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興
剛剛過去的7月,槍聲在美國的大地上不絕于耳,從月初響到了月末。
7月4日開始是美國的國慶日假期,但今年節日的氛圍卻不和諧。就在5日這一天,在休斯敦舉行的國慶派對“加勒比海音樂節”中,一名男子在會場內開槍擊中4人;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城市夜總會區,兩人爭吵引發槍擊事件,7人受槍傷;在芝加哥地區,當晚至少有21人被槍擊,使得從3日晚上開始的假期期間全市傷員總數達到36人。
國慶日假期結束后的7月9日下午,在田納西州一軍械庫中,一長期在國民警衛隊服役的士兵中彈身亡。而不到一個小時后,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的惡性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兒童。
月末,7月24日,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市郊一家醫院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28日,在紐約市曼哈頓下城,三名執法人員在逮捕一名嫌犯中遭遇槍擊受傷,嫌犯被當場擊斃。7月的最后一天,31日,在芝加哥市中心辦公大樓內,一名遭“貶”的技術服務公司前CTO開槍打傷CEO后自殺身亡。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里,美國就至少發生8起槍擊案。美國槍擊案的嚴重性世界聞名,但是,面對如此緊迫的形勢,總統奧巴馬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奧巴馬兩年控槍路
2012年12月14日是一個讓美國人記憶深刻的日子,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桑迪胡克小學在這一天發生讓世界震驚的槍擊慘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20人是5至7歲的兒童。一直以來,美國民間對控槍的呼聲不小,但這一慘案似乎才真正觸動了美國人的神經,激發全美范圍對控槍議題的新一輪爭論。對于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說,他在第一任任期中不曾真正有行動去改變美國的槍支文化,而在第二任任期,他顯示出極大地控槍的決心與勇氣。
在槍擊案發生的當天下午,奧巴馬在白宮流著淚說,美國必須采取“有意義的行動”防止槍擊案再次發生。5天后的19日,他即宣布,將任命副總統拜登領導一個團隊,負責制定一項綜合全面打擊槍支暴力犯罪的法案。
奧巴馬的行動可以說是雷厲風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3年1月16日,奧巴馬推出被稱為“20年來最嚴格”的控槍舉措,他要求國會重新推行2004年已經過期的攻擊性武器銷售禁令,并對每個購槍者進行刑事犯罪背景調查,關閉槍展銷售渠道,并通過新的管理槍支非法交易的聯邦法案。奧巴馬還宣布了23項無須國會批準的舉措,包括完善現有系統以推行背景調查,取消聯邦政府對槍支暴力的研究限制,為學校增配更多顧問以及提供更方便的心理健康服務等。
可惜奧巴馬出師不利,這項提議4月17日下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4票支持、46票反對,未獲通過。這一結果公布之后,奧巴馬立即在白宮發表電視講話,稱當天是“恥辱的一天”,這是將今后孩子們的安全置之不顧的行為。而在當時,康涅狄格州校園槍擊案遇難兒童的家長就站在他身邊。
2014年,奧巴馬卷土重來,1月3日,奧巴馬針對美國槍支管制,推出兩項行政措施。一是加強聯邦背景檢查系統。清晰解釋聯邦法律所使用的術語,防止歧義產生,并允許醫院為聯邦的個人背景檢查系統提交相關資料。二是澄清哪些人及什么原因被禁止擁有槍支,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與精神健康有關的限制。
但是,此次努力又以失敗收場。6月10日,俄勒岡州特勞特戴爾市雷諾茲中學響起槍聲,一名槍手攜帶步槍打死一名學生后自殺身亡。槍擊案發生當天,奧巴馬在一個以持槍權利為主體的網絡討論中承認,他推動控槍法案失敗。他說,這是他上任以來“最大挫折”。
“我們的槍支暴力程度無與倫比,地球上沒有哪個發達國家能容忍我們這樣的情況。所有發達國家中只在我們國家發生,而且現在達到每周一次。”他哀嘆。
控槍最大阻力
奧巴馬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他控槍最大的阻力在哪兒。
2013年4月,在奧巴馬第一次大規模推出控槍舉措之后,他知道立法會在國會陷入僵局,于是他第二次赴康涅狄格州一所大學發表演講,含淚敦促議員投票通過有關控槍法案,并呼吁美國民眾向國會施壓。但沒想到的是,就在他演說前幾個小時,一個叫做“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美國民間團體投放廣告攻擊奧巴馬是“偽君子”,還批評他的女兒享受特勤人員提供的持槍保護。
白宮雖然回應步槍協會的此舉“令人厭惡”,但實際上,奧巴馬卻對這個組織的阻攔毫無辦法。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組織,為何總統都拿它沒有辦法呢?
美國全國步槍協會成立于1871年,第一任理事長是安布羅斯·伯恩賽德,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聯邦的將軍,其創立初期的主要目的是為提高內戰時期士兵的射擊水平。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力是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1934年,為了回應當時全國槍支法的相關討論,步槍協會成立了立法司務部、“政治勝利基金”,開始從一個體育協會涉足政治領域,并籌集資金幫助支持協會立場的候選人進入國會。
步槍協會的影響力確實巨大,格蘭特、里根、小布什等八位美國總統都是它的會員。這個協會對于反槍支管制的總統都積極支持。比如說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布什和共和黨獲得了全美步槍協會的大力支持,該協會捐助的160萬美元中,有92%給了共和黨。在2012年美國大選中,現任總統奧巴馬有12%的競選資金來自全國步槍協會,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則有高達88%的政治捐助來自該協會。
所謂“吃人嘴軟”,在2001年3月連續出現校園槍殺案后,小布什認為防范學校暴力的最好手段是教導孩子們分辨是非,卻絕口不理會槍支管制組織通過新的立法來強化槍支管制的要求。
而同時,對于傾向于控槍的總統,該組織則實行打壓的手段。克林頓曾在2001年接受專訪時直言不諱,以全國步槍協會為首的擁槍組織,是民主黨在2000年大選中痛失眾議院優勢的重要原因,也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在同年總統選舉中負于小布什的重要因素。endprint
不過,美國民間也有多個反對步槍協會與支持控槍的組織,雙方幾乎勢同水火。“市長反對非法槍支”組織于2006年由時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和時任波士頓市長梅尼諾創辦,在今年4月16日,布隆伯格投入5000萬美元,促使基層網絡組織選民支持控槍行動,據路透社報道,這次行動的政治目標是強大的游說組織,包括全國步槍協會。
“布拉迪運動”(The Brady Campaign)是全美最大的控制槍支游說組織,其發起人是詹姆斯·布拉迪,白宮前新聞秘書。1981年3月30日,有人試圖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外刺殺里根,而布拉迪在事件中頭部遭重傷,此后他積極投身槍支管制運動。這個組織號召民眾向參議員呼吁,不能屈從于步槍協會的威脅。
“槍權天授”
“不是槍殺了人,而是人殺了人。”這是步槍協會對槍案的經典辯解。而反對者則認為,如果嚴加管控,使殺人犯不能輕易購買到槍,如何殺人?兩方的爭論,已經成為美國一個巨大的難題。
不管爭論如何,實際上,在美國買到一支槍確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想在美國買到槍,需要以下資格:買槍人必須是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有一至三級犯罪記錄、被定性為精神有問題的人、被開除出軍隊的人都沒有買槍資格。如果買槍人年齡低于18歲(長槍)21歲(手槍),就會受到法院限制。顧客購槍時要出示駕駛執照、綠卡或其他證明公民身份的證件,另外還必須出示最近連續3個月的賬單,如電話賬單,或者煤氣費賬單。
符合買槍資格且準備好材料后,就可以到遍布美國各州的槍支店逛逛了。美國槍店有2.7萬家,布滿美國各地,另外一些體育用品店和百貨商店也有賣槍專柜。選好槍后,按照法律出售方會讓買方當場填寫一份表格,出售方核實買方的犯罪背景情況后就可付賬。如果是比較小的店,一般正常手續完成后,付錢就給槍。
美國有的州在槍支管理上很寬松,如在弗吉尼亞州購買一支槍并不需要槍支許可證。但是如果擁有槍支許可證,就可以每個月購買一支以上的槍。像AK-47沖鋒槍和UZI微型沖鋒槍,這樣的攻擊型武器,購買時也不需要許可證。同時,人們還可以通過槍展、廣告、報紙等渠道向他人購買二手槍。這種私下交易既沒有等待時間,也沒有背景調查。事后警方想要追查槍支的下落也非常困難。
如此輕松可以擁有槍,與《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有關,其內容是“紀律優良的民兵部隊對自由州的安全是必要的,因此,人民持有并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受侵害。”16世紀,當第一批歐洲人歷盡艱辛來到美洲大陸后,面對的是惡劣的環境,不僅要和當地印第安人對抗,也要抵御英法等歐洲列強的殖民戰火。由于美國常備政府軍隊,所以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身的力量,槍支在保護自身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當1789年美國憲法的“權利法案”由國會議員提出時,“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被自然而然的寫入其中,并于1791年被批準正式生效。即所謂的“槍權天授”。
據統計,美國民間槍支數量為2.7億支,平均幾乎“人手一槍”,成為世界上私人擁有槍支最多的國家。在如此巨大的數字上,“控槍”就成了美國一個極其矛盾,且不可能實現的問題。控槍,與美利堅民族流淌的自由血液相抵觸,但是不控槍,又對民眾的人身安全有極大威脅。更何況,加上諸多利益集團的參與,又與國家的政治問題牽連,盤根錯節,美國的“控槍”之路,恐怕漫漫沒有盡頭。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