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劍媛(廣西賓陽縣婦幼保健院 廣西 賓陽 530400)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與護理研究進展
溫劍媛
(廣西賓陽縣婦幼保健院廣西賓陽530400)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前糖耐量正常或者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在妊娠期才出現的糖尿病[1]。糖尿病孕婦90%以上是GDM,GDM發生率世界各國報道1%-14%,我國1%-5%[1-2]。近年來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GDM有明顯增高的趨勢,有的地區達到6. 6%[3]。雖然GDM患者大部分產后能恢復正常,但GDM對孕婦危害不僅僅局限在妊娠期,患者仍是今后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相當一部分患者在不同時期會轉化為2型糖尿病[4]而影響患者及家屬的正常生活。本文從GDM的篩查意義、方法及護理方面綜述研究進展。
GDM是產科常見妊娠合并癥,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母嬰健康。胰島素問世前GDM孕婦死亡率達到27%-30%,胎兒圍產期死亡率超過40%[5]。胰島素應用臨床后死亡率顯著下降。但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仍可導致一系列母嬰合并癥[6],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孕產婦。產科合并癥主要有妊娠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手術率增高,產后出血,感染,以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GDM的危害不僅僅局限在妊娠期,疾病還將對患者造成遠期影響[2],如再次妊娠33%-69%復發可能,17%-63%今后將會發展為2型糖尿病,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神經病變較高。對圍產兒造成很大的危害,可發生宮內慢性缺氧,胎兒生長受限,巨大胎兒,可引起巨大兒,小于胎齡兒,代謝紊亂,早產,畸形,高膽血紅素癥以及產時窒息等[7]。發生畸形的可能性遠高于非糖尿病孕婦,嚴重畸形發生率為正常妊娠的7-10倍[2]。GDM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高達30%-50%[8]。低血糖嚴重影響新生兒腦細胞能量代謝,持續低血糖或反復發作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性損害,且損傷程度超過缺氧缺血性腦損傷[9],甚至危及生命,還可導致智力及運動發育落后等遠期后遺癥。因此,及時篩查GDM,早發現早干預,規范系統管理,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盡可能避免和減少GDM及圍產期母嬰合并癥的發生,對母嬰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于GDM篩查,1990年第三屆國際GDM會議建議,所有孕婦于24 -28周時做50g糖篩實驗( GCT),1h血糖值≥7. 8mmol/L者為陽性,GCT陽性者通過75g糖耐量試驗( OGTT)確診。2007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的產科學組推薦[10],孕婦于24-28周時在產科門診做OGTT,空腹和餐后1h、2h、3h異常血糖值分別達到或超過5. 3mmol/L、10. 0 mmol/L、8. 6mmol/L、7. 8mmol/L,有兩項及以上異常即診斷為GDM。因妊娠后糖代謝發生明顯變化,空腹血糖較妊娠時低[11],不能僅以空腹血糖來判斷GDM,以免漏診誤診。2011年ADA[1]建議采用IADPSG標準作為診斷GDM的標準。2012-2013年ADA指南繼續延用這一標準[12-13]。方法[2]是,對所有尚未診斷為糖尿病的孕婦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進行75g OGTT。診斷界值為空腹及服糖后1h、2h的血糖值分別是5. 1mmol/ L、10. 0mmol/L、8. 5mmol/L( 92 mg/dl、180 mg/dl、153mg/dl),其中任何一項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GDM。目前臨床應用這一標準篩查GDM。在產科門診按要求行OGTT檢查,協助口服75g葡萄糖水,讓孕婦明確檢查目的、方法和留取血標本時間。
3. 1篩查護理
GDM發病機制與遺傳因素有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患病幾率較高[14]。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婦,有獲得GDM的風險。孕檢時要重視GDM高危因素,及時篩查GDM,早發現早干預。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做好孕檢護理,詳細詢問病史,記錄孕婦的年齡、身高、體重、血壓、孕周、孕次、既往病史和家族史,初步篩查各種高危因素。如年齡≥30歲,肥胖,PCOS,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兒分娩史,胎兒畸形或宮內死亡史,不明原因反復自然流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本次妊娠出現羊水過多或胎兒大于孕周,孕前BMI孕期高膽固醇血癥[15]等都是GDM高危因素,對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婦進行跟蹤咨詢和健康教育。對所有符合周數尚未診斷為糖尿病的孕婦尤其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婦行OGTT。為GDM患者建立高危個案,實行高危妊娠管理,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孕產期檢查,監護胎兒生長發育。通過孕婦學校上課,專題講座,發放GDM教育讀本,播放多媒體等健康教育普及GDM知識,使孕婦及其親屬認識GDM篩查的意義,OGTT檢查的目的和方法,GDM患者控制血糖的意義。孕婦認識GDM發生發展后,可提高醫囑依從性,配合GDM的篩查與護理。
3. 2飲食與運動護理
妊娠期飲食控制是治療GDM的基礎[16-17],運動和鍛煉是有效預防措施[18]。通過飲食和運動療法,有助于患者控制妊娠期體重增長過度,控制血糖,甚至可免除或減少某些患者的胰島素治療[19],有效治療GDM和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營養治療[20]是一種全新的治療理念,以提供給母體和胎兒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素,使體重適當增加,也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理想的空腹血糖3. 5-5. 0 mmol/L,餐后2h血糖4. 4-6. 7 mmol/L。80%GDM患者僅需合理控制飲食即能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21]。對GDM患者的飲食護理,強調個性化指導飲食,幫助制定食譜,使患者合理安排飲食,按時進餐和適當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保證熱量和營養的攝入。按傳統細算法或主食固定法[22]指導患者合理控制飲食。以"三大餐三小餐"為原則[23],注意控制三大物質,增加膳食纖維,一般以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纖維素食品為主。或者按正常體重126KJ/kg的標準,早中晚三餐熱量以25%、30%、30%比例攝取,另外的15%最好在睡前以點心攝取[24]。合理控制飲食結合運動,堅持有規律的鍛煉,促進糖的氧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科學安全的運動不引起子宮收縮和胎兒痛苦。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運動要評估其身體體質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形式。全身運動一般以散步、孕婦體操、爬樓梯等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為主,避免劇烈運動。散步很適宜孕婦也最易于接納,注意的是不要走太急,避免對身體震動太大或造成疲勞,特別在妊娠早期和晚期[25]。運動時間和強度適度,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可在進餐后1-2小時鍛煉30分鐘左右。也可選擇局部運動如上肢運動[26]進行鍛煉:準備重量約2磅的啞鈴或飲料瓶(裝水或沙),孕婦坐在堅固的椅子上,手持啞鈴或飲料瓶先交替上舉左右手各10次,然后雙手同時上舉10次,再重復上述動作,持續20min。運動前后做準備和放松活動,避免疲勞,若出現心悸、頭暈、冒冷汗等現象即停止運動,必要時就診。
3. 3用藥護理
胰島素注射早期治療GDM已成共識,早期應用較晚期應用胰島素更明顯改善母嬰結局,因為GDM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綜合征[27],胰島素在調節胎兒發育方面尤其妊娠最后10周起著重要作用[28]。胰島素治療[29]患者的主要護理措施是指導如何應用胰島素和宣教相關疾病知識,調整心態,消除不良情緒,幫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教會注射方法,調節用量及檢測血糖,調整好藥量后仍要每周檢測血糖1-2次。根據血糖、飲食和運動情況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或就醫咨詢,必要時住院治療。至于口服降糖藥,國外研究已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作為GDM常規治療的一部分在美國廣泛應用[30]。我國尚缺乏相關研究,用藥謹慎[2]。曾維暢[30]等認為GDM和2型糖尿病均以胰島素抵抗為特征,格列苯脲等口服降糖藥可成為合理的選擇。口服降糖藥較注射胰島素更方便,患者具有較好的依從性。
3.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重要內容之一,貫穿在GDM的篩查與護理全程,也是治療GDM的關鍵手段。健康教育使GDM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緩解和解決心理問題[31],提高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健康教育形式多樣,常用的有專題講座,小組講課,集中授課,孕婦學校上課,還有個性化教育[21,32]。臨床護理根據GDM的疾病特點設計臨床路經,明確健康教育內容[33],護理人員有一個完善系統的指導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心理行為發生改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董君梅[34]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對GDM患者的影響,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降低,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黃海燕[35]等將澳大利亞認知心理學家John Sweller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應用在GDM患者飲食教育中,探討從患者角度考慮提高教育效果,能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傳統健康教育填鴨式的弊端,拓展了GDM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
綜上所述,GDM雖然是高危妊娠,但也是可以防治的。孕期排查GDM高危因素和篩查GDM,加強GDM的監護和管理,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使GDM患者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控制血糖和滿足胎兒正常生長發育,避免和減少發生GDM及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165.
[2]謝幸,茍文麗主編.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5-79.
[3]褚建平,舒靜,陳曉蓓,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游離脂肪與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的關系.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0,26( 4) : 298 -300.
[4]李佳霖,諸建平,鈕雁文,等.妊娠期糖尿病代謝異常關系分析.浙江醫學,2011,33( 10) :1458-1462.
[5]叢紅,張鵬,胡曉云.糖尿病教育對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及改善遵醫行為的作用.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 11) :85.
[6]錢榮立.第二屆全國妊娠糖尿病學術會議紀要.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 5) :320.
[7]Silva JG,Bertini AM. Ribeiro TE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newborn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09,31( 1) :5.
[8]Lee AJ,Hiscock RJ,Wein P,Gestationl diabetes mellitus: ciinical predictor and long-term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7,30( 4) : 878-883.
[9]岳少杰,王銘杰,王慶紅,等.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癥.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6,8( 5) :391.
[10]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并糖尿病組.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 6) :475.
[11]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 ( 1) :648.
[12]American Did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2. Diabetes Care,2012,35( suppl 1) : s4.
[13]American Did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3. Diabetes Care,2012,36( suppl 1) : s11.
[14]任香梅,黃水平,邵繼紅,等.妊娠糖尿病婦女發病率及危險因素
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8,23( 21) :2953-2955.
[15]程飛,郭曉蕙,楊慧霞,等.妊娠糖尿病血清脂聯素水平及其臨床意義.北京醫學,2009,31( 6) :337-339.
[16]丁虹.實施營養教育及飲食管理對妊娠糖尿病的影響.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 9) :58-60.
[17]李莉,劉存英.飲食控制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 11) :665-666.
[18]ACOC Committee. Openeon no. 267: exercise durt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Obstet Gynecol,2002,99( 1) :171-173.
[19]孫穎.妊娠糖尿病的篩查與防治.天津醫科大學報,2002,8( 1) : 124-126.
[20]俞惠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營養治療效果的回顧性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1,26( 28) :4335-4336.
[21]黃曉平,劉曉云,陶新城.個性化飲食指導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作用.齊魯護理雜志,2009,15( 19) :52-53.
[22]胡一宇,黃麗華.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的研究現狀.中華護理雜志,2013,48( 6) :555-557.
[23]戴森戈,張文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合理管理對母兒結局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3,28( 25) :4096-4098.
[24]馬春玲,馬潤玫,蘆延峰,等.妊娠期糖尿病與膳食的關系.中國婦幼保健,2007,22( 34) :4804.
[25]夏超,徐桂華.妊娠期糖尿病運動療法研究.護理研究,2008,22 ( 11) :945-946.
[26]劉桂芬,閻黎,雷陳麗,等.運動干預對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 22) :13-14.
[27]應豪,王德芬.妊娠糖尿病與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關系探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 11) :833-834.
[28]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13.
[29]曾龍驛,魯紅云,陳宜蓉.妊娠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0,30( 3) :214-216.
[30]曾維暢,陳悅,李慕軍.口服降糖藥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進展.中國婦幼保健,2013,28( 7) :1206-1210.
[31]徐崇芹.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多項控制指標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 22) :50-51.
[32]黃稀嫦.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患者分層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1,9( 19) :179-180.
[33]方海云.表格式臨床常見疾病《健康教育路經》的編寫與應用效果研究.現代護理,2006,12( 28) :2720-2721.
[34]董君梅.全程健康教育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3,28( 1) :20-22.
[35]黃海燕,徐旭娟,張曉義,等.認知負荷理論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中的應用.中國婦幼保健,2013,28( 36) : 5936-5938.
【中圖分類號】R473. 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