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梅 韋武 林濤(新疆哈密地區中心醫院 新疆 哈密 839000)
阿品托聯合利多卡因對介入治療迷走反射的預防價值分析
王新梅韋武林濤
(新疆哈密地區中心醫院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目的:探討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CI)拔鞘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預防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PCI的462例患者,依據拔除動脈鞘管前并發癥預防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227例與觀察組235例,對照組拔除動脈鞘管前應用利多卡因,觀察組拔鞘前給予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依次比較拔鞘后血壓、心率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并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拔鞘后收縮壓為( 98.1±10.2) mmHg,舒張壓為( 68.4±6.9) mmHg,心率為( 75.9±13.9)次/min,無血管迷走反射發生,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PCI術拔鞘前給予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可顯著緩解拔鞘后血壓與心率異常變化,對抑制血管迷走反射具有良好價值。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阿托品;利多卡因;心血管迷走反射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主要依靠經皮穿刺技術將球囊導管等器械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位,以緩解冠脈狹窄與梗阻促使冠脈血管獲得重建效果,伴隨臨床醫學廣泛進步,該種介入治療方式已成為冠心病患者首選治療方案[1]。但PCI術后股動脈鞘管拔除后患者經常發生血管迷走反射情況,引發患者血壓降低、心率減慢等表現,具有一定程度的臨床風險性[2]。本研究對部分患者在拔鞘前給予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獲得了良好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經股動脈行PCI術患者462例,根據患者拔除動脈鞘管前并發癥預防用藥方式分為對照組227例與觀察組235例。對照組中男133例,女94例,年齡32~76歲,平均( 56.9 ±12.8)歲,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115例,穩定型心絞痛60例,急性心肌梗死52例;觀察組中男145例,女90例,年齡34~78歲,平均( 57.2±12.5)歲,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112例,穩定型心絞痛70例,急性心肌梗死53例。兩組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臨床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PCI術后靜脈滴注生理鹽水400~550mL,持續開展心電監護并維持靜脈通道通常程度,動脈鞘管拔除前在穿刺點鄰近位置給予2%利多卡因局麻處理,鞘管拔除后行壓迫30min。觀察組患者術后操作同上,拔鞘管前在利多卡因局麻基礎上將0.5mg阿托品加入滴壺中。拔鞘后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及不良反應,如發生迷走反射則提高生理鹽水輸注速度,并給予1mg阿托品靜注。
1.3觀察指標
拔鞘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開展血壓與心率檢測,其中心率維持70~90 次/min為良好,舒張壓在60~90mmHg、收縮壓在90~140mmHg為良好。同時,觀察患者拔鞘即可的意識、血壓、心率及迷走神經亢進等表現,如存在多汗、惡心、頭暈、面色蒼白、心率減慢或血壓下降等情況便為發生迷走反射并發癥,并記錄心慌、口干與尿潴留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觀察組患者拔鞘后血壓、心率與血管迷走反射發生率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拔鞘后血壓、心率與迷走反射情況比較(±s)[n( %)]
組別 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心率(次/min)迷走反射對照組( n =227) 90.2±9.7 59.2±5.4 67.1±10.2 7( 3.0)觀察組( n =235) 98.1±10.2 68.4±6.9 75.9±13.9 0 t值 4.27 5.17 4.98 4.22 P值 <0.05 <0.05 <0.05 <0.05
伴隨冠狀動脈介入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推廣,使得冠狀動脈造影與PCI術等診療措施在冠心病患者中發揮越來越顯著的臨床作用,PCI術開展過程中患者存在繼發血管迷走反射并發癥的臨床風險,其中以拔鞘后的并發癥發生狀況最為嚴峻[3]。人體循環系統中蘊含大量的毛細血管與神經末梢,而大動脈中迷走神經感覺神經末梢對機體血容量、血壓等均會發揮協調作用,一旦存在外界壓力等刺激影響便會促使血管形成減壓反射,進而出現心率減緩、血壓降低等相關體征表現。PCI術鞘管拔除后還會形成明顯疼痛癥狀與血容量變化,進而拔鞘后血管迷走反射的發生情況更為嚴峻[4]。本研究中針對部分病例在拔鞘前給予了阿托品與利多卡因,其中阿品托主要為抗膽堿藥物,對迷走神經具有良好拮抗作用,進而緩解迷走反射的發生幾率;而利多卡因局麻能迅速抑制術后不良情緒與疼痛癥狀,避免局部神經緊張所存在的迷走反射風險。本組患者經用藥拔鞘后血壓、心率及迷走反射發生率均顯著好于單純給予利多卡因患者,證實聯合應用阿品托可提高預防作用。同時,因阿托品藥物半衰期較短,用藥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并無顯著差異,進一步證實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預防措施具有滿意的臨床安全性。
綜上所述,PCI術拔鞘前給予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可顯著緩解拔鞘后血壓與心率異常變化,對抑制血管迷走反射具有良好價值。
參考文獻
[1]于子燕,楊連偉,李華.老年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后血管迷走反射2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 9) :65.
[2]譚保平.心臟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拔鞘致迷走神經反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 11) :102-103.
[3]商麗娟.PCI術后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2,21( 3) :58-59.
[4]陳志剛,黃陸力,張永春.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對PCI后拔出股動脈鞘管所致迷走反射的預防作用[J].重慶醫學,2011,40( 10) : 1022 -1023.
【中圖分類號】R9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