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桂君
(唐山市衛生干部進修學校河北唐山063000)
案例教學法最早應用于哈佛大學,在二十世紀末期開始逐漸應用到醫學教育的領域[1]。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或者事件為題材,督促學生對現實的情景或者題材進行思考和討論,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索能力。逆向案例法是對案例教學法的進一步發展,它是案例教學法和逆向教學法的完美結合[2]。案例教學法有助于促進學習理論聯系實際,靈活應用所學的醫學知識解決實際的臨床問題;逆向教學法采用從果到因的逆向分析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做出突破和創新,因此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應用逆向案例法有重要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
逆向案例法一般情況下分為四個基本步驟。第一,介紹病例,教師要在課堂開始之前選擇比較典型的病例,然后通過病例的介紹來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的內容中,并注重激發他們的興趣。第二,討論病例,教師要根據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和學生一起對案例進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第三,總結知識,教師要在對案例進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總結出抽象的醫學知識和醫學理論。第四,觸類旁通,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擴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某男性,51歲,因為惡心和腹脹而住院。體格檢查:肝病面容、腹水、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以及蜘蛛痣等表現;通過實驗室檢查發現該男性的肝功能有改變通過血清檢查發現該男性的乙肝兩對半為小三陽。根據患者的種種臨床表現可以初步診斷為乙肝。患者出現蜘蛛痣癥狀的原因大致如下: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對人體分泌的性激素進行調節和滅活,尤其是人體的性器官所產生的雌性激素,必須通過肝臟才能夠減弱活性,如果肝臟產生了病變,那么就會引起肝臟調節和滅活能力的下降,導致雌性激素在人體內大量堆積,日積月累就會引起人體小動脈的擴張,從而導致蜘蛛痣現象的發生。乙肝的病癥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因此在對乙肝進行治療時要注意抗病毒和護肝。由上述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這個臨床疾病的診療過程中體現了逆向案例法:臨床表現→判斷病因→基礎理論→治療方法。
逆向案例法把枯燥的理論灌輸變成了一種模擬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完成對疾病的診治工作,問題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每當教學幫助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后,學生就從中體驗到了無比的樂趣,每當學生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探索。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逆向案例法已經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對基礎醫學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92%的學生認為逆向案例法是切實可行的,而且認為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模式。
逆向案例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注意緊扣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素質,激發學生熱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運用逆向案例法對學生進行基礎醫學的教學時,要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另外,要保證所選擇的案例緊扣教學內容,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同時,能夠牢記基礎的醫學知識,弄清楚醫學知識與臨床運用的結合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運用逆向案例法對學生進行基礎醫學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3]。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從案例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才能使他們有參與討論的興趣和熱情。另外,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層次地展開討論,同時要注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獨特的見解。最后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逐一進行解析,并作出最終的評價,這樣既能夠對學生的錯誤和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通過實驗研究表明,逆向案例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注意緊扣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素質,激發學生熱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逆向案例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進行推廣應用。
[1] 方會龍,段小毛,王俊杰,黃煌,唐偉軍,楊志英,陳福春,陽帆,曹艷華.逆向案例法在成教本科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0,03(3):141-143.
[2] 張曉妍,李鳳華,劉新宇,王碩,惠麗超.逆向案例法在內分泌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2013,33(1):144-145.
[3] 曾焱華,朱翠明,趙飛駿,吳移謀.逆向案例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1(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