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海鳳(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24 )
?
針灸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苑海鳳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江蘇南京210024 )
摘要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超過1500萬人且疾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三高"特點。盡管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疾病所導致的死亡率逐漸降低,但大部分患者治療后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給其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嚴重者甚至出現語言、吞咽功能障礙,偏癱等。如何更好的促進腦卒中后患者恢復,降低致殘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已成為目前臨床普遍關注的課題。本文就近年來臨床應用中醫針灸療法結合現代康復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所取得的進展,療效作用機制及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更好的將針灸與康復治療進行結合,提高疾病治療效率,促進患者恢復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針灸治療;康復治療;方法與作用機制;發展
腦卒中在我國發病率較高,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目前臨床主要以促進患者恢復,降低致殘率及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治療目的[1]。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傳統治療方法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必將成為未來康復治療的發展趨勢,為促進腦卒中患者恢復發揮重要作用。
傳統中醫針灸理論中有許多諸如體針、毫針刺法、放血療法、灸法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運用于現代醫學中并與現代康復醫學有機結合主要以體針及頭針為主。
1.1體針治療與康復訓練結合
目前應用針灸治療腦卒中多取手足陽明經穴位為主,配合太陽經、少陽經共同治療以達到促進療效的目的。多取上肢肩髃、肩貞、曲池、支溝、合谷透后溪;下肢主要以環跳、陽陵泉、足三里、太沖、太溪、豐隆穴為主[2]。通過針刺拮抗肌可顯著提高拮抗劑肌力并有效抑制痙攣,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糾正痙攣肌與拮抗劑的異常運動模式;在此基礎上聯合抗痙攣手法及誘發分離運動等經典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可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肌肉松弛無力甚至發生痙攣的狀態,促進其正常運動能力的恢復,更能夠降低廢用、無用或過用綜合征發生概率。
1.2頭針療法聯合康復訓練
頭針治療法主要根據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進行取穴[3]。研究人員使用頭針對患者運動區、平衡區及足運感區進行取穴并以每分鐘100次的速度進行快速捻轉,并聯合康復訓練進行治療后,患者各項運動功能均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回復。通過頭針聯合康復訓練療法對提高腦卒中疾病治療效率,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并控制異常運動模式發生均有顯著療效。同時還能顯著降低其他并發癥發生概率,有效促進患者恢復并改善其生活質量。
2.1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應用針灸在相應部位進行針刺一方面既能對患肢發揮刺激作用,有效緩解疼痛,更能夠促進患者及時進行康復訓練。既能夠避免單獨應用針灸治療而降低肩部活動量導致的肩帶功能恢復緩慢,又能夠防止單獨進行康復訓練不進行止痛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及脊髓前角細胞抑制的情況發生。兩種方法聯合使用能在提高疾病治療效率的同時揚長避短,在短時間內促進患者肩部運動功能的恢復。
2.2治療吞咽功能障礙使用針灸治療可通過針刺頭部刺激區,反射性刺激延髓麻痹部位并迅速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促進受損部位血液流量增加并激活舌咽神經[4]。加強對周圍受損神經細胞功能的代償作用并通過針刺舌體及舌體周圍穴位促進舌體脈絡通暢,使舌體活動自如,改善舌體運動及吞咽功能[5]。另外,還能促使與吞咽功能相關各個肌肉組織功能盡快恢復。
針灸治療主要是通過刺激相應穴位促進患肢新的中樞-肢體運動傳導通路形成。但單獨應用并不能完全使患者恢復正常運動功能,還需進一步通過正常運動模式的輸出,即反復對患肢進行康復訓練,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并建立新的運動投影區,有效發放運動神經沖動促進原本喪失運動功能的患肢重新開始正常運動[6]。單獨應用針灸治療而缺乏針對性運動訓練可能造成患肢發生代償運動或運動模式異常,對患者正常恢復造成一定影響。通過與康復訓練相結合,進行針對性反復的訓練,可使大腦運動皮質區"動作定型"更好地完成。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針灸治療具有與異化作用相似甚至更優的作用,通過針刺足底涌泉穴及穴位附近可出現明顯屈曲反應,在興奮下肢屈肌的基礎上更能夠降低并預防伸肌的痙攣。通過頭部穴位針刺可促進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可逆性神經細胞或受抑制的神經細胞覺醒并復活。同時還可有效加強皮層功能區間的協調與代償作用,更好地促進功能充足。在針灸刺激作用下可有效改善周圍循環狀態并激活感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聯合康復訓練能夠更好的降低肌張力,促進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復,加速恢復進程。
盡管目前針灸治療已逐漸開始于康復訓練相結合并取得一定進展,但二者技術結合點參差不齊且針灸主要與運動療法相結合,在語言康復訓練及作業療法等其他康復訓練等方面聯系較少。但隨著醫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針灸治療與康復訓練必將成為促進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的主要治療方式。只有將兩種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并加強理論知識上的互相滲透與臨床的相互協作,才能使二者更好的融為一體,為促進治療腦卒中患者治療與康復發揮巨大作用。只有將中醫針灸理論與現代康復醫學理論互相結合共同指導,將辨證與辨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促進中醫治療與西醫康復兩方面相結合,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有效的突出二者的優勢與特色。
參考文獻
[1]姜銘.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時效性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
[2]郭曉琳.頭針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患者偏癱步態的影響[D].福建中醫學院,2006.
[3]劉波.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活動能力的影響[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4]趙志恩,蔡靜,鄧世波.早期介入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1,25( 07) :5303-5304.
[5]張賓.針灸與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5( 06) :226.
[6]謝芹.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