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峰
隨著中小學二期課改的推進,對于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吸收被擺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文言文,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文言文離我們時代久遠,語言大多簡練、精深,學生讀起來會覺得艱澀難懂,從而產生一種厭惡情緒,甚至出現談“古”色變的現象,所以成了老師教和學生學的難點。
傳統文言文教學基本是教師逐字逐句串講,一字不漏,學生把老師講解的內容記下來,課后背下來。這種灌輸式的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對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都發表過許多精辟的見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利時教育家德可樂利也生動形象地比喻道,“興趣是個水閘,用它開啟注意的水庫,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種刺激,腦力依賴它而沖出。”筆者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教學互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處于愿學、樂學的學習狀態,不失為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效率和效果的好方法。
一、巧設導語,激起興趣
文言文教學應抓住學生思維的興趣點,有效激發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自上課伊始就進入積極、愉快的學習狀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能在課前精心設計導語,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導語會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樣吸引住學生,使學生破除畏難情緒,產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例如學習袁宏道的《天目》一文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風光圖,并配以優美的音樂,再加上精當的解說,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巧妙配合,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風景中,學生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表現得熱情高漲。甚至有些學生未等老師講解完,就急切地向老師詢問:“太美了!老師,這是什么地方?。俊边@時,老師出示學習的課題《天目》,順勢導入:“同學們,這就是天目山,它素有‘天然植物園‘森林公園和‘大樹王國之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袁宏道,一起走進天目,進一步去領略這美好的景象吧!”至此,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學習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講究誦讀,引發興趣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獲得牢固豐富的文言語感?!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教學中,老師可采用多種誦讀形式,集體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示范朗讀、表演誦讀、舉行朗讀比賽等,在讀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語感,領會文章的大意,陶冶學生情操,進而提高學生的文言素養。例如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筆者課前首先讓學生自由、大聲、反復地朗讀課文,記住生難字、詞的讀音,以此為基礎,在教學中又利用音頻指導示范朗讀,進一步地讓他們理解句子的停頓,節奏的快慢,并配以古典音樂讓學生伴讀、齊讀、男女交叉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重點語段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強誦讀,培養語感。并且在課后舉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有感情等方式,將課文無聲的語言變為有感情的音響,讓學生全方位、立體化感受課文,走進文本,沉浸于“小石潭”中,從而引發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三、配合多媒體,提升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取得了飛速進步。視頻、Flash、PPT等教學手段不斷地運用于教學中,豐富了教學內容。在文言文教學中,只要能合理運用多媒體,將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借現代教育技術的力量為文言文教學所用,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例如學習張岱的《白洋潮》時,筆者把白洋潮的視頻資料通過多媒體放給同學欣賞,優美生動的畫面、激情澎湃的音樂,再配以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誦,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張岱所描繪的雄偉、壯闊的白洋潮的世界,這種感官的刺激,為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情景,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展開想象,豐富興趣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認識功能?!毕胂缶哂猩鷦拥脑僭煨曰颡毺氐膭撛煨?,語文學科本來就有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想象力?!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有意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例如學習魏學洢的《核舟記》時,筆者選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并結合文本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將文中畫面按照說明的順序,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興趣盎然,紛紛動起手來,整個課堂氣氛因此表現得十分熱烈。最后,選擇一組代表展示給同學看并作總結發言。學生在這次活動中,不僅弄清了說明順序,也理解了文章的重點,進而體會到了文章的主旨。
五、文化積淀,加強興趣
教材選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是前人情感的抒發、智慧的結晶。它們所要傳達的是人物的命運遭際和靈魂世界,其中透視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剛強與孱弱,甚至可以看到整個民族的癥結所在。所以文言文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要讓人文情感走進文言課堂,引起學生共鳴,培養學生興趣,從而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趣味。如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悠然灑脫;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勸諫和激勵;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超然物外的曠達胸襟和崇高的政治抱負;諸葛亮《出師表》中對先帝的知恩圖報、對蜀漢的鞠躬盡瘁。所有這些人類最崇高的思想品質無不彰顯著古人對人生、事業執著追求的人格魅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學習古人的這種思想、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六、適時激勵,發展興趣
教師在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過程中要對學生多鼓勵,要讓那些愿意花工夫學習文言文的學生嘗到甜頭,刺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言。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報以掌聲,或做出激勵性評價,這些激勵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例如學習《孔孟論學》時,筆者限時五分鐘讓學生背誦前面孔子論學的四則。時間到后,有一個平時學習困難的學生迅速舉起了手,但旋即又放下了,筆者立刻提問她,沒想到她不僅背誦得很快,而且背的非常準確,筆者抓住時機,及時地夸獎了她。幾句話,給了她無限的希望,從此她便喜歡上了文言文,學習語文的興趣也隨之增強。
七、課外拓展,延伸興趣
立足課內,強化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有效形式。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它與整個語文教學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師要有計劃地找一些符合學生閱讀心理的、與課文深淺程度相當的、故事性強、有注釋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迷上文言文。如可以選擇《小兒不畏虎》《葉公好龍》《不食嗟來之食》《指鹿為馬》等生動的小故事給學生閱讀。這些文言故事,學生在孩提時代就可能聽大人說過,或在小學讀過改成白話的課文,他們略有所知又欲得其詳,學習的熱情很快就被調動起來。課外他們就會主動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達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效果。
總之,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起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欲望。只要成功地讓學生揚起興趣的風帆,讓學生愿學、樂學,文言文學習這只“舟”必定會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