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帆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 浙江 杭州 310018)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血管周圍球體細胞的腫瘤性增生,它屬于一種表型轉化的特殊平滑肌細胞,電鏡下均有平滑肌細胞的特點[1]。全身惡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更是罕見。2012.10 月我院收治一名胃腸消化道及肺部多發的惡性血管球瘤患者,現將病例特點、護理體會及文獻復習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60 歲,因"反復咳嗽咳痰伴痰中帶血4 月,再發伴黑便1周" 于2012 年10 月24 日入院。患者4 月前逐漸出現咳嗽,伴有痰中帶血。于2012 -8 -20 行經支氣管鏡下腫塊切除術。于2012 -8 -25 起予甲強龍12mg bid 治療。1 周前患者感腹脹同時解黑便,伴乏力納差,來我院急診查血紅蛋白:5.5g/dl,急診擬"肺部肉芽腫性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入院后查腹部CT 示胃腸腔內多發團塊,伴右上小腸稍套疊、不全梗阻。胃鏡病理示(胃竇)惡性血管球瘤。纖支鏡標本組織病理檢查:(左主支氣管)間葉性腫瘤,考慮為惡性血管球瘤。患者診斷明確,住院期間出現咯血,給予藥物及支氣管動脈栓塞止血。患者消化道出血,給予輸血、抑酸、止血及補液等處理。患者黑便癥狀緩解不明顯,因患者惡性腫瘤進展快,治療效果不佳。
2.1.1 腫瘤作為一類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上的極大痛苦,還可能產生恐懼、煩躁、焦慮、猜疑、孤獨、絕望等心理障礙;它們與患者人格特點、應對方式、受教育程度、經濟條件、社會支持等因素有關。這些心理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疾病康復,還可能引發病情的惡化[2]。
2.1.2 本例患者惡性血管球瘤明確診斷時即為腫瘤晚期,預后不佳;我們增加巡視患者次數,加強護患的溝通,醫院心理評估委員會專業人員介入采用系統脫敏法、認知療法,及運用家庭支持系統的情感資源和心理支持。
2.2.1 咯血臨床護理原則:(1)小中量咯血時囑患者取平臥,頭側向一側,對已知病變部位者取患側臥位,宣教患者輕微咳嗽,盡量將血輕輕咳出,不可憋氣,以免引起更大的咯血。大量咯血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不宜搬動,取頭低腳高的仰臥位或患側臥位,以利肺部積血引流,避免出血堵塞健側呼吸道,導致肺不張或窒息。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取半臥位。(2)咯血過程始終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進行有效地體位引流,及準確判斷窒息先兆是搶救患者的關鍵;及時輸血、大量補液保證有效循環血量。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隨時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咯血的性狀、量、頻率,患者意識狀態等,并做好詳細記錄。
2.2.2 本例患者在突發劇烈刺激性咳嗽后口腔吐出鮮血,無嘔吐、鼻咽部不適癥狀,可以確定為咯血。患者咯血量為約100ml,中等量咯血,遵循上述咯血臨床護理原則,同時備血,垂體后葉素止血,請介入科急會診,給予急診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術后患者咯血未再復發。
2.3.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首先要求患者安靜平臥,若有嘔血,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必要時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其次做好心電監護,重點觀察血壓、脈搏,每15-30min 測量1 次并詳細記錄,及時發現失血性休克等并發癥;仔細觀察嘔血、便血先兆,如精神萎靡、胃部不適、惡心、嘔吐、呃逆、腹脹等,一旦先兆癥狀出現應及時處理;準確觀察并記錄嘔吐物及大便的色狀,用以判斷是否再出血。
2.3.2 臨床處理
(1)輸液速度應根據血壓、失血量和患者心肺功能而定,防止輸液過多過快。大量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和下肢抬高30°,并給予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引起窒息,嚴禁自行下床以防暈倒。(2)止血治療:垂體后葉素、生長抑素、質子泵制酸劑、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藥物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藥物,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適量選用;同時掌握好藥物禁忌證,避免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如藥物治療無效,應配合醫生積極準備各種特殊療法,如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急診內鏡或手術治療。(3)飲食指導:急性大量出血期患者禁食1d ~2 d,出血停止后2d ~3 d 先進食溫涼的流質,待病情穩定后,再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軟食。
2.3.3 本例患者消化道出血一直以黑便或鮮血便為表現,血紅蛋白最低降至5.5g/dl,囑患者禁食,平臥,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開通兩條靜脈通路,腸外營養支持,多次輸血,生長抑素、質子泵制酸劑等多種藥物止血,但治療效果不佳。考慮消化道惡性血管球瘤侵犯血管所致。
MGT 屬于罕見的軟組織腫瘤,位于少見部位的MGT 常不被識別,容易產生誤診。對其作出病理診斷時需與以下腫瘤相鑒別:①上皮樣胃腸間質瘤;②類癌;③惡性淋巴瘤;④副節瘤;⑤血管外皮細胞瘤等[3]。
本例病人MGT 已全身轉移,無手術及根治性放療指征,對化療相對不敏感[4],且出現咯血、消化道出血相關腫瘤并發癥,病情危重,不耐受化療。惡性血管球瘤侵及肺部及消化道血管,易發生咯血及消化道出血,護理上需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通過本例患者治療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變化,提示心理護理對疾病的治療和轉歸的作用不可忽視;對于晚期惡性腫瘤病人,除了針對疾病本身的專業護理外,心理護理應作為姑息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 徐偉莉.胃血管球瘤的臨床病理分析與鑒別診斷[J].中國社區醫師,2009 ,11(22):161 -162.
[2] 劉全芳.胃血管球瘤并出血一例[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8):450 -450.
[3] 王京,謝芳.腫瘤化療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指導[J].醫學與哲學,2008,29(2):56,75.
[4] 時春華.咯血患者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