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萍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子宮肌瘤采取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診的子宮肌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而研究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兩組患者皆予以1年隨訪,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總有效率及隨訪復發率情況,并對比分析。 結果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肛門恢復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術后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隨訪復發率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開腹手術治療,同時術中出血少,而且并發癥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開腹手術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2-70-03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laparoscopy and open surgery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SUN Xiu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Methods 82 cases with hysteromyoma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l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were cure by open surgery in control group, while cure by laparoscopy in study group. In 1 year follow-up, to observe, record and analyze comparatively the operation tim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e recovery flatus time,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follow-up of the two group.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e recovery flatus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lower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ther(P<0.05 or P<0.01). 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follow-up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 which has less blood loss, fewer complications, higher safety,an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
[Key words] Hysteromyoma; Laparoscopy; Open surgery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疾病,發病原因主要在于不成熟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1]。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多發生于30 ~ 40歲婦女,其惡變率為0.4% ~ 0.8%,若進展到一定程度需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甚至子宮切除術[2-3],這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必須引起重視。從目前來看,子宮肌瘤的主要處理方式為手術治療,而以往多以開腹手術處理,住院時間長,術后疼痛明顯,容易盆腔粘連。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腹腔鏡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成熟,其在子宮肌瘤治療中顯示了明顯的優勢,有著微創與無痛及安全等特點。我院近幾年將其應用在臨床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國內關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的對比研究并不多見,為此我院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診的子宮肌瘤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入院后經B超、盆腔檢查及宮頸細胞學檢查等確診,并且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數量,同時排除惡性病變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患者、月經不調患者[4]。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年齡30~56歲,平均(42.7±5.1)歲;肌瘤數量1 ~ 3個,平均(1.8±0.3)個;肌瘤直徑3.2~5.3cm,平均(4.6±0.7) cm。研究組:年齡31 ~ 54歲,平均(42.6±5.4)歲;肌瘤數量1 ~ 3個,平均(1.7±0.4)個;肌瘤直徑3.0 ~ 5.1cm,平均(4.4±0.8)cm。兩組患者年齡、肌瘤數量、肌瘤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常規開腹入腹腔,切除肌瘤前先在子宮體部注入6U垂體后葉素,然后在肌瘤突出處切開子宮肌層,同時將肌瘤切除;肌瘤剔除后采取間斷縫合的方式將肌壁縫合并將瘤腔關閉,若患者的瘤腔過深,則要采取分層縫合,之后依次縫合腹壁。
1.2.2 研究組 本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常規消毒鋪巾,全麻后建立氣腹,將氣壓控制在12mm Hg;從患者臍孔上緣作橫弧切口(長度1cm左右),置入套管后放入腹腔鏡,對患者肝膽等臟器是否存有病變進行探查,無異常者將其體位轉為頭低腳高35°體位[5],并且在右下腹麥氏點與左側反麥氏點進行穿刺后放置手術器械,右麥氏點、左反麥氏點各0.5、1cm切口,臍孔左旁8cm處0.5cm切口;將舉宮器置入,便于更加充分地暴露肌瘤,先宮體注射垂體后葉素,于肌瘤突起最明顯處電鉤切開肌瘤假包膜至瘤體,抓鉗拉出瘤核,沿假包膜予單極電鉤切割分離肌瘤,完整剝離肌瘤,創面出血活躍處予雙極電凝止血,1-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瘤腔及子宮漿肌層。如多發性肌瘤,同法處理各肌瘤;切除肌瘤后應從左下腹切口取出,若體積過大,可予肌瘤粉碎機先粉碎[6],然后逐一取出。術畢應對腹腔進行沖洗,并仔細檢查有無滲血,無滲血則撤出手術器械,并釋放氣體后縫合腹壁切口,若有滲血則要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皆予以1年隨訪,觀察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指標(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以及總有效率與隨訪復發率情況,并對比分析。
1.4 療效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采取的療效評價標準[7]。優:術后1 ~ 2d內患者能自由下床活動,而且傷口疼痛輕甚至無疼痛;良:術后2d內患者傷口出現輕微疼痛,但臥床休息不明顯,活動時會加劇;差:術后2d傷口依舊存在明顯疼痛。
1.5 統計學分析
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要稍微長于對照組,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研究組 41 110.30±12.93 75.06±10.97
對照組 41 102.28±12.57 95.45±10.43
t 2.848 8.625
P >0.05 <0.01
2.2 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
組別 n 肛門恢復排氣時間
(h) 住院時間
(d) 并發癥
[n(%)]
研究組 41 15.26±4.27 4.68±2.17 3(7.32)
對照組 41 27.84±5.14 8.09±1.95 8(19.51)
t/x2 12.054 7.484 6.40
P <0.01 <0.01 <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組別 n 優 良 差 總有效
研究組 41 31(75.61) 8(19.51) 2(4.88) 39(95.12)
對照組 41 26(63.41) 8(19.51) 7(17.08) 34(82.92)
x2 3.51 7.61 7.61
P >0.05 <0.01 <0.01
2.4 術后隨訪復發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隨訪復發1例,而對照組術后隨訪復發2例,但兩組隨訪復發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疾病,也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發病率較高,研究顯示約為30%,而且在30 ~ 50歲女性中多見[8],其惡變率為0.4% ~ 0.8%。本病治療包括藥物與手術治療,但藥物治療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僅能短期內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此現代醫學認為治療子宮肌瘤以手術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9]。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兩種,其中傳統開腹手術有著創傷大、術后康復慢及術中出血量大等弊端;腹腔鏡手術則屬于近十來年發展迅速及廣泛應用開來的微創技術,優點是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病率低、住院時間短、出血少、術后粘連少,且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效果;缺點是費用高、小肌瘤殘留、對術者要求高。已經成為子宮肌瘤患者保留子宮最為理想的手術方法[10]。
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接診的子宮肌瘤患者8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而研究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與隨訪復發率上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研究組在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上皆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本次研究所得結果與同類研究相似,如劉麗萍等[11]學者在其研究中將95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48例)與對照組(47例),其中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而實驗組采用腹腔鏡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皆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皆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隨訪12個月,統計復發率可知,兩組無一例復發,復發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有廣泛適應證,對肌瘤數目、大小及位置基本無大的限制,而且研究顯示對于多發性或子宮增大大于孕12周的子宮肌瘤患者采取開腹手術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但該術式有損傷嚴重與術中出血量多等缺陷,特別是子宮肌瘤數目多而且大,則極易引發盆腔粘連,而且會對術后受孕產生影響[12]。腹腔鏡手術雖然適應證稍微窄一點,但相較于傳統開腹手術有著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及安全性高等優勢,而且不會影響患者術后受孕,大大減少了子宮全切幾率,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同時,本次研究患者皆予以12個月隨訪,隨訪結果顯示41例患者中僅有1例復發,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患者術后恢復期并未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從而導致了恢復效果受到影響所致。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開腹手術治療,同時術中出血少,而且并發癥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華,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9):669-673.
[2] 王愛芬,李蔚心,張建亞,等.懸吊式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152-153.
[3] 王建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3,10(11):1808,1810.
[4] 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16(7):852-853.
[5] 張紅,王仕明.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后生活質量的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1):51-52.
[6] 張瑞,汪濤.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6):954-956.
[7] 鄧麗.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3):3583-3584.
[8] 王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4,8(2):222-223.
[9] 周彥.腹腔鏡剝除與開腹剝除子宮肌瘤的臨床配對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7):859-861.
[10] 唐靖,蔣蕾.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9):82-83,86.
[11] 劉麗萍,鄒偉波.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對比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6):792-794.
[12] 林建國,何恒君.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近期臨床療效及組織損傷程度觀察[J].河北醫學,2014,9(8):1256-1258.
(收稿日期:2014-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