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上海長征醫院肝移植科 上海 200003)
13例肝移植患者術后的臨床護理體會
高丹
(上海長征醫院肝移植科上海200003)
摘要目的:通過對肝移植術后護理經驗的總結,切實可行的去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降低肝移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肝移植成功率。方法:強調醫護之間的合作,通過對13例肝移植病患術后情況的密切觀察與病情變化的分析,時刻監測生命體征,有效監測臨床癥狀改變;預防感染,增強隔離措施的嚴密性;切實有效的去預防肝移植手術后并發癥產生。結果:所進行13例患者現今生存狀況良好。結論:細致周密的早期護理監測,能夠切實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關鍵詞肝移植;臨床護理;術后護理
所謂的肝移植手術,就是指通過手術去植入一個健康的肝臟到病患體內,最終結果使得肝病患者肝功能可以得到良好恢復一種有效的外科治療手段[1]。雖然移植在技術上已經不斷的進步和成熟,但因為晚期肝病患者在術后所需應用的大量免疫抑制劑、新肝的灌注和無肝期等均會導致機體、生理、血液動力學及生物化學方面改變使得這項手術仍極具風險[2],因此作為肝移植手術期最后的觀察和護理就相當重要了,術后的護理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肝移植手術的成功與否。
自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內,我院共接收并開展了肝移植手術13例。所有手術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從后續的回訪信息了解到,肝移植的13例患者生存狀況均良好。現通過對所開展的肝移植手術的術后護理措施及方法等進行回顧性分析,重點總結術后管道護理、病情檢測以及并發癥預防策略等,現匯報如下:
1. 1臨床資料
所選擇的患者中共有13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平均年齡50歲。13例患者中,有3例為肝炎的后肝硬化,術前已出現3次食道靜脈破裂大出血情形;有4例為急性的肝功能衰竭;有6例為終末期的肝硬化合兼并肝癌所導致的嚴重功能障礙且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
1. 2手術方法
采用快速灌注法對供肝進行切取。供肝切取后迅速將其保存在4℃UW液中,并修復。采用背馱式原位肝移植術式,待切除病肝后,對病肝右、中、左靜脈開口適當修復后,再與功肝上下腔靜脈行端側吻合,而門靜脈、肝動脈等部分則采用端口吻合方式,整個手術過程均非常順利。
1. 3結果
所有患者行手術后,半個月至一個月均痊愈出院。通過住院記錄了解到,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了4例急性排斥反應( AR),但是經過激素沖擊治療后,均被成功控制住;有2例患者的肺部出現感染,但是經過3天的強化抗感染治療后,均被及時控制;有2例病患身上檢查發現有腹腔內出血情形,經及時處理,出血狀況成功控制。其余5例手術后恢復比較快,尚未出現明顯的并發癥。
2. 1生命體征監測
采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動態檢測患者的意識及瞳孔變化情況,并每個半個小時記錄一次患者的血壓、心電、血氧飽和度以及體溫等[3]。
2. 2生化指標監測
動態監測患者肝腎功能、電解質以及其他生化指標。根據生化指標的檢查情況,給予患者補充利尿藥物和蛋白質,從而防止患者出現因低蛋白癥狀而導致的營養不良性腹水。另外,還要對免疫抑制劑血藥的濃度進行檢測,并且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
2. 3嚴密觀察24小時的出入量
為保證輸液量和藥物能夠及時、準確輸入,應建立2至3條輸液通道,并充分運用三聯三通管,使輸液過程通暢。急性排斥反應的臨床癥狀之一是患者的膽汁粘稠度、排出量發生變化。所以,動態監測患者的膽汁排出量及性狀對于及時預防和治療排斥反應極為重要[4]。
2. 4飲食護理
術后一天之內,患者應以腸外營養為主要營養供應來源。根據患者移植肝代謝的特點,可以適量給予患者射入葡萄糖、氨基酸、白蛋白以及球蛋白等。而術后一天后,則采用腸內營養。可以采用微量泵均勻由腸內的營養管泵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并且要適當用加溫器控制液體溫度;術后一周左右,患者基本恢復了正常的胃腸功能,并且可攝入少量的流質食物,同時配合服用適量的腸道保護藥物。
2. 5疼痛護理
如果患者術后疼痛感明顯,但是為了防止強效的鎮痛藥會損傷供肝,在術后應禁止使用強效鎮痛藥。患者疼痛時,可讓患者采取體位調整法,協助患者調整到可減輕疼痛的體位。本組13名患者均采用止痛泵止痛,效果較為明顯,并沒有出現因服用或注射鎮痛藥而產生的并發癥。
3. 1術后出血
術后2天之內,最有可能出現腹腔內出血的情況,因此,及時發現腹腔內出血情況,是術后護理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應嚴格觀察導流管引流的情況,并且每隔半個小時上下擠壓引流管1次,如果在引流管內發現大量出血,則應及時向患者輸送新鮮血、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復合物等。所選擇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術后24小時即出現了腹腔內出血的情況,后經過及時處理,出血情況被及時控制。
3. 2排斥反應
術后護理過程中要動態觀察患者的皮膚變化情況,并對患者的鞏膜黃染的消退情況、膽汁引流情況和腹部的體征變化等,同時,還需及時準確地采取血標本檢驗,以隨時關注患者肝功能的各項指標以及患者血中環孢A的濃度。
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在60%~80%之間,針對于降低患者術后病死率的一項重要方法就是對病患采取較為嚴密的保護性隔離和無菌技術操作。在情況允許時,應讓患者盡早停止使用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保證呼吸道的通暢;盡量減少頻繁的出入病室,避免污染病室的環境。
術后的護理質量高低對病患后期的恢復和預后均會造成影響,并直接關系著手術的整體效果及成敗與否[5]。但是,隨著目前肝移植技術的不斷發展,術后各項護理監測以及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均取得了新進展,這為更好提升肝移植術后病患的生存狀況提供了可能。
參考文獻
[1]繆潔,劉志華,趙金彩,等.綜合護理方法對圍手術期肝移植患者并發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3,53( 9) :44-45.
[2]葉青,肖新蓮,潘佳靜.肝移植病人手術前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8( 4) :329-330.
[3]陳希,謝玲.活體肝移植手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 ( 20) :1874-1875.
[4]劉志華,崔怡,滕亮,等.肝移植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 4) :342-344.
[5]楊甲妹,沈峰,姜小清,譯.肝移植[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社版,2009:633-634.
【中圖分類號】R473. 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198-01
作者簡介:高丹,單位:上海長征醫院肝移植科民族:漢籍貫:江蘇淮安職稱: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