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重慶市新橋醫院神經內科 重慶 400037)
非語言溝通在監護室的應用
宋晶
(重慶市新橋醫院神經內科重慶400037)
摘要非語言行為是人類的一種符號,用來傳遞一些信息,在護患關系中起著重要的溝通作用。面對一些特殊患者時,醫護人員十分依賴于用非語言溝通來與患者交流。在護理中,非語言溝通的應用為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增加護患之間交流,提高護理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非語言溝通;監護室;重癥患者
前言:監護室中的患者一般為重癥患者,在語言溝通方面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監護室中,醫患之間的非語言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醫患之間的非語言溝通不僅可以影響治療效果,同時也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在監護室的護理中,醫護人員不能只重視患者的醫療效果,同時也應該注意與患者之間的溝通。
一、非語言溝通的概念
醫患之間的交流方式分為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一般以人體語言為載體。醫患之間通過目光、表情、動作、輔助語言等來進行交流[1]。非語言溝通具有極強的表現力,通過側面進行護患之間的溝通,讓護患之間的交流變得多樣化、生動化、形象化。在一些特殊患者的應用中,起到了重要的溝通作用,日漸引起社會的重視。
二、非語言溝通在監護室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醫患之間的溝通
監護室中,醫療護理中非語言溝通尤為必要。比如遇到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等這類不能進行語言表達的患者時,醫護人員可以利用手勢或書面表達這樣的方式讓患者配合治療,了解患者的護理需要。患者則可以通過表情、神態等方面地表達,讓醫護人員了解自己的潛在護理要求,讓醫護人員了解自己的病情。
(二)有利于重癥患者的心理慰藉
監護室中的患者大多屬于重癥患者,需要特殊的護理和醫療。不僅在身體健康上處于危險狀態,還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對醫療有著阻力,阻礙了患者的康復。心理健康在醫療護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神情,動作,目光等非語言溝通行為,了解患者想法,及時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壓抑等一系列不健康心理因素。在日常護理中,運用良好的非語言溝通,掌握非語言溝通的技巧,提高了患者配合性的同時,也有利于患者心理的康復。
(三)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
良好運用非語言溝通的技巧,可以減少護患在溝通中醫護人員過于主觀的問題,從而讓患者認為自己得到更多的重視,減輕患者的被輕視感,讓雙方在溝通時都保持著愉悅的心情。患者在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時,可以更加自然,放松。消除了醫護人員在溝通中經常存在的壓抑感,緊張感。非語言溝通的應用充分調動患者的遵醫行為、患者愿意配合治療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
三、非語言溝通在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一)儀表要整潔
醫護人員在出現在患者及家屬面前時,從始至終都應該衣著整潔,大方得體。這樣有利于在患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上有一定的幫助。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對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若相反,醫護人員不修邊幅,衣著奇特,濃妝艷抹,外表邋遢,患者則會對這樣的醫護人員產生排斥心理,不利于護患關系的建立[2]。
(二)時刻注意個人日常工作中使用的非語言行為
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非語言溝通十分敏感,日常工作中,醫護人員一兩個不經意的非語言行為對患者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操作時,要十分注意。不能因為某些個人因素而對患者粗暴。不能因為個人內心緊張而表現得十分慌張。在與患者溝通時,目光要友善,笑容要親切。面部表情應該與當時的情況相貼切。切忌態度散漫,目光游離,面目表情呆板。
(三)適當的皮膚接觸。
觸摸是社會交流的基本形式之一。醫患之間適當的皮膚接觸有著特殊的意義。適當的皮膚接觸可以使患者獲得關心、體貼、安慰等情感,讓患者感知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鼓勵。面對老年患者,醫護人員適當的觸摸和攙扶等動作可緩解其無助、焦躁等不健康心理因素。讓老年患者通過皮膚接觸了解到醫護人員對其的關心。面對患兒,醫護人員的擁抱撫摸可使患兒在身心方面得到撫慰,減少恐懼感。觸摸行為可以帶來患者好的反應,也可以給患者帶來不好的反應。
(四)舉止大方得體、動作恰到好處
監護室中醫護人員的舉止要大方得體。治療過程中動作要精確嚴謹。對待不同的患者,舉止也要有不同。當患者需要搶救是,操作技術必須準確熟練,救治過程要緊張有序地進行,不能因個人緊張而驚慌失措,影響患者的醫治過程,降低搶救成功率。給其他的患者帶來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醫護人員的身體姿勢和步態要恰到好處。直立的身體姿勢、輕盈的步態顯示出醫護人員的自信心,可以增強患者對其的信任感。
(五)真誠面對患者
面對患者要有真誠友善的面容:面部表情可以反映一個人內心的情緒。在醫患之間,面部表情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醫護人員的面部表情應該是真誠的友善的,目光應該是柔和的充滿同情的。與患者溝通時,面部表情要關切。切忌不滿和不耐煩,這樣的表情一旦出現在醫護人員面部,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不適。
結語:醫護人員在與患者的日常交流中熟練地運用非語言溝通,為醫療和護理工作帶來了方便。尤其是在監護室這樣特殊的環境中,有技巧的非語言溝通,促進了良好醫患關系的形成,同時給患者帶來心理慰藉,對消除患者不健康心理起到了促進作用。醫護人員有技巧地應用非語言溝通,可以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陳建蓉.非語言溝通護理在呼吸監護室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03(19):2635-2636.
[2]王雪,張愛華,王梅.談非語言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4,03(02):86.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