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凌潔(廣西賓陽婦幼保健院 廣西 賓陽 530400)
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的臨床護理分析
譚凌潔
(廣西賓陽婦幼保健院廣西賓陽530400)
摘要目的:探討重癥手足口病( HFMD)合并腦炎患兒的臨床護理對策。方法:以我院兒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對策,對比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呼吸機使用時間、精神狀態恢復時間、肢體震顫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在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針對性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手足口病( HFMD) ;腦炎;護理
手足口病( HFMD)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是由于患兒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容易發展成為重癥HFMD,而且多與腦炎同時發作[1],對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而且病情發展快,死亡率較高。本文中將通過臨床病例探討重癥HFMD合并腦炎患兒的臨床護理對策,具體報告如下。
1. 1臨床資料
以我院兒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癥HFMD合并腦炎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5個月-5歲,平均( 3. 34±0. 49)歲。同時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 3. 66±0. 53)歲。所有患兒均符合我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 2010版)[2]中關于重癥HFMD病例的相關診斷標準。
1. 2方法
1. 2. 1治療方法
2組患兒在入院后均給予降溫、鎮靜、止驚等常規治療[3],注意控制顱內高壓,靜脈滴注20%甘露醇,0. 5g/Kg,每6-8 h1次;應用甲潑尼龍給予沖擊治療,20 mg/ Kg·d,持續治療7 d;同時采用10%水合氯醛進行保留灌腸。
1. 2. 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對策:
( 1)心理護理:分別針對患兒與家長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根據患兒的病情對家長進行相應安慰,向其介紹治療的進展與效果,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提高治療的信心;另外,要根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的心理特征,給予相應的情感關懷,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免患兒哭鬧影響治療與護理的進行,取得患兒的信任。
( 2)密切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瞳孔、意識、血氧飽和度、前囟張力、頸部抵抗程度與肢體活動等情況,保持氣道順暢,當血鈉濃度<140 mmol/L時應對立即與醫生取得聯系,并遵醫囑給予3%氯化鈉靜脈滴注,使血鈉濃度維持在140-150 mmol/L[4]。
( 3)高熱護理:持續高熱會增加患兒腦組織代謝速度,加重腦缺氧與腦組織損傷。在護理中要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脈搏及、呼吸等,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同時注意觀察患兒肢端是否有冰冷或抖動情況,如有則要及時給予肢端保暖,以便控制體溫。并囑患兒多休息、多飲水,同時配合溫水擦浴、戴冰帽等物理降溫。
( 4)口腔護理:每天對患兒進行2次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在進食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漱口,對于出現口腔潰瘍的患兒可遵醫囑給予潰瘍貼或利巴韋林氣霧劑噴霧,也可用吸管將西瓜霜噴涂于患處。
( 5)皮膚護理:每天更換床單,保持被褥清潔、無皺褶;定期協助患兒翻身,翻身后對受壓處皮膚及四肢進行適度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壓瘡的發生;對于皮疹或皰疹已經出現破裂的患兒應遵醫囑給予抗生素的藥物治療。
( 6)營養支持:在HFMD急性發作期,要注意患兒的營養攝入要充足,尤其是對口腔潰瘍或皰疹的患兒要給予高蛋白、高營養、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溫涼飲食,少食多餐。
( 7)用藥護理:本組研究中采用甲潑尼龍對患兒進行沖擊治療,以抑制機體免疫反應,減少炎癥滲出;在治療中要嚴格按照醫囑劑量給藥,并注意觀察患兒的血糖、血壓變化,以免發生胃潰瘍或繼發感染。對于腦水腫程度較重的患兒應遵醫囑給予20%甘露醇治療,同時配合10%水合氯醛進行保留灌腸以加快患兒腦組織正常功能的恢復。
( 8)出院指導:出院后要由家長觀察2周,如果有癥狀出現應立即復診。出院后注意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家長要經常對患兒的房間、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盡量不去人群密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保證充足睡眠與營養攝入,適當加強身體欠,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觀察組的呼吸機使用時間、精神狀態恢復時間、肢體震顫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情況對比(±s,d)
組別 呼吸機使用時間精神狀態恢復時間肢體震顫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 n =80)5. 33±0. 83 5. 12±0. 63 6. 05±0. 77 13. 17±3. 86對照組( n =80) 7. 18±0. 55 8. 34±0. 74 9. 22±0. 69 17. 33±4. 07 P <0. 05 <0. 05 <0. 05 <0. 05
HFMD的傳播途徑以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觸等為主,傳染性極強,對患兒的危害非常大[5]。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發現,及時的治療與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可以有效提高生病HFMD合并腦炎患兒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旭.重癥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11( 2) :53-54.
[2]吳峻青.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1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 3) :86-88.
[3]黃佩純.重癥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探究[J].醫藥前沿,2013,6( 11) :83-84.
[4]樓曉芳,蔣敏,馬美芳,等. 32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 3) :244.
[5]朱華英,酈凡.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15例的急救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6( 09) :786-788.
【中圖分類號】R473. 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24-02
作者簡介:譚凌潔( 1975. 11-)女,漢,大專;籍貫:廣西賓陽;科室:重癥監護室;研究方向:兒科重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