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生元
腐敗是困擾許多非洲國家的一個頑疾。為了遏制腐敗事件的高發態勢,不少非洲國家近年來紛紛采取多種形式的反腐措施,標本兼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一些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的非洲國家則從反面彰顯了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盧旺達:總統帶頭公布財產
提起盧旺達,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大屠殺,畢竟那場發生在1994年導致百萬人死亡的特大慘案震驚了全世界,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然而,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的是,盧旺達這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17美元、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貧窮國家在反腐敗方面走在了大多數非洲國家的前列,而這要歸功于盧旺達有個好總統,保羅·卡加梅。
自2000年上臺以來,卡加梅對腐敗實行“零容忍政策”,尤其是對政府官員。在他的推動下,盧旺達出臺了《2020年遠景規劃》,把反腐提高到國家治理的最高層面。2003年,盧旺達出臺了防止和制止腐敗的《第23/2003號法》,規定任何人的資產如明顯增加卻無法證明其合理合法性,就被視為犯有“資產非法增加罪”,將受到法律的懲罰,這使盧旺達的反腐工作有法可依。同時,盧旺達政府建立了強有力的反腐機構“國家反腐咨詢理事會”。該理事會由國家監察員辦公室(2004年成立,職責是監督政府部門)、國家檢察署、最高法院、國家情報和安全局、國家警察署、地方政府部和司法部等部門組成。此外,政府發動公眾參與也是盧旺達反腐的一個特色,國家監察員辦公室鼓勵人們通過匿名信件或郵件舉報腐敗行為或提供線索,并在報紙和網站上定期公布反腐敗成果和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反腐方面,卡加梅本人率先垂范,不僅向公眾公布了他的財產,還從來不收禮物,生活簡樸,與他交往過的人都認為他“非常正直”。他還對他的手下實行反腐“零容忍”。2008年,他的親信、總統府財務主任杰維爾·穆仁茲因涉嫌腐敗而被調查。一年后,穆仁茲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萬盧旺達法郎(約合人民幣1400元)。卡加梅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腐敗官員必須把貪污的公款吐出來。”與此同時,幾個部長級高官也因貪污腐敗而鋃鐺入獄。除了“老虎”要打外,盧旺達政府連“蒼蠅”也不放過:南方省一個名叫泰迪的商人因向官員行賄5000盧旺達法郎(約合人民幣7元)而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款1萬盧旺達法郎。這起涉案金額并不大的案件極大地震懾了盧旺達社會各界,導致許多人都不敢腐敗,社會上的貪污腐敗現象急劇減少。
盧旺達的反腐成績贏得了國內各界和國際組織的積極評價和高度贊揚。根據“透明國際”組織的報告,2013年,盧旺達在非洲最不腐敗國家中排名第四,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50位,比其南邊鄰國布隆迪高出了100多位。同時,反腐行動有力推動了盧旺達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的報告顯示,2001-2011年,盧旺達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8.2%,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第十個國家,成功地使100多萬盧旺達人脫離了貧困。
塞內加爾:女總理強力“打虎”
塞內加爾的反腐也與一位強人有關,而且還是位女性,那就是政府總理阿米娜塔·杜爾。2013年9月,阿米娜塔·杜爾上臺時,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她是該國歷史上第二位女總理,以強力反腐而聞名于國內外。此前,她擔任塞內加爾的司法部長,發起了大規模的反腐運動,對現任和前任官員進行審計調查,結果處罰了多名腐敗的高級官員,其中包括2013年4月參與非法集資、大肆斂財6940億西非法郎(約合10億歐元)的前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之子、前部長卡里姆·瓦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許。
當然,阿米娜塔·杜爾的反腐努力離不開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的支持,后者也大力提倡反腐工作,并因此而獲得國內外投資者和國際組織的贊揚。
2013年,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的最不腐敗排名中,塞內加爾的排名由2012年的94位上升到77位,其上升幅度僅次于尼泊爾和老撾,排在第三位。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6月29日,塞內加爾舉行地方選舉,阿米娜塔·杜爾和多名政府成員在各自選區中失利。一個月后,她被薩勒總統解除了總理職務。因此,塞內加爾未來反腐將如何開展,值得關注。
某些國家:官員勾結私營企業主大肆斂財
不過,并不是所有非洲國家在反腐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有媒體認為,有些非洲國家,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礦產,但政府官員并沒有把用這些資源換來的巨額收入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衛生、教育等方面,改善民生,推動社會的發展,而是在一些不法私營企業主的幫助下,非法斂財,中飽私囊,導致國家陷入了“資源魔咒”:國家資源非常豐富,但多數國民依然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困線下邊。
有關專家注意到,這些國家的官員也曾多次表示要反腐,并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但反腐大多停留在口頭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嚴重。如在西非某國,國有石油公司的腐敗傳聞接連不斷,但幾乎沒有官員受到應有的懲罰。專家們認為,非洲國家要開展反腐工作,制度建設非常關鍵。在這方面,南部非洲國家博茨瓦納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在博茨瓦納,議會十分重視反腐工作,對政府官員盯得很緊,官員在工作中和社會交往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是“紅線”而不能碰,都有明確、公開的規定,導致官員們不敢腐、不能腐,也使一些潛在“權力尋租者”望而卻步。
同時,非洲國家的反腐執行力也是反腐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博茨瓦納的反腐結構是個獨立的調查和執行機構,不受黨派和政府更迭的影響,因此反腐比較有力,博茨瓦納的腐敗現象較少。2013年,在177個國家和地區的不腐敗指數排行中,博茨瓦納名列30位,是非洲“最為干凈的國家之一”,而且也是非洲經濟上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專家們認為,腐敗是附在不少非洲國家政府身上的一顆“毒瘤”,必須下大力清除。他們建議采取以下反腐措施:出臺更為嚴格的反腐法規;建立強有力的反腐機構;增加政府運作的透明度,尤其是增加采礦、石油、天然氣等行業交易的透明度,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創新經濟發展模式,而不是完全依靠資源經濟;吸收媒體介入;全民參與反腐;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反腐。他們表示相信,只要真抓實干,某些官員就不敢再有“大家都腐敗,我也腐敗沒啥關系”的心理,非洲國家的腐敗現象就會大大減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