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英(臨滄市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 云南 臨滄 677000)
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鼻竇炎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金桂英
(臨滄市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云南臨滄677000)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鼻竇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70例鼻竇炎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取鼻竇負壓置換治療,觀察組實行鼻內窺鏡微創手術,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 1%,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8. 6%,兩組對比差異顯著( P<0. 05) ;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 7%( P<0. 05)。結論: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治療鼻竇炎時具有顯著的療效,能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因此值得臨床的廣泛應用。
關鍵詞鼻竇炎;鼻內窺鏡;微創手術
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痛、鼻塞、流涕以及嗅覺功能的減弱等。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下降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等原因,鼻竇炎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1]。隨著內鏡技術和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內窺鏡微創手術被逐漸應用于鼻竇炎的臨床治療,本次研究對我院部分鼻竇炎患者實行該手術,并獲得較好的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 1臨床資料
選取從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例鼻竇炎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范圍是22至58歲,平均( 36. 7±2. 5)歲,病程為1至15年,平均( 7. 6±3. 3)年;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范圍是21至56歲,平均( 37. 3±2. 7)歲,病程為1至13年,平均( 7. 2±3. 1)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的對比上無明顯差異( P>0. 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對照組采取鼻竇負壓置換治療,首先讓病人擤去鼻涕,用鼻甲粘膜收縮劑如1%麻黃素噴滴鼻腔,使兩側鼻腔粘膜收縮,竇口開放。醫護人員協助病人擺好體位,采取仰臥垂頭位,即肩下墊枕,頸伸直,頭后仰,使頦部與外耳道口連線與床面垂直。如此,所有鼻竇的竇口均位于下方。并囑患者張口呼吸,將0. 5%~1%麻黃素、0. 5%氯霉素以及0. 5%強的松龍混合液4~6ml,徐徐滴入患者一側前鼻孔,使藥液能淹沒所有的鼻竇開口。然后用與吸引器相連的橄欖頭或氣囊塞住患者滴藥一側的鼻孔(負壓不超過24kPa),用手指按住對側鼻孔,囑患者連續均勻的發出"開、開、開"的聲音,1~2秒鐘后迅速移去,再塞進,如此反復6~8次,即可使鼻腔和鼻竇腔在正負壓力交替作用下,鼻竇內的負壓低于和外界氣壓相等的鼻腔氣壓,藥液進入鼻竇內。一側完畢后,以同樣方法施于對側鼻孔,然后囑患者坐起讓其吐出口內藥物和分泌物。并詢問病人有無不適,囑15分鐘內保持直立位,同時不要擤鼻和彎腰,使進入竇內的藥液存留在鼻竇內,并吸出膿性分泌物[2],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觀察組術前的準備工作和對照組基本相似,但觀察組麻醉起效后在內鏡的引導下徹底清除患者的病灶,且保留原有的鼻竇和鼻腔結構,確保其功能不受破壞。術后置入引流管進行適當引流[3]。
1. 3療效判定
痊愈:患者的癥狀消失,在內窺鏡檢查中鼻腔無膿性分泌物、黏膜上皮化,且竇口開放良好;好轉:患者的癥狀有明顯改善,鼻腔有少量的膿性分泌物,黏膜有水腫、肥厚或肉芽組織出現;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鼻腔有明顯的膿性分泌物,術腔粘連、竇口狹窄[4]。
1. 4統計學處理
本次采用SPSS18. 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的形式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 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療效和對治療的滿意度比較如表一所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 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 6%( P<0. 0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的滿意率為100%,對照組為85. 7%,兩組對比差異顯著( P<0. 05)。
鼻竇炎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致病機理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定論,相關研究顯示,急性鼻竇炎主要是由急性鼻炎導致,而慢性鼻竇炎是因為急性鼻竇炎沒有得到根治,反復發作引起[5]。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鼻塞、頭痛、膿性鼻涕增加、嗅覺減弱等,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傳統的治療鼻竇炎的方式主要是外科手術,但是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損傷,且術后復發率和并發癥的出現率均較高。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和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內窺鏡微創手術被漸漸應用于鼻竇炎的臨床治療,且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鼻竇炎患者的鼻竇及其與周圍的結構比較復雜,傳統的手術治療缺乏細致的辨認方法,很有可能傷及正常的鼻腔組織,損傷患者的鼻腔黏膜,導致諸多并發癥的出現,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而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上風險,它在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了患者鼻竇的正常結構,保護鼻腔黏膜等組織,有利于術后正常功能的恢復。在鼻內窺鏡的引導下,視野較為清晰、可視范圍加大,有利于術者可以更加徹底的清除病灶。但是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注意手術器械進出的次數,盡量降低器械對黏膜的損傷。本次研究對我院70例鼻竇炎患者分別實行傳統的鼻竇負壓置換治療和鼻內窺鏡微創手術,鼻竇負壓置換治療雖然在療效方面也有一定顯著,痛苦比較少,但是具有一定的極限性,對高血壓病人不宜使用,并且對鼻粘膜的損傷比較大,不利于病人快速的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 1%,而對照組為88. 6%,兩組對比有顯著的差異( P<0. 05) ;出院時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 7% ( P<0. 05)。因此,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治療鼻竇炎時具有顯著的療效,它能降低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改善預后情況,降低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率,值得臨床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丹.鼻內鏡微創手術在鼻竇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 35) : 461-462.
[2]岑紅.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的護理[J].右江醫學,2010,38( 2) :243-244.
[3]李秀麗.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 15) : 2043-2044.
[4]薛儒賢.羅佐彥,吳忠強.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160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 16) :2473-2474.
[5]劉天文.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在鼻竇炎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 22) :22-23 .
【中圖分類號】R765. 4 +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