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偉霞 蔡偉(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14)
淺談如何提高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
艾偉霞蔡偉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武漢430014)
摘要中藥飲片的調劑是指根據醫師臨床處方將中藥飲片準確地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藥劑的操作過程,也就是俗話說的"抓藥"。要提高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必須做到:1.規范中藥飲片調劑的每個環節2.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必須一致3.積極開展中藥飲片的臨方炮制4.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
關鍵詞中藥飲片;調劑;質量
中藥飲片的調劑是指根據醫師臨床處方將中藥飲片準確地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藥劑的操作過程,也就是俗話說的"抓藥"。它是一項復雜而嚴謹的技術工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會涉及到生命安全。如何提高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來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呢?下面我就說幾點自己的粗淺見解。
審方、計價、調配、復核、發藥是中藥飲片調劑的五個部分。審方計價是調配前的準備,調配是中藥飲片調劑的主要內容,復核是確保用藥準確安全的關鍵,發藥是藥物到患者手中的最后環節,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過程。
1. 1審方是調劑工作的第一個關鍵環節,除了作常規內容的審查外,我們要重點查看中藥飲片名書寫是否清楚準確,劑量是否超出正常量;毒、麻藥品處方是否符合規定;處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藥存在[1]。以上情況如因病情需要超常規使用的,必須經處方醫師重新簽字。
1. 2計價必須準確,應按國家規定的價格計價,不得隨意估價和改價。
1. 3調配是整個調劑工作的重點。在調配之前還要進行一次審方,對可能引起用藥安全問題的處方,應當由處方醫生確認( "雙簽字")或重新開具處方后方可調配。配方時要稱量準確,不能"以手帶戥",應按"等量遞減"、"逐劑復戥"的原則進行稱量分配,每一劑的重量誤差應控制在±5%;要按處方藥物順序逐味稱量;如有特殊處理的藥物要單獨包裝,并注明用法;調配人員配方時必須精神集中,認真仔細,不能邊調配邊聊天,或者做其他事情,保證配方質量[2]。調配完畢經自查確認無誤簽字后,再交由復核藥師進行復核。
1. 4復核是調劑工作的把關環節。應核對調配好的中藥飲片有無錯味、漏味、多味和摻雜異物,劑數是否正確;特殊處理的藥物是否單獨包裝,并注明用法;還需審查有無"十八反"、"十九畏"藥物,妊娠禁忌藥物,毒麻藥有無超量等等超常規使用的情況,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復核無誤后,必須簽字,方可包裝藥品。
1. 5發藥是調劑工作的最后一個步驟。發藥時要與患者核對姓名劑數,防止錯發。同時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項,以保證患者用藥有效。
這五個部分缺一不可,醫院中藥房、零售中藥店、私人診所等地方往往因為人手不夠、工作量大等原因省略了其中的某些環節,這是不允許的,不規范的操作往往出現種種問題。一張經過深思熟慮的處方,由于調劑的失誤,不僅影響了療效,耽誤了病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目前全國沒有統一的規定,導致了調劑給付混亂的現象。為此我們還進行了一個全國調研,僅舉10種常用中藥飲片進行調劑給付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差異顯著。即使在同一醫院,醫生之間、中藥專業人員之間、醫生與中藥專業人員之間答案也沒有一致的。
造成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混亂的原因有許多:藥材名與飲片名混用,而同一種藥材因炮制方法的不同而有多種飲片。如山楂,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三種飲片,處方寫山楂應該如何給付?同一藥材的不同部位分別入藥的現象也必較普遍。如車前子與車前草,如果寫車前就不好給付了。僅"一字有別"的幾種飲片名混用,如川牛膝與牛膝,南沙參與北沙參等等,有時處方省去了以示區別的用字,調劑人員就不好給付了。還有地方習用品種的不同,以及"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等等情況,都導致了調劑給付的混亂。
為了提高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我們要規范中藥處方用名,可以參考《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中的有關規定;統一調劑給付,當前各地用藥習慣不同,炮制品種規格不同,制定全國統一的處方應付規定還有很大困難,但可以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加以約定,如同一家醫院、同一個省市等,應制定有統一的處方應付規定。只有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一致了,才能做到醫知藥情,藥為醫用,從而保障了醫療安全,保證了臨床的療效。
中藥飲片的臨方炮制是指醫師開具處方時,根據藥物性能和治療需要,要求中藥調劑人員臨時將中藥飲片生品進行炮制操作的過程。醫院中藥房調劑處方使用的飲片,大都由中藥飲片廠供應,由于中藥飲片的炮制品種無法備齊,勢必不能滿足臨床調配的需要,因而中藥飲片的臨方炮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有許多醫院并沒有積極開展這項工作,如醫生處方寫的是"醋柴胡",藥房沒有這種飲片,也不進行臨方炮制,就給"柴胡"了事,這樣就違背了醫生用藥的意圖,降低了臨床療效。
中藥飲片臨方炮制的范圍比常規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規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為主,可分為清炒、麩炒、米炒、土炒、酒炙、鹽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藥物同炒等。中藥飲片臨方炮制雖屬醫師特殊要求,但調劑人員在進行炮制時,所用輔料用量和操作方法,必須符合本地區《中藥炮制規范》的規定[3]。醫院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開展中藥飲片的臨方炮制,才能保證中藥飲片調劑的質量,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藥飲片調劑人員,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要掌握大量的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以及中醫基礎、方劑學等等學科的知識;還要邊工作邊學習和了解關于中藥的新知識、新動態、新成果……,這樣才能解決調劑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術水平,才能保證和提高中藥飲片的調劑質量,更好的為患者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德生主編.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166.
[2]陳昌奉,徐惠芳,艾偉霞,等.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現狀的調研[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30( 17) :1490-1492.
[3]陳素碧.規范中藥調劑,保證臨床療效[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7,18( 2) :41-42.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37-02
作者簡介:艾偉霞,女,1973. 09. 25出生。工作單位:武漢市中醫醫院,職稱:主管中藥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藥調劑、中藥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