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宇 劉愛平
生殖健康咨詢服務與醫學心理學驗案舉隅
靳宏宇 劉愛平
總結在開展生殖健康咨詢工作中的經驗體會,并用典型咨詢案例闡明醫學心理學在生殖健康咨詢中起著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提示在生殖健康咨詢崗位上工作的衛計技術服務人員應掌握心理學知識、技能并應用于生殖健康咨詢服務。
生殖健康咨詢;醫學心理學;心理疏導
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以及醫療服務專業化、職業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醫療服務已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做為適應醫療服務模式轉變內容之一,2007年生殖健康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應運而生,生殖健康咨詢服務工作在衛計系統廣泛且深入開展。
生殖健康咨詢具體的講就是性與生殖健康綜合咨詢,是在生殖健康及相關的健康服務中,服務人員針對服務對象提出的性與生殖健康的問題與困惑,通過與服務對象的交流,確定服務對象的一般需求,探究服務對象的深層次需求,評估其相關的知識、態度和能力,幫助服務對象認識風險的種類及其風險程度,讓服務對象做出知情自主自愿和可行的性與生殖健康相關的決定,并幫助服務對象制定執行這些決定的可行計劃,這一過程就是性與生殖健康綜合咨詢[1]。
醫學心理學做為心理學分支,是在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是心理學和醫學相結合的一門科學,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規律的科學。人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與疾病,不僅與自身的軀體因素有關,而且也與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因素有密切聯系。臨床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證明,有害的物質因素如藥物、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質等能夠引起人的軀體疾病,不良的心理因素也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心理因素與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或作為身心疾病的治療手段[2]。
本研究發現:生殖健康咨詢的服務對象健康問題基本特征與傳統醫療服務不同,就診咨詢的人群往往兼有3個方面的特點,(1)有社會心理問題而無生物學疾病;(2)生物學疾病處于早期“萌芽”階段或未分化狀態且生物疾病構成相對單一,主要以婦產科、男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為主;(3)咨詢者為行為主體,以生殖健康、生殖保健問題為主要內容,知情、自主、自愿選擇執行決定。生殖健康問題在器質性生理病變的基礎上,由于涉及個人隱私、難以啟齒,往往都伴隨著一些精神心理成分,甚至部分生殖健康問題的引發主要原因是心理層面的因素導致的,例如避孕措施的選擇、藥物和人工流產、不孕不育、優生優育、五期保健等問題的咨詢,咨詢者由于社會、家庭、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造成心理層面或多或少存在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諸多認知、情感及意志行為的心理障礙[3],因此掌握醫學心理學知識、借鑒心理咨詢技巧、開展生殖健康綜合咨詢服務至關重要。
生殖健康咨詢服務工作離不開醫學心理學。如通過REDI(瑞迪)或GATHE(聚焦)框架,運用提問、共情、釋義等咨詢技巧開展生殖健康咨詢為咨詢者書寫咨詢記錄建立生殖健康檔案時,生殖健康問題與咨詢者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家庭情況、家庭成員健康狀況、患病狀況等內容息息相關,尤其涉及個人隱私難以啟齒的性健康狀況的提問調查更為敏感、關鍵[4-5]。因為存在危機的家庭狀況以及觸及性健康“難言之隱”的咨詢者心理因素往往直接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傷害而出現軀體癥狀,成為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生殖健康咨詢過程產生“阻抗”的主要來源[6],以下是本研究遇到并處理的咨詢案例,借以說明。
2.1 咨詢案例1 某女,36歲,因房事性交疼痛前來咨詢。主訴:婚后育有一子后采用節育環避孕。多年來先后帶器妊娠意外懷孕3次,人工流產3次,曾咨詢適合的節育措施而改用外用措施(安全套)避孕,從第3次人工流產后,夫妻房事時下體干澀、疼痛,逐漸出現看到丈夫時就莫名的緊張,房事時四肢冰冷、盜汗、性交疼痛,經常性聯想3次人工流產的痛苦,害怕再次意外懷孕,對性生活愈發的冷淡厭惡,甚至有時聽到丈夫的聲音都出現焦慮、恐懼情緒,自疑有婦科及精神疾病,夫妻因此有爭吵對今后的家庭生活較為悲觀。通過到多家醫療機構較全面的體格檢查,結果除宮口松弛、子宮輕微畸形(宮腔略大)、個體對痛覺敏感外,未發現其他的嚴重器質性病變,但患者房事時四肢冰冷、盜汗、性交疼痛等癥狀、體征卻沒有明顯改變,甚至自覺癥狀越來越重。
依據醫學心理學分析,趙某生理上的疼痛引起自身緊張、恐懼的心理應激反應,導致房事時陰道平滑肌緊張收縮、性腺抑制、汗腺分泌等自我防御保護機能出現,表現為四肢冰冷、盜汗、性交疼痛等軀體癥狀;心理上趙某將造成3次生理上遭受創傷疼痛的原因,在無意識(潛意識)狀態下通過移情效應歸因到丈夫;只要感知到丈夫此種心境不斷強化,軀體反應也愈發強烈,應屬于心理學范疇的“特定環境”恐懼癥[7-8],如果不及時加以心理疏導,很可能破壞其身心平衡,加重原有病癥或引發新的身心疾病。
根據本案例的特點,需要對趙某夫妻雙方提供咨詢服務,按照REDI(瑞迪)框架為夫妻雙方營造和諧的氛圍,探究夫妻雙方身心方面共同和各自特有的需求,根據需求提供生殖健康避孕節育知識咨詢,講清帶環多次脫落原因、各種避孕措施優缺點、建議采取適合本人的措施,在醫師的指導下幫助其知情自主選擇避孕措施并制定更換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懷孕的執行計劃,完成“治標”的咨詢目標[1];在本案例實施生殖健康咨詢4個具體步驟中,應針對心理因素形成的“恐懼癥”,運用醫學心理學知識、心理咨詢技能(支持性心理治療、系統脫敏法、認知行為療法等[8]),輔助治療疼痛的藥物療法(心理暗示作用[7]),通過肌肉松弛、認知的改變、心理阻抗的消除的訓練,藥物輔助治療以及教授其丈夫配合心理治療的方法,逐漸消除意外懷孕、疼痛等恐懼、焦慮情緒和軀體反應,幫助咨詢者走出認知誤區、矯正不良行為習慣,對環境變化做出良好適應能力,達到自我身心功能平衡,實現“治本”的咨詢目標。此案例每周咨詢兩次共5周,隨后每月隨訪2次,咨詢者3個月左右上述癥狀已基本消失,自信心增強,情緒穩定,工作生活逐步恢復常態,社會適應良好。
2.2 咨詢案例2 某女、軍屬、25歲、新婚,因選擇采取何種避孕節育措施而焦慮、失眠、頭痛、乏力1個月有余到中心軍嫂門診咨詢。主訴:新婚后因工作生活繁忙,準備1~2年后要孩子,曾咨詢適合的避孕節育措施后認為,使用避孕套等多種外用措施避自覺“麻煩又不保險”、口服避孕藥“容易漏服又發胖”、上環手術“怕疼還可能腰痛月經不正常”,由于避孕方法多樣而且各有優劣,一時難以選擇又怕意外懷孕損傷身體出現失眠、頭痛、焦慮等癥狀。
心理學認為適度焦慮是人的正常情緒之一,對工作、生活有促進作用[7]。人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程度上都會出現焦慮,但區別正常與異常的選擇焦慮,是看一個人在兩難時能否自主決定。本研究采用GATHER(聚焦)框架6個步驟(問候、提問、講述、幫助、解釋、隨訪)進行咨詢[9],通過熱情問候、開放式提問、關注傾聽、共情等方式,引導張某主動講述搜集相關材料、建立完整咨詢檔案的交流溝通過程中發現,“小到吃飯、穿衣、購物,大到畢業、考研、找工作、結婚”都要經過苦思冥想、反復斗爭、過度權衡利弊一番,選擇越多越發無從下手而焦慮不安。張某不能選擇的焦慮,就是在選擇時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且因拖延了時間而又加重焦慮,或者即使作了選擇性決定,之后又產生因對選擇對不對的懷疑而陷入懊惱,結合醫學心理學知識分析認為,張某癥結不在于行為上“選什么”,而在于心理層面“想什么”和“怎么想”的認知、情緒問題,其癥狀符合神經癥中選擇焦慮癥的特征。選擇焦慮癥形成的原因是發生于嬰兒時原始信任遭到損害。但除此之外,具有焦慮人格的人所處的環境很可能還是一個高標準嚴要求,或是充滿競爭風險性的環境。這種環境下,人的內心總體驗著緊張、疑慮、害怕等不安全感,其“高標準嚴要求”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對自己的要求[10]。
因此對張某的生殖健康咨詢過程中心理治療更為關鍵。(1)通過心理分析法與張某進行交談,聽患者的傾訴,找出焦慮原因,讓患者自己去認識,提高自知力,對自身不良個性有自知之明,以理性的態度對環境作出健全的反應;(2)運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給予張某以關心、愛護、安慰、支持、鼓勵、啟發和教導。真誠、耐心、同情、理解的態度,以及一些明智的可供選擇的應付環境的策略,大大減輕張某的焦慮;(3)根據張某癥狀輕重可選擇藥物或食物療法輔助。經過生殖健康檢查和多次生殖健康綜合咨詢,張某選擇長效、簡便、可逆、疼痛及出血發生率較低、脫落率低的花式宮內節育器(HCu 280)避孕,選擇性焦慮癥狀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張某還制定了每月隨訪1次的咨詢計劃,用時7個月基本消除了張某選擇性焦慮情緒,工作、家庭生活、社會交往自如、自信。
以上咨詢案例以及結合生殖健康咨詢服務人群特點可見醫學心理學在生殖健康綜合咨詢服務中有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求衛計技術服務人員開展生殖健康綜合咨詢服務工作,要加強醫學心理學知識、技能的學習,把醫學心理知識融入到生殖健康咨詢服務之中,將生殖健康和心理咨詢技能相結合及時給予咨詢者正確的心理疏導、生殖健康指導,注重身心疾病的個人防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發現并幫助有心理障礙咨詢者培養其健全的人格,教會人們鍛煉自身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適應社會環境能力。
[1] 國家人口計生委人事司.生殖健康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咨詢技能(試行)[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1:2-25.
[2] 梁萬年,費孝琴.全科醫學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9.
[3] Howard S.Freidman.李維,譯.心理健康百科全書---心理病理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55-361.
[4] 國家人口計生委人事司.生殖健康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基礎知識:試行[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1:29-62.
[5] 梁興.心理醫生對你說:46個不可不知的典型案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00-134.
[6] 鄭日昌,鄧麗芳.專業技術人員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233-234.
[7] 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2-126.
[8] 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6-86.
[9] 武俊青.聚焦框架[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13,21(8):568-573.
[10] 聞君,金波.心理醫生[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169-1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113
寧夏 753000 石嘴山市計劃生育指導中心 (靳宏宇) 武警寧夏總隊石嘴山市支隊衛生隊(劉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