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辛
(黑龍江省明水縣人民醫院 黑龍江綏化 151700)
早孕期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及病理特點分析
柳辛
(黑龍江省明水縣人民醫院 黑龍江綏化 151700)
目的:對早孕期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臨床及病理學特點進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式,對從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來我院進行剖宮產瘢痕妊娠的患者中選出92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其中有89例患者采用的是在超聲檢測設備的監控下,利用腹腔鏡技術對患者的患病部位進行電切;而另3例患者則是僅在腹腔鏡技術下進行患病部位的楔形切除。對兩組患者的患病部位進行檢驗分析,了解其病理學特點,并同時對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的患者均為瘢痕妊娠患者,其臨床特點以陰道異常流血為主。病理學特點主要包括子宮內平滑肌組織不完整、各細胞之間不存在較為緊密的連接、組織間有間隙、有絨毛組織存在于間隙之間。結論:瘢痕妊娠的患者,其病理學特點有著較小的差別,主要與組織間間隙有一定的關系,根據患者不同特點確定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剖宮產瘢痕妊娠;臨床特點;病理學特點
瘢痕妊娠是一種在臨床上比較危險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分娩過程中采用剖宮產的方式而產生的瘢痕,而在再次妊娠時,受精卵或胚胎著床于瘢痕之上造成的,其對于妊娠女性的危害十分大,容易引發子宮出血或破裂,嚴重時危及生命[1]。
1.1 一般資料
本文分析的對象是從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選出的92例瘢痕妊娠的患者病例,其中患者年齡從21歲至38歲不等,平均年齡為(28.13 ±1.21)歲,其中第2次妊娠的患者有71例,有2次以上妊娠經歷的患者為21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停經時間從41d至161d不等,平均停經天數為(59.21±3.72)d,根據對患者的調查顯示,患者距離上次妊娠結束的時間從8個月至13年不等,平均時間為(5.17±1.23)年。經過對患者的檢查后可以看出,92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子宮出現少量出血癥狀,另7例患者子宮內則出現大量出血癥狀,經確診92例患者均符合早孕期剖宮產瘢痕妊娠判定標準。
1.2 方法
本次分析采用的是回顧式分析方式,其主要是對92例患者的病例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對患者的臨床特點和病理學特點進行分析,了解相關治療和診斷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主要以血液中的HCG值判定患者是否出現妊娠情況,并同時利用陰道彩超檢測方式檢查患者子宮內是否具有瘢痕,受精卵或胚胎是否已經在瘢痕處著床,然后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癥對其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對于治療方法的選擇有以下幾點標準進行參考:其一,當患者的瘢痕直徑不超過20時,或者瘢痕已經開始向子宮內部進行延伸,此時為患者采用電切術。在手術前,先要為患者注射35的間苯三酚,這樣可以保證患者的子宮處于松弛狀態[2]。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要為患者進行葡萄糖溶液的注射,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在進行手術時,如果電切刀導致患者子宮內出血,則需要立即為其采用電凝止血方法,以免血液影響視野,導致手術失誤;其二,如果檢查后發現患者的病灶直徑超過20,但低于30,則可以為患者進行腹腔鏡技術支持下的電切術。醫生可以通過腹腔鏡對患者病灶有一個充分的觀察;其三,當患者的病灶直徑超過35,同時在超聲檢查下發現其子宮下段已經出現了變薄的癥狀,則就要利用楔形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利用可吸收性縫合線為患者進行縫合,同時利用抗炎癥藥物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3]。
經過對患者病例的分析后可以看出,92例患者中有85例患者子宮出現少量出血癥狀,另7例患者子宮內則出現大量出血癥狀。其中有35例患者具有無痛性陰道流血癥狀,具有痛感的陰道流血患者為12例。同時根據手術結果對超聲學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對于剖宮產瘢痕妊娠檢測的準確率為86.96%(80/92)。
92例患者的臨床特點主要以陰道流血為主;其臨床特點以陰道異常流血為主。病理學特點主要包括子宮內平滑肌組織不完整、各細胞之間的不存在較為緊密的連接、組織間有間隙、有絨毛組織存在于間隙之間。而根據分析顯示,具有外生型瘢痕妊娠中出現組織間隙的幾率要遠高于內生型瘢痕妊娠患者。
在臨床調查中可以看出,剖宮產后的瘢痕妊娠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其一就是子宮組織間隙間的絨毛已經深入到了瘢痕的內部,胚胎在位于子宮基層的部位開始發育和生長,這種情況下,孕婦很容易在懷孕早期即出現子宮內出血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子宮破裂,對于患者的危險性較大,臨床將這類情況稱之為外生型瘢痕妊娠;其二,子宮組織間的絨毛沒有深入瘢痕內部,胚胎是在子宮腔內部進行著床、發育和生長的,這種情況下的患者在懷孕早期沒有任何異狀,很可能被忽略,進而進入懷孕的中后期。而在中后期時則可能會引發孕婦出現子宮內出血或子宮破裂的情況,這類患者在理論上是可以等到胎兒足月進行二次剖宮產術生產,但由于其危險性較大,甚至可能引發剖宮產時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因此在臨床上醫生也不鼓勵這種病癥的患者進行分娩,在臨床上將這類病癥稱為內生型瘢痕妊娠。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有40.22%的患者出現了內生型瘢痕妊娠癥狀,而有59.78%的患者出現了外生型瘢痕癥狀。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進行剖宮術生產之后,患者一般會在2-5年內出現再次妊娠的跡象,結合女性最佳妊娠時間進行分析顯示,一般在27 -34歲之間的女性出現瘢痕妊娠的幾率較高。而在臨床上利用超聲影像學檢測的方法,其正確率可以達到86%以上。不過目前醫療技術下還無法對瘢痕妊娠形成的原因進行詳細解釋,僅能推測其與女性子宮內膜改變等因素有關[4]。
[1]趙世能.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192例分娩方式探討[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11(02):146-147.
[2]楊清,樸曙花,王光偉,等.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瘢痕妊娠64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02):89-92.
[3]黃麗萍,梁叆琳,劉輝.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治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06(02):139-140.
[4]向陽.關于剖宮產瘢痕妊娠的分型與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3(06):401-404.
R714.12
B
1009-6019(2015)11-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