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代林(天門市婦幼計生服務中心 湖北 天門 431700)
36例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觀察
孫代林
(天門市婦幼計生服務中心湖北天門431700)
摘要目的:為了找到更好地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方案,使患者身心得到健康。方法:對36例經臨床檢查排除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者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給予補脾益腸丸加整腸生口服治療,治療療程2-4周。結果:36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18例治愈,11例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總有效率80. 56%。結論:補脾益腸丸加整腸生口服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效果好,標本兼治,無明顯毒副作用,鞏固治療,復發率低,可為臨床應用探討。
關鍵詞腸易激綜合征;補脾益腸丸;整腸生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病。以中青年居多,臨床癥狀反復發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1],易造成患者緊張、焦慮、抑郁,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且因該病病因不清,臨床尚無規范化統一治療方案。筆者對36例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給予補脾益腸丸一次6g,一日3次,口服,和整腸生一次2粒,一日3次,口服,治療療程2-4周,結果發現臨床療效滿意,患者易于接受,分析探討如下:
1. 1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院就診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36例,所有病例的診斷采用國際認同的羅馬II診斷標準,治療前經大便常規檢查,血生化、腸鏡、欽餐等檢查,排除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者。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齡25-45歲,病程3個月-10年。
1. 2方法所有36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均給予補脾益腸丸一次6g,一日3次,口服加整腸生一次2粒(每粒0. 25g),每粒含活性地衣芽胞桿菌2. 5億個),一日3次,口服,治療療程2-4周。
1. 3療效判定治愈: 4周后全部癥狀消失,隨診3月無復發;有效:原有癥狀全部減輕或半數以上癥狀減輕;無效:癥狀無變化或達不到有效者。
所有病例均接規定療程治療2周后隨訪追蹤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者7例,自覺癥狀稍有減輕者20例,無效者9例,繼續鞏固治療2周后再次追蹤隨訪,結果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者18例,原有臨床癥狀全部減輕或半數以上癥狀減輕者11例,總有效率為80. 56%。所有治療病人均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腸易激綜合征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病,目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其發病和腸道動力及內臟感覺異常有關,而精神因素,腸道菌群失調與其發生密切相關[2]。病理生理學改變主要為腸道運動和分泌功能紊亂,大量調查表明,腸道易激綜合征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郁積分顯著高于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于正常人。有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可能存在腸道粘膜炎性反應,腸道粘膜通透性改變,腸道菌群失調和粘膜存在免疫激活反應,導致腸道動力異常及功能紊亂,從而產生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3]。現代醫學認為治療主要是積極尋找并去除促發因素和對癥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的治療,一般采用針對主要癥狀的藥物,如胃腸解痙藥、止瀉藥或瀉藥療程長且反復常服多種藥物,出現胃腸進一步損害或部分藥物毒副作用等,增加患者心理負但,使患者難于接受。祖國醫學則認為本病常因飲食不節,七情內傷等多種原因損傷脾胃所引起,病位于脾,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納運協調配合,才能正常主持食物的受納、腐熟、消化和吸收。脾為陰土,屬溫而善燥惡濕,胃為陽土,屬燥而善潤惡燥,脾虛濕停,下注腸道而為瀉或腸道失于濡潤而大便干結。本病脾胃受損,終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調而為病。因此其治療原則即經養陰生津,健脾益氣和胃降逆,兼除濕消熱,化瘀行滯[4]。補脾益腸丸組成方為黃芪、黨參、砂仁、白芍、白術、肉桂、延胡索、干姜、防風、木香、補骨脂、赤石脂等15味中藥,藥理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止痛止血,生肌消腫、養血斂陰,能增強鎮靜鎮痛;能增強腸胃生理功能,提高機能免疫力,促進消化酶與胃酸分泌,改善組織細胞變性,使患者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減輕和消失,病人精神緊張、焦慮情緒改善,腸胃功能得以恢復。中醫認為只有養陰生肌,使津液生,氣血復,濕熱瘀滯降則諸癥悉降,脾主運化而能制水,脾功能改善則人體津液化生轉輸,疏泄和潤化功能恢復正常,腸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腹瀉和便秘癥狀消失。整腸生其主要藥物成份:地衣芽胞桿菌活菌膠囊,可直接補充人體正常生理菌群,使失衡的腸道微生態恢復常態,在整個腸道粘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對人體的侵襲,抑制有害菌產生的內毒素,維持人體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改善由此病菌釋放的內毒素等所致的腹痛、腹瀉、腹瀉等癥狀[5]。綜上分析可見,補脾益腸丸加整腸生口服既可從根本改善腸胃功能,又可完全消除臨床癥狀,改善焦慮,抑郁等情緒,無論以上從生理和心理上使患者得到健康,扶正固本,防止復發,治療效果好,未見明顯毒副作用,消除患者應擔心反復多種藥物使用出現胃腸損害或部分藥物毒副作用而難于就醫,使患者易于接受,有臨床可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美.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2-424.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1814.
[3]劉建湘,劉新光.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 7) :524-526.
[4]王左紅,田振明,王東明.中華實用優秀論文選集[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263-266.
[5]夏揚潮,劉宇,羅宜輝.益生菌聯合腸安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 13) :109.
【中圖分類號】R574. 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