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向群 陳國鋒 趙權 賴添武 溫顏華(廣西防城港市中醫醫院預防保健科 廣西 防城港 538021)
三仁湯加味聯合HAART療法對艾滋病前期防治的臨床研究
羅向群陳國鋒趙權賴添武溫顏華
(廣西防城港市中醫醫院預防保健科廣西防城港538021)
摘要目的:探討三仁湯加味聯合抗反轉錄病毒( HAART)療法在艾滋病前期防治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中醫辨證濕熱內蘊型艾滋病前期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HAART治療,試驗組在HAART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三仁湯加味治療,分別于觀察起點與治療6個月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癥狀體征積分、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并分析三仁湯加味聯合HAART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結果: ( 1)治療6個月后,2組的癥狀體征積分均有所下降,試驗組有效16例,穩定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 33%;對照組有效11例,穩定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0%,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2)觀察起點,2組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之間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治療6個月后,試驗組的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三仁湯加味聯合HAART療法可改善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濕熱癥狀和體征,提高生存質量,安全性較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艾滋病前期;濕熱內蘊型;三仁湯;抗反轉錄病毒療法( HAART) ;干預治療
艾滋病前期( AIDS-related complex,ARC)[1]是艾滋病的發病初期,HIV病毒開始不斷復制并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淋巴結腫大、乏力、發熱、體質量減輕、盜汗、血小板減少及可出現輕微的機會性感染等全身癥狀相繼出現,而且CD4 + T淋巴細胞會明顯減少,如不及時控制會很快進入發病期。HAART療法是目前臨床中針對艾滋病的重要方法[2],但并不能完全消滅HIV病毒,而且治療費用昂貴、藥物毒副作用大,因此開展傳統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中將探討三仁湯加味聯合HAART療法在艾滋病前期防治中的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中醫辨證濕熱內蘊型艾滋病前期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7 例;年齡24-70歲,平均( 43. 34±3. 49)歲;感染時間3-9年,平均( 11. 58±3. 21)年;傳播途徑:性傳播24例,血液傳播2例,吸毒1例,不明原因感染3例。試驗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27-74歲,平均( 44. 05±4. 61)歲;感染時間3-11年,平均( 11. 23±5. 16)年;傳播途徑:性傳播23例,血液傳播2例,吸毒2例,不明原因感染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感染時間及傳播途徑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 2診斷標準
遵循以下標準:①符合衛生部、中華醫學會《艾滋病診療指南》[3]中的艾滋病前期診斷標準。②中醫證候符合濕熱內蘊型:乏力,少氣懶言,間斷或持續發熱,或朝輕暮重,自汗、盜汗,頭身困重,納呆脘痞,腸鳴腹痛,呈水樣便或大便溏瀉、粘滯不爽;或咳吐黏痰,胸悶、氣喘;或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多伴有情緒抑郁、憂慮、恐懼等。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滑數。
1. 3排除標準
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神經或精神疾病;活動性機會感染者;卡波濟氏肉瘤以外的其他惡性腫瘤;不按要求治療,無及時隨訪者。
1. 4研究方法
1. 4. 1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單純HAART療法治療,HAART又稱"雞尾酒療法"[4],是指通過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病毒藥物的聯合治療作用,控制HIV病毒在CD4 + T細胞內的繁殖,促進人體免疫系統的重建。本組藥物選擇為: AZT/d4T +3TC + EFV( AZT:齊多夫定; d4T:司他夫定; 3TC:拉米夫定; EFV依非韋侖)。
1. 4. 2試驗組
試驗組在HAART療法的基礎上加用三仁湯治療,方選:杏仁10 g、薏苡仁30 g、厚樸15 g、白豆蔻10 g、法半夏15 g、滑石20 g、車前仁15 g、竹葉10 g、通草10 g、桑葉10 g,加500 mL冷水煎至100 mL,每天分早晚服用一次,1劑/d。
分別于觀察起點與治療6個月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癥狀體征積分、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并分析三仁湯加味聯合HAART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1. 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 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 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1. 6評價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5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臨床技術方案(試行)》[5]中的證候、體征分級及評分標準,將癥狀得分與體征得分相加和癥狀得分與舌脈得分相加的得分作為中醫臨床證候積分。有效:治療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1/3及以上;穩定:治療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但小于1/3;無效:治療后中醫臨床證候積分較治療前無變化或者增加??傆行? (有效+穩定) /總例數×100%。
2. 1臨床療效
治療6個月后,2組的癥狀體征積分均有所下降,試驗組有效16例,穩定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 33%;對照組有效11例,穩定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60%,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見表1。
2. 2其他指標
觀察起點,2組患者的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之間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治療6個月后,試驗組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2。
表1 兩組卡洛夫斯基積分及CD4 + T淋巴細胞計數對比(±s)
組別 卡氏積分CD4 +T觀察起點 治療6個月 觀察起點 治療6個月試驗組( n =30) 81. 41±9. 73 90. 55±10. 27 268. 83±45. 96 305. 19±41. 22對照組( n =30) 80. 91±8. 52 84. 08±8. 53 272. 11±38. 17 302. 51±35. 09 P >0. 05 ?。?. 05 <0. 05 ?。?. 05
2. 3安全性評估
在治療過程中,試驗組治療前2例病例的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超出正常值范圍,治療后仍為異常;另4例病例的谷丙轉氨酶超出正常值范圍,治療后轉為正常。其余病例未見血常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異常。
2010年,WTO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約為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攜帶者3400萬,每年約有180萬人因艾滋病死亡,而且每天有超過7000人被檢測出感染HIV病毒。目前,艾滋病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首要社會問題與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我國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以性接觸傳播與血液傳播為主,每年HIV病毒在夫妻及家庭成員之間傳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對我國人民的健康及社會穩定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單純依靠西醫藥物治療艾滋病使患者容易產生賴藥性病毒株,必須長期服用維持療效,一旦停藥病毒就會立即反彈,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非常大。中醫理論認為艾滋病屬"疫毒"范疇,當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會累及衛、氣、營、血,流布三焦,損傷脾胃,耗灼陰津,進而導致濕濁、痰濁、瘀血形成濁毒、濁毒內蘊,正不達邪,最終損傷機體元氣而發病。因此,艾滋病前期病機為本虛標實,治療應以脾腎虛損為本,濕熱濁毒、壅遏三焦為標。中醫中藥在艾滋病的臨床治療應用已經有20年的歷史,大量文獻報道[6]中藥可以明顯改善艾滋病患者癥狀與體征,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促進淋巴細胞的激活與增生,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減少病毒載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佃貴,毛宇湘,楊倩,等.艾滋病從濁毒論治的理論探討[C].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0: 203-2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部. HIV/AIDS診斷標準理及處理原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60.
[3]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 2) :137.
[4]毛宇湘,楊倩,路聚更.健脾益氣、化濁解毒法治療艾滋病前期患者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3,1( 28) :158-159.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工作組織協調小組辦公室,中國中醫研究院艾滋病中醫藥防治中心[D]. 5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臨床技術培訓資料[C].北京,2004:5-11.
[6]楊夢,王朝偉,康匯婷,等.艾滋病中醫病因病機研究[J].河南中醫,2011,31( 2) :145-147.
【中圖分類號】R512. 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89-02
作者簡介:羅向群( 1970. 10-),女,漢,籍貫:湖南邵陽;學歷:在職研究生;科室:治未病科;研究方向:中醫預防保健;職稱:中醫主治。
基金項目:課題編號:2013年廣西防城港市科學技術局科技攻關計劃;防科201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