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永紅(山西省臨汾市冀城縣人民醫院 山西 冀城 043500)
護理干預對臏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分析
衛永紅
(山西省臨汾市冀城縣人民醫院山西冀城043500)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髕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對2014年本院所收住髕骨骨折的病人23例進行護理干預,提供相關的護理服務,并進行功能鍛煉指導,術后回訪病人,觀察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結果:3個月完全恢復的患者共13例,半年恢復的患者6例,1年內恢復的患者3例,有1例病人未按醫護指導進行鍛煉,未恢復功能。結論:對髕骨骨折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及功能鍛煉指導,可以有效的恢復患者膝關節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臏骨骨折;膝關節功能;效果分析
臏骨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到的骨骼損傷,大多由外力引起,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髕骨局部腫脹、疼痛、膝關節感覺伸屈困難,常有皮下淤斑以及膝部皮膚擦傷[1]。髕骨骨折的發生年齡一般在20~5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約為2: 1。髕骨骨折后關節內大量積血,髕前皮下淤血、腫脹,活動時膝關節劇痛。而臏骨骨折術后若不能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可能影響患者下肢活動,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我院2014年共收治臏骨骨折病人23例,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和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現將資料匯報如下:
我院2014年共收治臏骨骨折的病人23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為15-68歲,平均年齡為46. 7歲;患者入院后行內固定手術患者17例,單純石膏固定患者3例,髕骨部分切除患者2例,髕骨大部分切除患者1例。住院時間為7-21天,平均住院日為11. 6天。對所有患者均在3個月,半年及1年進行定期隨訪,了解手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
髕骨骨折后直接影響膝關節的功能,而膝關節是人體較重要的關節之一,為了最大限度恢復傷后膝關節的功能,我們為患者做好圍術期護理和術后康復訓。骨科護理人員應掌握正確的早期功能鍛煉方法并積極主動指導患者進行鍛煉,從而達到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和傷肢功能盡快恢復的目的。
2. 1術前護理:髕骨骨折的患者大多數為急診,在受傷后患者膝關節產生劇烈疼痛,我們要針對性的進行必要的干預以減輕患者疼痛。還有的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對手術的預后有悲觀心理,這時要對病人予以耐心的解釋,告知髕骨骨折的相關知識及手術方式、方法及預后等知識,減輕患者心理十分焦慮。同時,我們還要根據手術需要及時給予備皮、麻醉藥及抗菌藥的皮試等術前準備工作。對于骨折的患肢,要減少患肢的活動,需要移動時可用棉花腿包扎或直夾板固定后再予以移動。術前教會患者練習股四頭肌力量的方法和在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并告之患者術后有可能出現的一些不適以及現不適的一些對策。
2. 2術后護理:髕骨骨折術后要根據患者的麻醉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根據護理級別定時測量生命體征,保持各種管路通暢,患肢予以抬高,高度要高于患者的心臟水平,利于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腫脹;注意觀察患肢未稍血運情況及患肢的神經情況,注意觀察傷口的滲血滲液情況,如果滲出過多,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進行處理。術后可以進食時,要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高纖維素的易消化飲食,加強營養,防止便秘的發生。
2. 3術后功能鍛煉:髕骨骨折術后的功能鍛煉非常重要,它是髕骨骨折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科學的鍛煉,可以避免患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畸形。髕骨骨折康復鍛煉應以主動功能練習為主,注意動作協調、循序漸進,活動量由少到多,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切忌采取任何粗暴的被動活動。
2. 3. 1手術后早期,患者疼痛稍減輕后,即應開始練習肢四頭肌等長收縮,以防肢四頭肌粘連,萎縮,伸膝無力。同時,練習踝關節和足部關節活動,用力、緩慢、盡可能大范圍地活動足趾,對于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的意義。
2. 3. 2術后1周內活動:術后第2天即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先在護士的指導下練習健側,然后患者根據自己的感覺練習患側。其方法為:①坐位練習股四頭肌的方法,仰臥位,兩腿伸直,適當抬高,保持3~5 s,再慢慢放下,反復練習,一般500次/d。②坐位練習股四頭肌的方法,患側小腿繃沙袋練習(重量為1. 5~2. 0 kg)。開始練習時先協助托起患側小腿,然后移開雙手,囑患者保持患腿抬高3~5 s,再輕輕放下。一般為每小時5 min。根據情況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
2. 3. 3術后2~4周,髕骨骨折的患者拆除石膏后,可以指導患者利用肢體重力加強肌力鍛煉和關節活動度。患者可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不然膝關節將來可能會僵硬,影響患肢的下蹲功能,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練習膝關節活動時,兩手可拉住床尾鐵柵,膝關節屈曲達60°~90°,逐步練習屈膝活動直至膝關節屈曲達130°以上。
2. 3. 4術后4~6周開始負重鍛煉.患者要繼續堅持股四頭肌舒縮鍛煉,練習膝關節屈伸活動,負重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可動作生硬。鍛煉方法有:①坐在床沿,膝蓋后方墊實落不要空虛,由他人掌握好力量慢慢向下壓腿(就是屈膝),一定注意不可使用暴力,角度、力量要循序漸進,或者在腳背放一適當重物,如枕頭等,自己用力屈膝、伸直、再屈膝、伸直循環。②平躺在床上,患肢伸直抬高與床面垂直,自己用力或他人幫助屈膝、伸直。③站立于床邊,手握床沿,自己下蹲屈膝[2]。
3個月完全恢復的患者共13例,半年恢復的患者6例,1年內恢復的患者3例,有1例病人未按醫護指導進行鍛煉,未恢復功能。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且最為復雜的關節,在人體活動中所受杠桿作用力也最強,其韌帶系統和關節囊可有效保護膝關節,并維持關節的穩定[3]。骨折后如治療不當可致膝關節的功能缺失。通過術前術后的護理干預以及手術后對病人進行功能鍛煉,可以促使膝關節功能恢復。但是功能鍛煉時力量要循序漸進,不能使用暴力。鍛煉的同時可以配合一定的活血藥物或局部熱敷,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利于消腫,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復.但過度的鍛煉,急于求成也是不對的,如果鍛煉不當,也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會前功盡棄.所以,只有科學的適當的鍛煉,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豐寶,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 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191-2194.
[2]肖智青,張雄輝,張火林,等.中藥薰洗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創傷后膝關節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醫正骨,2012,24( 3) :17-19.
[3]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 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1434-1436.
【中圖分類號】R473. 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