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新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九團醫(yī)院 新疆 喀什 843809)
淺談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雍新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九團醫(yī)院新疆喀什843809)
摘要目的: 對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間12月治療腹橫紋小切口疝氣的患病兒童共36例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13例,觀察組進行腹橫紋小切口手術,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疝氣手術,研究兩組手術后的臨床指標與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都比對照組少,患病兒童在手術后的并發(fā)癥例數為6例(17.1%),觀察組為1例(2.9%),對照組為5例(14.2%),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是一種具有明顯效果的微創(chuàng)手術,減少并發(fā)癥,有效的改善小兒疝氣治療效果。
關鍵詞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 臨床治療; 效果;
前言
小兒疝氣在兒科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通常情況下,有極少數的患病兒童在患得小兒疝氣之后能夠自行痊愈,而大部分患病兒童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我院在使用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時,風險比起傳統(tǒng)手術相對較小,造成的身體傷害小相對較低。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接收的疝氣患病兒童共36例,,年齡平均在9月~10歲,平均年齡(5.1±1.5)歲;病程是2周~3年,平均(2.3±0.5)年,;把患有心臟病與肝腎疾病等患病兒童排除,把36例兒童按13比例分為兩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把兩組兒童的年齡與性別以及病情和病程等進行對比分析,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檢查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傳統(tǒng)的疝氣手術:患病兒童取平臥位,用軟物抬高臀部,在靜脈注射麻醉,在患病兒童腹股溝內側切,切口長3cm,切開之后把肌肉與精索組織分開,找到疝囊切開并從近端剝離到頸部,最后進行結扎。觀察組經過檢查后進行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注入麻醉之后,在患病兒童的腹橫紋肌切1.0~2.0cm之間的切口,再次分開肌肉與精索組織之后把疝囊切開,用絲線把疝囊頸部結扎然后止血。
1.3 觀察指標 檢查患病兒童在手術期間的臨床指標活動,統(tǒng)計兩組患病兒童的手術治療時間、出血情況以及手術之后的復原時間,記錄手術之后使用止痛藥的頻率和并發(fā)癥的情況。

2.結果
2.1 對照組 13例,手術時間為20.3±2.5,出血量為11.5±3.0,藥物使用率為1.5±0.1,觀察組 13例,手術時間為11.5±1.5,出血量為3.5±1.5,藥物使用率為0.8±0.1,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手術情況、復原情況以及止痛藥的使用次數進行對比,觀察組患病兒童在手術中和術后的恢復情況都比對照組要快很多,出血量也比較少,手術之后的使用止痛藥的次數也少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之后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對照組手術之后有5例(14.2%)發(fā)現并發(fā)癥,觀察組手術之后有1例(2.9%)發(fā)現并發(fā)癥,由此可知,觀察組手術后出現并發(fā)癥的情況少于對照組。
3.討論
小兒疝氣是一種兒童常見疾病,而腹股溝疝氣在兒科當中最為常見,小兒患有疝氣之后的表現為哭泣與咳嗽還有排便與排尿不暢等等,影響兒童身體的消化功能,同時還會形成小腹墜脹、腹痛、容易感覺疲勞等等,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發(fā)展,所以一旦出現可疑癥狀要盡快前往醫(yī)院進行治療,避免耽誤治療時間[1]。
手術是醫(yī)治小兒疝氣最好的方式,因為患病兒童的年齡都普遍的較小,身體的生理機能都還未發(fā)育完全,在進行手術當中所形成的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在手術當中所帶來的疼痛感,會影響患病兒童的心理,所以在手術之后容易受到感染,這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身體傷害,使治療效果大大的降低[2]。所以在治療時要盡可能的減少手術之后所形成的創(chuàng)傷。傳統(tǒng)的小兒疝氣手術比較的方便,但同時容易在手術之后受到感染增加傷口,而且在手術中出血量也比較高,這會影響患病兒童的身體生理機能的復原,所以家長普遍的拒絕使用該手術進行治療。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型的手術,給疝氣患病兒童帶來的傷害比較少,主要是因為腹橫紋手術的切口比較小,而且切開的次數也比較少,在手術的過程中,不需要把腹股溝切開,也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剝離,與常規(guī)手術相比,腹橫紋小切口對身體的生理機能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小[3]。而且,腹橫紋小切口需要修復分次數較少,有效的減少手術時間以及手術中的出血量。
最后,腹橫紋小切口手術之后形成的疤痕較小而且也也比較隱秘,對身體外觀沒有影響,而且手術過程簡單、方便,不會影響其他的生理機能也不需要實施修復手術等,治療所需要的費用也相對較低,不會給患病兒童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因此,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患病兒童家庭愿意采用腹橫紋小切口手術,進行臨床治療。
在本次的研究當中,對進行手術的患病兒童在手術之后出現并發(fā)癥機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手術之后出現并發(fā)癥的機率相對較少,而對照組在手術之后出現并發(fā)癥的機率比觀察組要高,而且腹橫紋手術傷口小,受感染的機率比傳統(tǒng)手術低,恢復時間快,手術時間更多,所以研究說明使用腹橫紋小切口手術的效果比傳統(tǒng)手術效果更好[4]。
綜上所述,通過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該手術是微創(chuàng)型手術,比傳統(tǒng)手術更有效果,而且并發(fā)癥機率較低,適合在臨床治療中推廣[5]。
參考文獻
[1]張樹斌.腹橫紋小切口疝氣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2):32-33.
[2]雍政, 姜萬玲.小兒疝氣中腹橫紋小切口手術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01):116-118.
[3]謝澤翌.小兒疝氣行腹橫紋小切口手術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04):43-44.
[4]楊新云, 秦建領.采用腹紋橫小切口的疝氣手術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07):169-170.
[5]黃仲昭.腹橫紋小切口手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對照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3(24):4902.
【中圖分類號】R25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