術數據;隨訪過程應為1年以上,根據復診結果做好臨床研究數據分析。
[1] 宿星杰,齊艷秀,劉開濱,等.OTC觀察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的發生與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4):45-46.
[2] 許超,王艷玲.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黃斑囊樣水腫的發病機制及致病因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2):29-130.
[3] 高雯,廖榮豐.非甾體類抗炎藥對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的作用[J].安徽醫科大學報,2013,48(1):38-42.
[4] 李敏超,楊曉然,劉斐,等.非甾體類消炎藥預防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術后黃斑水腫[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9):1614-16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22
廣東 529700 鶴山市人民醫院(郭沃文 麥志昌 陳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