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敏
妊娠梅毒致死胎23例臨床研究
蔡華敏
目的 探討妊娠梅毒致死胎的臨床特點,減少梅毒對胎兒的危害,降低胎兒臨床死亡率。方法 選取23例妊娠梅毒致死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 在同期所有致死胎患者中,妊娠梅毒死胎所占比例為8.85%(23/260),占所有妊娠梅毒患者25.56%(23/90),占收治分娩患者0.12%(23/19170)。妊娠梅毒可導致胎兒多處器官病變,常見有肝脾腫大、胸腹水、胎盤病變和皮膚病變等。結論 孕前、產前健康檢查對妊娠梅毒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防止妊娠梅毒性死胎,至少應在孕20周前給予抗病毒治療。
妊娠梅毒;死胎;先天性梅毒兒
梅毒是高度傳染的性傳播疾病,妊娠梅毒是指梅毒患者妊娠或妊娠期感染梅毒,其中梅毒螺旋體(Tp)能通過胎盤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并進一步引發早產、流產、死胎或胎傳梅毒兒等嚴重不良后果[1]。因此,對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應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免造成嚴重后果[2]。為探討妊娠梅毒性死胎的臨床特點及臨床治療和預防措施,本研究對23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紫荊婦女兒童醫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2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產婦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經患者和院方同意后調取并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研究對象中初產婦12例(52.17%),經產婦11例(47.83%);年齡18~33歲,平均年齡(27.1±3.0)歲;其中已婚20例(86.96%),未婚3例(13.04%);職業:工人8例(34.78%),農民11例(47.83%),待業4例(17.39%);妊娠合并梅毒發病情況:2011年4例(17.39%),2012年6例(26.09%),2013年6例(26.09%),2014年7例(30.43%)。所有患者均為單次妊娠?;颊邅碓壕驮\時3例(13.04%)胎動減少,3例(13.04%)腹痛并有陰道不規則出血,17例(73.91%)胎動徹底消失,胎動消失時間1~31 d,平均時間(10±6)d?;颊呔唇邮苷疆a檢,直到出現上述癥狀后來院。
1.2 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3]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梅毒性胎死宮內的診斷標準,其中胎死宮內診斷標準為[4]:死胎為妊娠滿孕20周至臨產前胎心音消失,胎兒死于宮內。妊娠梅毒診斷標準為:妊娠期間孕婦血清學檢查USR和TPPA均顯示陽性。
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及子宮等器官病變;高血壓、糖尿病、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蟲、風疹患者;有放射性接觸史和遺傳病的患者。
所有研究對象均為Ⅱ期隱性梅毒,占同期本院分娩人數14783例的0.16%;在同期所有宮內致死胎患者260例中,妊娠梅毒死胎所占比例為8.85%(23/260);占同期所有妊娠梅毒患者25.56%(23/90)。占收治分娩患者0.12%(23/19170)。死胎發生時間最早為23+2周,最晚41周,平均28.7+1周。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胎死宮內后方確診,其余3例于死胎前確診,均于35+5周確診,及時予以抗病毒治療,最終死亡。
于胎死宮內后進行引產,并對死胎進行解剖,結果發現,胎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胎兒多伴有肝脾腫大、胸腹水、胎盤病變(水腫、壞死、局灶性糜爛)和皮膚病變(脫皮、水腫、水皰)等損害,此外部分患者伴有羊水過多或過少。
伴隨梅毒發病率的增加,育齡婦女感染梅毒的人數也在上升。妊娠梅毒的感染和孕婦自身的文化水平、職業、配偶以及年齡等多種因素有關,高發于文化水平低、工作不固定的年輕孕婦。2004年本院收治第1例分娩孕婦感染梅毒螺旋體,此后,妊娠梅毒患者數量逐年增加。2010年美國國家疾控中心梅毒治療指南中提出:所有妊娠婦女第1次產檢時必須檢測血清梅毒抗體,對陽性人群進行針對性分期治療[4]。
梅毒螺旋體對胎兒具有嚴重而廣泛的危害。經電鏡檢查發現,其可穿過孕婦胎盤障礙感染胎兒,并進一步引起早產、流產、死胎或先天梅毒兒。梅毒螺旋體感染后的胎盤一般較大且蒼白,稱之為蠟樣胎盤[5]。蠟樣胎盤絨毛血管發生炎癥,間質細胞增生,引起血管腔閉塞,并進步導致胎死宮內。孕婦感染梅毒后,從妊娠第6周開始就可能發生由梅毒螺旋體導致的流產。此外,相關文獻顯示,梅毒螺旋體胎兒心、肝、腎等多處器官具有損害作用,死胎多存在廣泛的器質性病變。臨床表現為肝大、貧血、血小板缺乏以及轉氨酶升高,這些病變可能會進一步加速胎兒死亡。
早期診斷對預防和治療妊娠梅毒具有重要的意義,通常胎傳梅毒都發生于妊娠16~18周之后,早期診療可以有效地控制早產、死胎的發生,降低新生兒先天梅毒的概率。此外,應加強產前身體檢查,行PRP、TPP檢查,并對死胎進行解剖,探討胎兒的死胎原因,多與梅毒致臍帶病變有關。故應加強對患者的產前篩查,并及時給予正規的抗病毒治療。密切觀察足月妊娠患者,發現早期終止妊娠也是預防死胎發生的重要因素[6]。本研究結果顯示,死胎平均發生時間是孕期第28.7+1周,發現胎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害,部分患者伴有羊水過多或過少。
青霉素是治療妊娠梅毒的首選藥物,療效確切,且其通過胎盤對胎兒進行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研究表明[6],及時給予患者足量、足療程的青霉素可以有效地阻斷妊娠梅毒模樣傳播。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難以通過胎盤屏障,臨床療效較差,臨床應用較少[7]。
人體是梅毒螺旋體的唯一傳染源,可經性途徑、血液途徑、體液途徑等傳播。發生在妊娠期的梅毒感染均可垂直傳播,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系統感染胎兒,出現胎兒梅毒和新生兒梅毒。妊娠梅毒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阻斷經母體的垂直傳播,起到臨床癥狀和血清學檢測均治愈的目的,避免出現先天性梅毒兒[8]。
綜上所述,妊娠婦女定期進行產檢,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已經發現感染梅毒的妊娠期婦女要做好定期產檢、規范治療以及隨訪,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結局以及胎兒預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兒的發生。
[1] 葉海雅.妊娠期梅毒329例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11):1165-1167.
[2] 譚中榮,譚文立.妊娠梅毒致死胎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3(3):167-168.
[3] 張榮,闞乃穎.妊娠期梅毒的臨床結局[J].安徽醫藥,2012,16(2): 192-193.
[4] 劉冬先,徐昌敏,嚴小楓,等.妊娠梅毒58例流行特征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19(8):926-929.
[5] 李麗,劉敏,王芳,等.妊娠合并梅毒121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1(29):4087-4089.
[6] 師金川,喻劍華,陶承靜,等.妊娠梅毒引起死胎1例[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19(7):537.
[7] 王效梅,白淑芬,楊立新.206例妊娠期梅毒患者的妊娠結局分析[J].現代醫學,2013,19(8):5667-5669.
[8] 譚潔,凌靜,崔毓桂,等.妊娠梅毒患者圍生結局和臨床治療分析[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4,33(1):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13
廣東 510288 廣州紫荊婦女兒童醫院 (蔡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