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妮婭(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腫瘤科 貴州 銅仁 554300)
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氯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瘤的療效觀察
商妮婭
(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腫瘤科貴州銅仁554300)
摘要目的:研究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氯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瘤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經我院治療的42例骨轉移瘤患者,將上述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1例給予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氯膦酸二鈉治療,對照組21例僅給予單純三維適形放療,比較兩組治療的有效率。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疼痛緩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分別為( 8.0±1.6) d和( 25.1±6.0) d,對照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分別為( 14.3±2.1) d和( 30.1±6.3) d,觀察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12個月內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再次出現新的骨轉移瘤例數分別為14.29% ( 3/21)和28.57% ( 6/21),觀察組少于對照組( P<0.05)。結論: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氯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瘤療效優于單純放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三維適形放療;氯膦酸二鈉;骨轉移瘤;療效
骨轉移瘤是指原發于其它臟器,經血行或其它途徑轉移至骨骼的惡性腫瘤,是骨科中最常見的多發腫瘤[1]。已有資料顯示氯膦酸二鈉能夠通過抑制腫瘤誘導的破骨細胞對骨的溶解,減少骨轉移的發生率[2]。本文回顧我科采用不同方式治療骨轉移瘤患者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共計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9.3歲。原發癌為鼻咽癌9例,乳腺癌7例,肺癌15例,食管癌8例,前列腺癌2例,甲狀腺癌1例。所有患者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將全部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觀察組男12例,女9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58.7歲。對照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9.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單純三維適形放療,三維適形放療應用6 -MV直線加速器,兩組均行CT-sim,勾畫GTV,CTV,PTV,椎體轉移瘤各包括上下椎體的1/2;其余各以GTV外放1cm為CTV,CTV外放0.5cm 為PTV,300CGy/次,5次/周,共10次[3]。觀察組給予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氯膦酸二鈉治療,氯磷酸二鈉注射液300 m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4 h,1 次/d,連用5 d。同時行三維適形放療,方法同對照組。
1.3止痛療效評價標準[4]:治療后完全無痛為完全緩解( CR) ;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影響為部分緩解( PR) ;疼痛較前減輕,但仍明顯,睡眠受干擾為輕度緩解( MR) ;與治療前無減輕為無效( NR)。
1.4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止痛效果比較觀察組疼痛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疼痛緩解率( P<0.05),見表1。
2.2兩組其他指標比較觀察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分別為( 8.0±1.6) d和( 25.1±6.0) d,對照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分別為( 14.3±2.1) d和( 30.1±6.3) d,觀察組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12個月內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再次出現新的骨轉移瘤例數分別為14.29%( 3/21)和28.57% ( 6/ 21),觀察組少于對照組( P<0.05)。
骨轉移在晚期惡性腫瘤中非常常見[5]。其可引發骨相關事件,以頑固性骨痛為首發,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或壓迫脊髓產生截癱[6]。放射治療骨轉移的機制在于其直接的抗腫瘤效應和抑制骨轉移相關的破骨細胞活性,可以起到緩解骨痛,減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險。研究報道,放療對單發性或少發性骨轉移癌療效好且不良反應較小,疼痛緩解率可達70% ~90%,且疼痛緩解常發生迅速,常常作為骨轉移瘤治療的首選方法[7]。鄭大順等[8]對33例骨轉移瘤患者全部采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以探討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骨轉移瘤患者疼痛緩解情況和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放射治療骨轉移瘤引起的疼痛,其有效率約90%,效果較滿意,說明三維適形放療骨轉移瘤,不但達到了止痛的效果,并可使骨轉移灶有不同程度的修復,臨床上已成為骨轉移瘤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但也有資料顯示,對于多個病灶同時放療可能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引起骨髓抑制等并發癥,其次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不能減少新的骨轉移瘤的出現[9]。
氯膦酸二鈉是第一代不含氮類雙膦酸鹽的代表藥物。在分子水平,氯膦酸二鈉主要通過ATP的化合物結合,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導致破骨細胞功能障礙,但無促進成骨細胞的成骨作用。另外,有研究提示可能還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粘附和擴散,誘導凋亡,減緩腫瘤細胞生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 MMP)活性等作用[10]。從而減輕骨骼疼痛。此外氯膦酸二鈉既可影響破骨細胞從其前身向成熟轉化,又影響破骨細胞與骨表面的結合過程,從而抑制骨溶解,防止高鈣血癥,減少腫瘤對骨的直接浸潤,并能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因而有減輕疼痛及減少病理性骨折的作用[11-12]。佟倩等[13]分析了24例因骨轉移導致骨痛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去勢后病情和治療分為兩組:觀察組12例,切除睪丸后口服非甾體類抗雄激素藥物加用氨膦酸二鈉;對照組12例切除睪丸后口服非甾體類抗雄激素藥物;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 VAS)和Karnofsky生活質量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2、4周的疼痛程度與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骨痛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說明氯膦酸二鈉是緩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疼痛緩解率優于對照組,且平均起效時間和平均緩解時間少于對照組( P<0.05) ; 12個月內再次出現新的骨轉移瘤例數少于對照組( P<0.05),說明三維適形放療與氯膦酸二鈉聯合應用更能增加骨痛的緩解及靶區的準確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湯良.手術與放療綜合治療骨轉移瘤的療效[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 2) :203-204.
[2]Trevor Powles; Alexander Paterson; Eugene McCloskey.氯膦酸二鈉用于乳腺癌術后輔助治療的試驗結果[J].中國處方藥,2005,( 10) :45.
[3]王鐵君,王紅勇,葛立本,等.唑來膦酸聯合三維適形放療治療骨轉移癌疼痛的效果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5( 3) : 543-545.
[4]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17-224.
[5]殷蔚伯,于子豪,徐國鎮,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195.
[6]黃河澄,林連興,羅何三,等.放療聯合唑來膦酸與單純放療治療骨轉移瘤療效比較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 4) :687-689.
[7]王鳳桐.90例骨轉移癌的放射治療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4( 12) :227.
[8]鄭大順,劉強,余志敏,等.三維適形放療骨轉移瘤止痛治療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2,25( 11) :213.
[9]楊紹萍.放療配合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瘤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 15) :2282-2283.
[10]阿爾肯,艾合買提.氯膦酸二鈉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的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醫學,2009,39:89-90.
[11]王居祥,朱超林,戴虹.骨膦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63例[J].中國新藥雜志,1998,7( 4) :294-295.[12]孟曼,孫祥,黃孟芹.氯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癌8例報告[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 ( 1) :75.
[13]佟倩.氯膦酸二鈉治療前列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 14) :182-183.
【中圖分類號】R73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