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大批中小城市涌起,它的歷史街道、社會習俗、文化景點等都是一個城市記憶的構成要素。各大城市的高校對于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高校是傳授知識文化的寶地,因此城市中高等學校對于所屬城市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城市記憶的重要體現。在我國,許多城市都有特有的高校,而高校的建筑設計也傳承了所屬城市特有的自然、經濟和文化特征。而雕塑作為建筑中的代表,以其內涵豐富造型獨特而廣受城市及高校喜歡,因其不可磨滅性及占地面積小,而成為一所高校的代表性建筑,對永久性保存城市記憶具有深遠作用。
一、城市記憶的內涵及現狀
1.城市記憶的內涵
城市記憶是人們對于一個城市的文化、經濟、環境等構成要素所具有的美學特征所形成的集體記憶。城市記憶具有傳承性、獨特性以及情感性。目前,社會各界對于城市記憶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但對于城市記憶尚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明確的定義。
2.城市記憶的現狀
城市記憶的對象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同時具有想象和回憶兩種形式,可以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角度來審視城市建筑物。現代高新技術不斷發展,雖然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城市的更新發展,但同時其對城市記憶的削弱更為突出。在城市的變遷中,人們不計后果的毀滅城市建筑,不斷推陳出新,遺忘傳統,使大量具有特殊意義及城市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和建筑物毀滅,致使城市原形遭到破壞,城市記憶遭到削弱。
在城市記憶的眾多構成要素中,建筑是其重要的特征,而各具特色和內涵的實物檔案雕塑作品也是舉足輕重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的提高,現代化、全球化以及信息化都與城市記憶產生了沖突,在現代化、信息化及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的城市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行,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建筑、雕塑都在不斷消失。我國的城市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變得大同小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對策,中國的城市將不可避免的失去其特色,丟失自己的記憶。
二、高校代表性雕塑與城市記憶的關系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圣地,是知識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紐帶,同時是一個城市經濟文化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而高校檔案館通過搜集、整理、保存及查閱各種信息為城市文化的保留與傳承提供了重要基礎,高校檔案館記載了高校的重要事件,同時高校本身是一個城市特有的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檔案記憶”對于保留和傳承城市記憶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是文化的載體。然而校園環境是傳播知識,建設政治、文化、技術的重要基礎和載體,同時是重要的歷史記錄。校園文化是校園的靈魂,校園雕塑恰恰就是校園靈魂的最好的表現體。高校在城市記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雕塑對于傳承城市記憶舉足輕重。
2、高校代表性雕塑和其他校園物質景觀一樣,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甚至能起到呈獻所在高校文化底蘊的重要性。高校所重專業和研究領域不同,其學習氛圍也全然不同,高校的雕塑一般是依托其專屬領域而量身打造,突出了高校文化,更大層次上也代表了當地城市的文化,傳承了城市記憶。
三、高校代表性雕塑的管理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高校代表性雕塑的管理現狀
在我國,高校校園雕塑發展起步晚,建設初期,多以工農兵大學題材和領袖風范塑像為主,且地點選作高校中心廣場上,數量較少,體形高大,內涵較為單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環境雕塑成為了高校雕塑的主流,環境雕塑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融合自然環境中的水、植物等自然環境,同時結合周圍構建物的特色,使雕塑與環境融為一體,相互襯托,造景手法不斷提高。因此現代高校雕塑不僅反映了歷史發展的進程,同時彰顯了高校特色,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
(1)河北大學的《祖沖之》雕塑
為了紀念這位祖藉河北保定的偉大科學家,坐落在保定市的河北大學于1986年9月9日在圖書館的大門前,建立了祖沖之雕塑。《祖沖之》雕塑不僅以其直觀、形象的造型,同時又用藝術的方式記錄了這位所在城市的重要歷史人物,是生動的實物檔案。
祖沖之的事跡早己進入了小學教材之中,雕塑建成不久,就時常有中小學老師帶領學生排隊前來瞻仰。可見,高校的代表性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
(2)復旦大學的《驢背詩思》雕塑
復旦大學一直以追求創新著稱,它鼓勵學生要勤于思考,遇到問題應仔細研磨。大學是人類文化傳承的保壘,是人類精神的最后家園,學以致用不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大學生還應學習些其他學科的知識,以推陳出新。位于復旦大學光華樓的這尊騎驢雕塑正是體現了這種思考創新精神。
自古以來,驢子與詩人有著親密關系,史料記載,大詩人杜甫在驢背上思考人生,做詩千篇,表達了其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雕塑大家袁曉岑正是受此啟發,創作了《驢背詩思》雕塑。此雕塑以其幽清沉默、荒曠虛寂的意境,給身陷現代性困境奔波忙碌的當代人啟發,體現了思考與創新的重要性。因此這尊具體的雕塑被安放在哲學系的門前,生動地體現了復旦大學的創校精神,鼓勵學生勤于思考、積極創新。
2.高校雕塑面臨的問題
(1)高校學生及其他人員的破壞
少數高校學生人員文明素質低,對高校雕塑的藝術價值認識不足,對雕塑的保護意識淡薄,因此常在畢業拍照季出現大量攀爬、騎坐雕塑拍照現象,對高校雕塑造成了損壞。
(2)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壞
大部分高校雕塑是石質或銅質雕塑,其特殊的質材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破壞。如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空氣污染、酸雨破壞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對露天雕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
(3)學校拆遷帶來的破壞
高校隨著招生額度的不斷加大以及新校址的建設,其原有雕塑不可避免的面臨拆遷的威脅,由于拆遷技術的限制,許多珍貴的高校雕塑在拆遷過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失去了其原有的藝術屬性,甚至一些高校在拆遷過程中拋棄原有雕塑物,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重要雕塑產生了威脅。
(4)安全保障措施滯后
高校雕塑建成后,往往沒有專門的人員進行保護,其遭到破壞后權限界定不清,后續保養修復措施滯后,不能有效保護高校雕塑。
四、對如何保護高校代表性雕塑提出的建議
高校代表性雕塑不同于普通建筑物,它既具有物理壽命,同時具有特有的藝術壽命,因此對高校雕塑的保護應是動態的,應借助遷移技術來保留其物理特性,同時又要通過必要的修護和建設來保護其藝術特性。
1.加大學校文明宣傳,讓高校師生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學會欣賞雕塑藝術性,主動珍惜保護學校雕塑。積極組織學校學生開展各種雕塑保護行動,感召更多的人加入保護行列中去。
2.對于環境因素帶來的破壞,應注意加強雕塑的維護與保養,最常用的保護方法是在雕塑落成后,用蠟質、樹脂或有機玻璃等材料為雕塑上一層保護膜。對于易碎材質的高校雕塑應加固圍桿,并進行定期清洗、必要時更換損壞部分,適度補色。
3.高校應加強監督,完善管理機制,在有條件情況下應設立專門的檔案保護部門,以明確權責。
“高校記憶”是“城市記憶”的一方面,高校代表性雕塑是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最為直接真實的原始見證,不僅具有真實性、備忘性和憑證性等特征,同時具有延續高校傳統文化作用。“高校實物檔案記憶”作為高校檔案事業發展的新現象,有利于促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發展“高校檔案記憶”對于城市記憶的保護、傳承有重要作用,應加強高校雕塑保護建設工作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