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北 侯巧玲(黑龍江省雙鴨山市蘿北縣鳳翔鎮衛生院 黑龍江 蘿北 154200)
臨床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分析
羅北侯巧玲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蘿北縣鳳翔鎮衛生院黑龍江蘿北15420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4月-2014年11月接診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皆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中藥治療,而研究組采取抗生素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3. 33%( 56/60),對照組為66. 67%( 40/60),研究組總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 05) ;研究組發生不良反應6例,發生率為10. 00%,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5例,發生率為8. 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 P>0. 05)。結論: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可取得比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呼吸內科;抗生素;臨床;效果
在臨床用藥中,抗生素的用藥價值是非常確切的,在對各種常見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抗生素具有可選擇性多,用藥安全,價格低廉,藥效確切等多個方面的優勢,給醫院各類疾病救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呼吸內科常見疾病為呼吸道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所致,而且隨著國內環境不斷惡劣,使得呼吸內科發病率逐年上升[1],需加強重視。抗生素屬于抗感染常用藥物,其在呼吸內科應用比較廣泛。在抗生素普遍應用于對呼吸內科各類疾病治療的過程當中,其用藥安全性方面的問題逐步引起了各方人員的關注,如何實現對抗生素的對癥應用,為臨床用量提供科學指導,這已成為備受臨床工作人員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進一步分析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中將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4月-2014年11月接診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隨機分組下對比傳統中草藥方劑與抗生素治療呼吸內科各種疾病的效果,具體數據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將我院呼吸內科2012年4月-2014年11月接診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皆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2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0-76歲,均值( 42. 6±3. 9)歲。研究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8-75歲,均值( 42. 8±3. 7)歲。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 P>0. 05),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對照組:本組患者采取中藥治療,主要為傳統中草藥方劑。
1. 2. 2研究組:本組患者采取抗生素治療,包括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抗生素,根據患者情況予以單用或二聯或三聯,甚至四聯等處理,配伍時嚴格按照指征執行。
1. 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臨床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并對比分析。
1. 4療效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采取的療效評價標準[2]為: 1)治愈:治療后各項指標恢復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 2)有效:治療后各項指標有所恢復,有少許不良反應; 3)無效:治療后未能達到前述標準。總有效率以有效率+治愈率計。
1. 5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顧性分析,同時采取統計學軟件SPPS18. 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數( %)表示,采取卡方檢驗,以P<0. 05差異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 1臨床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3. 33% ( 56/60),對照組為66. 67%( 40/60),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 05),詳見表1。
2. 2不良反應對比
研究組發生不良反應6例,發生率為10. 00%,對照組發生5例,發生率為8. 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 P>0. 05)。
呼吸內科疾病比較復雜,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屬于常見多發性疾病,輕者多為咳嗽、呼吸受限、胸痛等,而重者則會表現出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呼吸衰竭而亡等,必須加強重視。抗生素治療呼吸內科疾病屬于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首選療法之一。
本次研究對我院呼吸內科接診的120例患者實施對照研究,隨機均分為2組,對照組采取中藥治療,而研究組采取抗生素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3. 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6. 67%,盡管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 P>0. 05),但皆不超過10%,屬于比較合理的范圍。
抗生素治療呼吸內科疾病患者,在低濃度下可對所有生命物質有抑制與殺滅的效果,除了可殺滅細菌、支原體與衣原體等,還對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很好的抑制殺菌效果,相較于傳統中醫療法有著用藥方便與減輕患者喝藥痛苦的效果。但是,隨著近幾年抗生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及無禁忌用藥及聯合用藥不合理現象增多,使得臨床效果受到影響,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所提升。抗生素合理應用是臨床效果得以保障的前提,而抗生素種類繁多,為此高效快速給藥確立病原則屬于合理選取抗生素藥物的先決條件。筆者參閱文獻及結合臨床實踐,認為抗生素合理應用需根據患者生理與病理特點用藥,還要注意抗生素用藥的禁忌癥等[3]。一般情況下,細菌感染采取一種抗生素治療即可,用藥前需予以痰培養或痰涂片檢查細菌類型及做好藥敏試驗,以便選取合理的抗生素,待確定病原體類型后針對性用藥,從而降低盲目用藥引發的不良后果。此外,還要嚴控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多以靜脈給藥,口服次之,最后為肌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選擇給藥途徑時應該嚴格依據患者的感染情況,如果患者的感染程度較輕,可以通過口服的方式對全面抗菌藥物進行吸收。應該盡可能地避免采用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等方式。同時盡可能地避免采用局部應用抗菌藥物。若為病原菌不明或者單一抗生素用藥無法控制病情的混合感染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則需采取2種及以上聯合用藥處理,以便最大化發揮多種抗生素的協同作用。但聯合用藥必須嚴格指征,配伍要科學合理,盡量將毒性降到最低。例如,在一些濃性依賴性藥物的給藥方面(包括頭孢菌素、青霉素等在內),在臨床給藥時,應該讓患者漸進服藥,同時應該盡量將患者血藥濃度超過MIC的時間延長。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的聯用,除了會降低療效,還會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發更多不良反應,為此醫護人員應提高警惕,嚴格掌握聯合用藥指征。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可取得比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袁新瓊.臨床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的效果[J].醫藥前沿,2013,13( 25) :392-392,393.
[2]張勝利.關于呼吸內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療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 4) :522-523.
[3]顏雁.呼吸內科抗生素的合理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4,35 ( 6) :1234.
【中圖分類號】R978. 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