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彤
小時候看《白毛女》,好長時間好奇她的一頭白發。大人們的解釋是,喜兒一直藏在山洞里沒有鹽吃。鄰居一個小女孩兒一聽就進了廚房,抓了一把鹽直奔她年逾古稀的奶奶,想要見證一次吃鹽烏發的奇跡……后來才知道,那是文學夸張。從醫學上講,喜兒的一頭白發更該歸結于精神折磨,和伍子胥的白頭成因相似。因為在中醫里,精神折磨就是最嚴重的傷腎方式,白發是腎氣受傷乃至生命早衰的證據。
鹽在中醫里是入藥的,但并不提倡多吃,這點和西醫相同,因為鹽有增加血壓的后患,在中醫的觀念中咸多容易生濕。所以中醫只是借助鹽的溫性調和藥物、食物的寒意,這點可以看中國最經典的鴨子吃法,一是“烤鴨”,一是“鹽水鴨”。因為鴨肉是寒性的,用鹽水腌制等同于用火烤制,之所以只有這兩種做法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它們在兼顧了美味的同時,牽制住鴨肉寒性,補短揚長了。
溫性的鹽入腎經,因此鹽有遇火即爆的陽性品質,所以,適度的咸味才可以強健腎氣。人們把喜兒的白發歸結于無鹽可吃,也是從另一個角度證實,凄慘的喜兒被命運折磨得腎氣早衰了。
很多名廚都說過,天下的唯一美味就屬咸味,這其實指望的是鹽具備的點睛之力,它能使蓄勢的味道一觸即發,而且保有經得起回味的強度和耐力。
我有個同事去新加坡工作,剛到那兒的時候興奮無比,安逸、溫暖、富足、寧靜是她興奮的全部原因。半年后,她卻突然鬧著要回來,原因居然同前,還是安逸、溫暖、富足、寧靜……這些曾經讓她欣喜的優點開始渙散她的氣力,就像沒有加鹽的飯菜,雖然原料精良,但缺了最有滲透力的那一種。
這同事出身貧苦,有過被坎坷錘煉過的青春,對生活的滿意度有很高的期望。她對安逸生活的不適應,有點像為了控制高血壓,讓一輩子口重的人改吃寡淡的食物,那種善意改變也是種折磨。
其實,苦難就是生命里的鹽,之所以現在雄風日下,男人女相,和安逸和寧靜有很大關系,那也是一種無鹽的結局。
編輯/天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