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慧靜
(山西省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 山西 長治 046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癥,是腰腿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1]。臨床主要癥狀表現有:腰痛、臀部及下肢麻痛,放射性下肢痛,嚴重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手術的方法是椎板開窗髓核摘除術,病人通過有效的手術和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護理體會如下。
本組病人41 例,其中男28 例.女13 例,年齡l7 -60 歲,平均年齡42 歲。
2.1 心理護理 由于病人疼痛劇烈難忍,不能翻身坐立,病程長,反復發作,且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好,所以病人情緒低落.有焦慮,恐懼悲喪心理,擔心手術的痛苦及手術效果不理想,術后并發癥等。因此護士要與病人多交談,做好疾病宣教,向病人及家屬告之做手術的必要性及效果,并請術后痊愈病人現身說法,鼓勵病人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2.2 訓練床上大小便,訓練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術后因平臥的體位不習慣而影響大小便的排泄。
2.3 掌握病人的臨床表現如肢體疼痛及麻木范圍疼痛的性質如純痛、放射痛等。同時預防腹瀉和感冒,督促病人戒煙,以免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2.4 體位訓練 教會病人做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鍛煉動作,教會病人及家屬掌握軸行翻身。
2.5 做好術前準備 如皮膚的準備.配血.血凝系列、B 超、CT、心電圖等檢查。
3.1 生命體征檢測 病人術畢回病房后,護士及時了解麻醉方法,根據醫囑采取臥位,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每30 分鐘-l 小時檢測一次,直到平穩。
3.2 引流管的觀察和護理 為防止傷口滲血積聚造成椎管內血腫,傷口內常放置引流管,需固定好引流管道,保持通暢,防止脫落,密切觀察引流管及引流液性質和顏色。做好記錄,術后第二天拔管,48 小時引流液約l00 毫升。同時注意切口敷料滲血情況。
3.3 疼痛的護理 術后48 小時內傷口疼痛明顯,可根據醫囑肌注強痛定注射液,和病人多交流分散病人注意力而減輕疼痛。
3.4 雙下肢肢體的觀察 術后注意觀察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的情況,如發現雙下肢不能活動、感覺消失,說明是椎管內出血壓迫脊髓所致,應立即報告醫生行手術探查。
3.5 預防褥瘡 平臥硬板床,術后6 小時后開始翻身,方法是先將病人雙下肢屈曲,一手托肩,一手托臂,雙手協助病人慢慢轉動成側臥位,以后每隔3 小時翻身一次。
3.6 留置尿管的護理,留置尿管期間,保持尿管通暢,每天用O.5% -O.6%碘伏尿道口護理二次,三天做尿常規檢查一次,7 天做尿培養一次。一周后拔出尿管。病人排便困難者,除合理飲食外,指導病人每天按摩下腹部,適當用開塞露或用潘瀉葉5 克泡水當茶服用以解除便秘。
3.7 飲食的護理指導 術后6 小時可進流質,如蛋湯、米湯等,次日可進普食。鼓勵病人進高蛋、含維生素豐富的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3.8 預防感染 術后相應一段時間根據醫囑按時給予抗生素應用,換藥時注意傷口的情況。以防傷口感染.
4.1 腰椎間隙感染的觀察 一般于疼痛解除1 周后如出現嚴重腰疼,腰肌痙攣,偶有腹脹,雙下肢不適,伴有低燒,白細胞稍增多,血沉明顯增快[2]。應專慮腰椎間隙感染,立即報告醫生。
4.2 硬膜外血腫的觀察如術后2 -3 天下肢或肛周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應立即報告醫生。
4.3 神經根水腫、粘連的觀察:如術后出現原麻木區和疼痛區不消失或較前加重,夜間疼痛加重,應考慮到神經性水腫、粘連的可能,立即報告醫生。
5.1 病人術后麻醉消失即可協助病人做直腿抬高訓練,2 天后可自行直腿抬搞,協助屈膝,屈髖活動。
5.2 術后2 周開始做腰背肌鍛煉以增加腰背肌的肌力及脊柱的穩定性。具體方法有五點最支撐法和三點支撐法。五點支撐法:病人仰臥、用頭部、雙肘及兩足撐起全身,使背部盡力騰空后伸。三點支撐法;讓病人用雙手及雙足持在床上,全身騰空,呈一拱橋狀。術后2 周拆線,帶軟腰圍離床。臥床4 -8 周左右,離床活動。2 -3 個月從事輕體力工作,3 -6個月避免腰部負重,逐漸恢復原工作。
通過41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的手術前后護理,體會到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需要護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認真、細致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仔細觀察,認真護理,采取認真的功能鍛煉,才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促進了病人早日康復,并取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1] 安紅.外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56.
[2] 石道原.脊柱外科手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