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捷(海門市人民醫院 江蘇 海門 226100)
右美托咪啶在重癥監護病室鎮靜陣痛中的應用
黃宇捷
(海門市人民醫院江蘇海門226100)
摘要目的:探討右美托咪啶在重癥監護病室鎮靜陣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56例重癥監護病房需要鎮靜鎮痛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對照組28例采取咪達唑侖。觀察并分析兩組鎮靜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癥狀。結果:觀察組喚醒時間( 0. 16±0. 07) min顯著短于對照組( 1. 56±0. 37)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觀察組VAS評分( 2. 88±0. 75)分及機械通氣時間( 5. 25± 1. 62) min與對照組VAS評分( 2. 92±0. 57)分與機械通氣時間( 5. 28±1. 26) min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觀察組心動過緩、低血壓、呼吸減弱等不良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結論:對ICU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啶進行鎮靜鎮痛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并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右美托咪啶;重鎮監護病房;咪達唑侖;鎮靜鎮痛
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通常都需要行鎮靜鎮痛處理,由于傳統的鎮靜鎮痛藥物喚醒時間與誘導時間較長,并且會對患者的血壓、心血管功能以及呼吸頻率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鎮靜鎮痛效果[1]。我院對收治的ICU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進行鎮靜鎮痛,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ICU需行鎮靜鎮痛處理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28例患者中,男13例,女15例,年齡43~68歲,平均( 62. 6±3. 3)歲,平均體重( 60. 2±2. 3) kg;對照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44~67歲,平均( 62. 2± 3. 8)歲,平均體重( 61. 3±1. 7) kg。兩組患者心血管、肝功能均正常,意識清醒,血壓癥狀。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
1. 2方法觀察組采用靜脈給藥,持續1d,然后給予右美托咪啶1. 0μg/kg,持續給藥8~12min,然后將劑量調整至0. 3~0. 6μg/( kg·h),持續給藥時間為24h[2];對照組患者同樣采取靜脈用藥,持續1d,然后給予咪達唑侖0. 05mg/kg,給藥8~12min,之后調整劑量為0. 05~0. 15mg/ ( kg·h),持續給藥24h。每隔2h測量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等指標,同時詳細記錄呼吸減弱、心動過緩以及低血壓等癥狀,并且記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與喚醒時間。
1. 3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鎮靜鎮痛效果、喚醒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與不良反應等情況。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 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采用(x ±s)進行計量資料比較,同時行t檢驗,P<0. 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兩組鎮靜鎮痛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行鎮靜鎮痛處理后的VAS評分、喚醒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 2. 88±0. 75)分、( 0. 16±0. 07) min、( 5. 25±1. 62) min,對照組患者行鎮靜鎮痛處理后的VAS評分、喚醒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 2. 92±0. 57)分、( 1. 56±0. 37) min、( 5. 28±1. 26) min。觀察組喚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P<0. 05),兩組VAS評分與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2. 2觀察組28例行鎮靜鎮痛處理后,出現呼吸減弱1例( 3. 57%),低血壓0例( 0%),心動過緩2例( 7. 14%),順行性遺忘1例( 3. 57%) ;對照組28例行鎮靜鎮痛處理后,出現呼吸減弱9例( 32. 14%),低血壓6例( 21. 43%),心動過緩10例( 35. 71%),順行性遺忘8例( 28. 5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ICU患者由于多數病情較為危重,很多都需要采取鎮靜鎮痛處理,因而重癥監護病房中鎮靜鎮痛類藥物是必不可少的常備藥。通常臨床上認為,有效的鎮靜鎮痛藥物不僅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其機械通氣時間與喚醒時間也較短,并且誘發不良反應癥狀的幾率也較小[3]。本組中的右美托咪啶能夠通過對患者α腎上腺受體的刺激而實現鎮靜鎮痛的目的,其作為臨床麻醉藥物中的新型藥物[4],近年來逐漸得到廣大臨床醫師的認可。而咪達唑侖具有一定的苯二氮?類藥理活性,其能夠產生鎮靜、抗焦慮、催眠及肌肉松弛等作用,但容易使患者記憶產生短暫性缺失癥狀,并且會誘發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喚醒時間( 0. 16±0. 07) min顯著短于對照組( 1. 56±0. 37) min( P<0. 05) ;觀察組VAS評分( 2. 88±0. 75)分及機械通氣時間( 5. 25±1. 62) min與對照組VAS評分( 2. 92±0. 57)分、機械通氣時間( 5. 28±1. 26) min比較差異不顯著( P>0. 05) ;觀察組心動過緩、低血壓、呼吸減弱等不良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 05)。由此可見,對ICU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啶進行鎮靜鎮痛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并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曲歌.右美托咪啶用于CABG術后患者ICU鎮靜的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1.
[2]惲芝蕾,王玉霞,李勝軍.右美托咪啶在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及護理對策[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 01) :126-127.
[3]王克民,孫艷紅,侯永強.鹽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癥監護患者鎮靜及鎮痛的臨床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 04) : 267-268 +271.
[4]卓帥,鄭劍橋,劉斌.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對術后ICU患者鎮靜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 06) :686-693.
【中圖分類號】R971 +. 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