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華(廣西南寧橫縣婦幼保健院 廣西 橫縣 530300)
應用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微小浸潤癌的臨床觀察
覃麗華
(廣西南寧橫縣婦幼保健院廣西橫縣530300)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 CIN)和微小浸潤癌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患者55例,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行記錄,同時對術后病灶殘留、手術前后病理符合情況以及再次手術情況進行分析。結果:手術中位時間為35分鐘,術中出血量為50ml。全部55例患者中,錐切標本的病理診斷和術前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相同的患者49例,手術前后的病理符合率為89. 09%,其余患者錐切術后的病理診斷和術前相比成升級或者降級。術前診斷為CIN的患者共52例,其中發現微小浸潤癌IA1 期1例,在術前診斷為微小浸潤癌IA1期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間質浸潤深度超過微小浸潤癌范圍而被誤診為早期浸潤癌IB1期。最后診斷為IA1期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為切緣陽性再次給予錐切術,另外有1例患者給予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在最后診斷為CIN的51例患者中,切緣陽性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補充行全子宮切除術。1例患者術前活檢陰性患者術后證實為浸潤型腺癌,另外有1例CIN患者合并原位腺癌,術后全部給予再次手術。結論:在對CIN和微小浸潤癌進行診斷和治療時,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是一種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不長,同時具有較高切凈率的方法。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在診斷宮頸微小浸潤癌、腺癌以及局部早期浸潤癌時準確率非常高。在錐切術后,如果患者為切緣陽性或者早期浸潤癌,則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再次處理。
關鍵詞普通電刀;宮頸錐切術;宮頸上皮內瘤變;微小浸潤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浸潤性宮頸癌的癌前期病變,最近幾年在育齡期婦女中利用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來進行防癌的普查,不僅讓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得到了有效強化,同時很多年輕患者也更加愿意接受治療[1]。在診治CIN時,宮頸冷刀錐切術和高頻電波刀電圈切除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院采用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對CIN患者和微小浸潤癌患者進行臨床診治,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患者55例,全部患者均經過術前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陰道鏡下或者宮頸多點活檢初步診斷為CIN或者微小浸潤癌。全部患者年齡22 -62歲,平均年齡( 36. 5±1. 8)歲,其中絕經患者2例,未生育患者4例。
1. 2方法
選擇滬通牌GD350-T型普通電刀,頻率為0. 5MHz,電凝功率和電切功率為50W。宮頸錐切術的指征為:陰道鏡下定點活檢或者宮頸多點活檢診斷為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反復CIN1,在經過保守治療后無效患者;要求保留生育的微小浸潤癌IA1期患者;疑有間質浸潤,明確有浸潤深度的患者;多次宮頸活檢呈陰性,臨床懷疑可能為宮頸腺癌的患者[2]。
全部患者均給予硬腰聯合麻醉,之后給予傳統電刀宮頸錐切術。在確定手術切除深度和范圍時應該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具體要求、病變的級別以及范圍。正常情況下切除的范圍為宮頸病灶外0. 3-0. 5cm的正常組織,錐高要延至頸管1. 5-2. 5cm,如果懷疑有頸管病變則需搔刮頸管1周[3]。采用電凝對病灶創面進行止血,在對創面進行檢查確認無滲血后,陰道內采用凡士林紗球對創面進行壓迫,要24小時后才能去除凡士林紗球[4]。將切下組織送病理進行檢查。
1. 3觀察指標
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一周內陰道出血狀況、手術前后的病理診斷結果、患者再次手術情況、錐切標本病灶殘留情況以及患者住院天數等指標進行觀察。
1. 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 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 %)表示,若( P<0. 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中位時間為35分鐘,術中出血量為50ml。全部55例患者中,錐切標本的病理診斷和術前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相同的患者49例,手術前后的病理符合率為89. 09%,其余患者錐切術后的病理診斷和術前相比成升級或者降級。術前診斷為CIN的患者共52例,其中發現微小浸潤癌IA1 期1例,在術前診斷為微小浸潤癌IA1期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間質浸潤深度超過微小浸潤癌范圍而被誤診為早期浸潤癌IB1期。最后診斷為IA1期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為切緣陽性再次給予錐切術,另外有1例患者給予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在最后診斷為CIN的51例患者中,切緣陽性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補充行全子宮切除術。1例患者術前活檢陰性患者術后證實為浸潤型腺癌,另外有1例CIN患者合并原位腺癌,術后全部給予再次手術。
采用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癌和宮頸炎癥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宮頸錐切術的方法和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5]。冷刀錐切因為術中術后出血量、術后感染、宮頸機能不全以及宮頸粘連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非常高,所以現階段臨床中冷刀錐切術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少。激光錐切術雖然并發癥發生率低、組織愈合速度快,但是激光錐切術會嚴重破壞標本切緣的熱,在進行病理診斷時就比較麻煩,另外激光錐切術的相關儀器設備比較貴,臨床任然沒有普遍使用[6]。療效好、操作簡單和并發癥發生率低是高頻電波刀電圈切除術的主要特點,所以在對宮頸上皮內瘤變進行治療時高頻電波刀電圈切除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7]。傳統電刀因為會讓標本切緣出現碳化現象,從而對病灶切緣殘留的判斷和診斷病灶浸潤深度造成影響,所以臨床中的應用也不多[8]。本研究采用傳統電刀宮頸錐切術,術中要注意電刀主要和創面接觸,盡可能不接觸切除標本,從而在電切的同時能有效實現創面止血的目的[9]。本研究中術中中位出血量為50ml,而且因為創面出血對手術視野造成的影響也能得到有效控制,讓手術時間縮短,本研究中中位手術時間為35分鐘。另外雖然手術標本的切緣有碳化現象,但是并不會對病理診斷造成影響。因為術中在對病灶切除深度和范圍進行確認時是嚴格按照病灶級別、范圍來進行的,如果病灶的切除深度和寬度足夠,那么病灶和碳化邊緣之間的切除區域也就足夠,所以不會對判斷切緣造成影響[10]。本研究中患者的切除寬度在病灶外0. 3-0. 5cm,而切除深度則在1. 5-2. 5cm之間,和相關文獻報道相似。切除的寬度和深度足夠就能讓手術標本的有效切除得到保證。在最后診斷為CIN的51例患者中,切緣陽性患者2例,在2例微小浸潤癌IA1期患者中切緣陽性患者有1例。
本研究中,手術前后的病理符合率為89. 09%,錐切術后的病理診斷和陰道鏡下活檢或者宮頸多點活檢相比有升級或者降級。因為宮頸上皮內瘤變具有多中心性,而且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同時能可逆行消退[11]。陰道鏡下活檢和宮頸多點活檢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而宮頸錐切術是將全部宮頸的部分頸管組織、鱗柱交界部位切除,同時能達到一定的深度,所以提供的宮頸標本比較完整,能全面診斷宮頸病變,同時能對微小浸潤癌進行發現并確定出浸潤的深度[12]。臨床研究表明,浸潤性宮頸癌的癌前期病變是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錐切術能對病灶深度和范圍進行有效評估,同時也是治療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瘤變和微小浸潤癌IA1期的主要方案,對于超過IA1期的患者則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加,宮頸腺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也越來越多[13]。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術前經多次活檢都呈陰性,在錐切術后被證實為浸潤性腺癌。所以對多次活檢呈陰性,但是臨床中有很大可能性是腺癌的患者,宮頸錐切術是最有效的診斷方法[14]。女性在絕經后,宮頸鱗柱交界會上移,在采用陰道鏡進行檢查時不能讓鱗柱交界部位有效暴露,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所以臨床中面對年齡超過50歲,特別是絕經后的婦女,宮頸基液細胞學檢查呈陽性,但是活檢成陰性的患者,在常規性宮頸錐切術的同時還需要給予頸管搔刮[15]。
總之,在對CIN和微小浸潤癌進行診斷和治療時,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是一種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不長,同時具有較高切凈率的方法。普通電刀的宮頸錐切術在診斷宮頸微小浸潤癌、腺癌以及局部早期浸潤癌時準確率非常高。在錐切術后,如果患者為切緣陽性或者早期浸潤癌,則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再次處理。
參考文獻
[1]馮天恩,翟雅明.冷刀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 17) :143-145.
[2]楊麗,史宏暉,劉志茹.冷刀與普通電刀行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Ⅲ和微小浸潤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 ( 18) :2839-2842.
[3]楊志新.宮頸電刀錐切在宮頸上皮內瘤變及早期宮頸癌中的應用價值[J].醫藥論壇雜志,2011,( 10) :138-139.
[4]向禮兵.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微小浸潤癌行宮頸錐切術后的臨床觀察及分子標志物檢測[D].復旦大學,2011.
[5]張晟寧.宮頸錐切術診治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及微小浸潤癌的臨床分析[D].寧夏醫科大學,2011.
[6]王梅霞.宮頸錐切術聯合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在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與治療中的價值[D].河北醫科大學,2012.
[7]鄧梅,鄧海燕,陳裕坤.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 12) :121-122.
[8]侯慧賢.宮頸錐切術在宮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宮頸癌中的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 03) :69-70.
[9]張秀芹.冷刀宮頸錐切術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診斷價值及P16 ~( INK4A)蛋白在該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D].延邊大學,2010.
[10]侯桂玉.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療效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2.
[11]黃祥杰,安麗娟,李景霞,等.宮頸上皮內瘤變121例錐切術前后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 03) :280-281.
[12]向禮兵,蔡祎品,徐曉麗,等.再次宮頸錐切術在處理殘留或復發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應用[J].中國癌癥雜志,2013,23( 05) : 370 -374.
[13]周萍.宮頸上皮內瘤變錐切術后的相關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4.
[14]王麗麗.宮頸環形電切術( LEEP)與宮頸冷刀錐切術( CKC)治療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療效比較[D].山東大學,2014.
[15]吳湘,崔毅,龔穎萍,等.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病變外科手術治療的合理選擇[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 08) :824-828.
【中圖分類號】R737. 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