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邵建民 劉春靈
口腔治療過程中心理恐懼分析探討
楊旭 邵建民 劉春靈
隨著人們對口腔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和科普知識及每年“愛牙日”對口腔健康的大量宣傳,通過調查問卷發現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開始關注自己的口腔問題。但在真正接受口腔診治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患者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心理恐懼現象。本文分析患者在口腔診治過程中出現心理恐懼的表現,初步探討如何幫助患者消除心理恐懼,繼而順利完成口腔診治,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治療;心理恐懼;探討
口腔治療恐懼癥是指患者對口腔疾病診治過程或其中的某些環節,所產生的緊張、害怕的一種心理狀態[1]。根據問卷調查發現82%以上的人對口腔診治懷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緊張心理,約有5%~9%的人由于害怕,干脆放棄對口腔疾病的診治。究其原因,大部分人認為口腔中不會出現什么疾病,一旦出現疾病將使患者疼痛難忍,所以患者自然將口腔治療與疼痛聯系起來。這種不良的心理恐懼狀態對患者積極配合口腔診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嚴重者可導致治療終止,因此對于患者的這種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和消除就顯得極為重要[2]。
1.1 社會普遍認識程度 自古以來就有“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了命”的俗語。口腔疾病中80%以上都是牙體疾病,牙體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齲病,齲病在最初的時候沒有任何感覺,所以并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一旦齲病進展到牙髓時患者就會出現不適感,而這種不適感主要表現為疼痛,這種疼痛在急性期是銳痛,患者很難忍受。因此患者擔憂這種疼痛會再次出現在口腔治療中,因此出現恐懼心理。
1.2 有過治療疼痛的經歷 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牙疼了才來找醫生看病,本來就很畏懼疼痛,加之在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不適,如麻藥注射、牙髓活力測試、高速手機制備洞形等操作,患者會將各種操作過程中的不適感放大,在內心深處對治療產生抵觸情緒,對后續的治療造成不良影響。
1.3 外界言論環境的影響 由于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患者在就醫前獲得相關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他們會咨詢口腔疾病的發展,對進行治療和放棄治療權衡利弊,其中咨詢最多的就是有關疼痛的問題,其次是經濟問題,而在此時大量不利的言論就會導致患者打消就診的念頭,如咨詢洗牙是否對牙齒有利,大量的言論表示洗牙會出引起出血,并且洗完牙后會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脫落。像這樣不良的外部言論環境使患者更加害怕治療,誤導患者放棄治療,延誤治療時機,最后造成不良后果。
1.4 醫患關系緊張 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也促進了恐懼心理的產生。醫生工作繁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沒有對患者的心理需求加以關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看病,不看人”。再者,患者總覺得牙科醫生是一個暴利行業,向患者收取高額的治療費用,來看病的時候就處于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醫生稍有不慎就會觸發矛盾,容易發生醫療糾紛。
以上是最為常見的心理恐懼狀態,這些心理恐懼延誤大量患者進行就診,該治療的沒有治療,能保髓治療的最終殺死了牙髓,能保留患牙的最終只能拔除,老年患者出現這種情況最為明顯。恐懼只能使病情加重,診治過程更加復雜。為此,醫師護士要用更多的時間對患者進行解釋、安慰,降低了單位時間內醫治數量,增加了其他患者的候診時間。積極幫助患者對恐懼心理進行緩解迫在眉睫。
2.1 尊重患者的知情權 治療操作前應主動告知患者將要進行什么操作,讓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建立信任。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的要求,與患者共同制定治療計劃,讓患者對治療有預知。治療開始前也要告知一些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做好相應的解釋工作,取得患者的同意,讓患者放心。安慰性的語言能消除患者陌生感,獲得安全感和對醫師的信任感而得以放松[3]。醫生對患者應有高度的同情心,并告知患者如疼痛的話,希望患者不要躲閃,舉手示意即可。對于兒童患者,在治療前應該和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其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得到家長的信任和理解,共同說服孩子,使治療能順利完成[4]。
2.2 診療環境舒適優雅 要對整個診療環境進行設計,要充滿人文關懷,而不是冷冰冰的白墻,讓患者一進去就能夠消除緊張情緒,一杯溫水、一首輕松的音樂都能夠松弛患者緊張的神經,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和焦慮,縮短了治療時間,有益于醫生和患者。同時在候診區應擺放口腔教育展板和圖片或循環播放宣傳片,在博物架上擺放一些口腔器械讓患者接觸,消除陌生感,增強進行治療的信心。
2.3 醫護人員的形象 口腔醫生及護士應著裝整齊,態度和藹親切,不能出現非主流的裝扮,不佩戴戒指手表等飾品,操作臺保持干凈整潔,器械擺放有序,整體環境輕松自然。治療過程中實施相應優質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愿望,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5]。都是贏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也是患者消除恐懼心理的主要因素。醫護人員面帶微笑、態度誠懇和藹均有利于增強患者的信任度[6]。
2.4 提高口腔保健和宣傳教育 由于大部分患者對口腔衛生及保健知識的匱乏才導致出現恐懼,忽視口腔疾病,對小問題不重視,當出現嚴重的問題不得已才來就醫。應該利用各種宣傳條件,讓更多的人群了解口腔問題,對口腔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從兒童抓起,定期接受口腔保健,從小就對口腔治療有個良好的心理準備和習慣,有效地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
2.5 無痛治療手段的應用 無痛治療指牙科醫生除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還具有嫻熟的操作技能,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盡量控制疼痛的操作[7]。針對疼痛敏感的患者,在治療前可使用藥物對其進行鎮靜治療,減少患者的焦慮心情,能夠使患者放松,感覺舒適,更好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
目前各醫療單位都在進行新的醫療模式,處處以患者為中心,首先,口腔醫生應當關愛患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醫生和患者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共同制定治療方案,高超而又輕柔的操作,這樣才能逐漸消除患者在口腔治療過程中的恐懼心理,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其次,口腔醫生不僅要能治療牙病,還要讀懂患者的心理,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積極做好心理疏導,在必要時給予無痛治療[8]。總之,口腔醫務工作者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口腔診治過程中患者的恐懼癥降低到最低,使更多的口腔疾病患者得到及早的治療。
[1] 史俊南.現代口腔內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9.
[2] 蘇軍.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對減輕牙科拔牙恐懼癥患者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3):195-196.
[3] 張培林.牙科恐懼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2, 11(32):97.
[4] 李秀芬,曾月華,李望雄.心理護理在兒童口腔治療中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3,19(2):5-6.
[5] 陳婉群,董敏杰,郭欣.優質護理在緩解口腔科恐懼患者不良情緒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102-103.
[6] 熊臘平,毛衛華,江建林,等.兒童牙科恐懼癥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4):80-81,86.
[7] 胡壯,沈燕.兒童牙科畏懼癥的防治概述[J].廣東牙病防治,2008, 16(增刊):656-658.
[8] 邴秀娟.成人牙科恐懼癥[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8):1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71
河南 462000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口腔醫學系 (楊旭 邵建民)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病理教研室 (劉春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