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8月3日,社長鈴木敏夫在節目中說“將解體動畫制作部門”;8月5日吉卜力發言人否認“解體”說,并聲稱這是社長戰略;而8月7日,鈴木敏夫在NHK的直播節目上更是否認了“解體”,只是戰略方向的改變。鈴木還放話說在去年9月引退的宮崎駿可能會復歸,不過不再制作長篇動畫,而是短篇。
考慮到吉卜力工作室每次爆發宮崎駿退休之類的“危言聳聽”的傳聞,都幾乎是在其影片上映期間,所以這次在《回憶中的瑪妮》上映時不徑流出的“吉卜力將解體”的消息,一開始就被我們認定為是“炒作”。即使后來它不斷被發酵,我們也未曾動搖過,因為我們一直堅信一個邏輯:一個企業能如此成功,領導人必定都是有理想有智慧的。你見過一個成功企業動不動就喊自己要完蛋了嗎?即使真的遇到危機,也會謹防外界知道這一消息,會想方設法渡過難關的。
如果說去年年底的宮崎駿退休事件是宮崎駿第5次發布引退宣言的話,那么關于吉卜力要解體的言論,也不是第一次了。我們記得上一次是在2010年,宮崎駿談到鈴木與自己商量公司未來的時候聊到了解體,但最終的結果是當年米林宏昌的處女作《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大獲成功,收賬92.5億日元票房,在吉卜力影片史上排行第六位。所以,我們早已習慣了吉卜力的悲情營銷。不過,在這種習慣之余,我們總有一種怪怪的和不妥的感覺——如果一個電影總要靠欺騙和透支觀眾的感情來贏取票房的話,這能長久嗎?其實,這種“一流的宣傳策略”恰恰說明吉卜力影片正面宣發能力的薄弱,需要頻繁靠這種手段來營銷自己也恰恰反映了吉卜力的淪落。
雖然解體的說法是炒作,是悲情營銷,但它并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謊言說多了就會成為現實。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的確是個另類。它維持高額的薪金,不以項目開始和結束為周期聘用人員而是采用長期聘用制,這些都使它的經營負荷變得很大。如果說其他公司是公司的話,那吉卜力就是家;如果說其他公司的領導是領導的話,那么吉卜力的領導就是家長。吉卜力身上體現出了日本企業很傳統的職人態度和制度關懷。但顯然,這種制度關懷已經不太適合今天的企業競爭環境。
說到底,吉卜力終究要面對的是怎么從擁有大師的烏托邦狀態,轉型到沒有大師的正常企業狀態;怎么從對大師的依賴心態,轉型到沒有大師依然能很好生存的獨立心態;怎么讓受眾既保持對大師的想念,又能平靜接受一個失去大師光環的新的自己。在這些方面確如其發言人所說——將來方向未定,它還沒有想好也沒有準備好。或許未來還會出現吉卜力解體的傳聞,甚至未來吉卜力真的會某種程度的解體,但那時,這種解體也絕不意味著企業理想的改變,而只是企業運營思路的改變。換句話說,吉卜力永遠是一個做動畫電影的公司,它的骨子里就有這種基因,這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它可能通過解體來讓自己更像一個正常狀態下的動畫企業,解體的意思將是裁員而不是散伙。
解決財務困難方式很多,我們不知道吉卜力是否有上市的打算,但可以肯定憑借其品牌,它想找到投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至少迪士尼就是一個一直在西方等待著的人。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解決企業固有機制和內在推動力轉型的問題。
對于宮崎駿,全世界動畫迷恐怕沒有幾個不喜歡的。他的筆觸如此細膩,他的想象力如此動人,甚至他桀驁不馴、與這個世界的主流格格不入的個性都如此讓人感到可愛,連迪士尼首席創意官約翰·拉塞特都對其頂禮膜拜。我們們愛宮崎駿,但是我們們真的愛吉卜力嗎?我們們關心吉卜力,是因為它有宮崎駿,或者說曾經有過,還是因為什么別的東西?我們們關注吉卜力的未來接班人,是因為真的想看到更多吉卜力的影片,還是因為這只是我們們關心宮崎駿的一種情感的延伸——我們們不希望他和他的風格后繼無人?
每個人可能會有每個人的答案,我們的答案是前者,我們愛的是宮崎駿,而不是吉卜力。我們不愛鈴木敏夫,雖然他是一個很優秀、很成功的制片人。我們也不愛米林宏昌、宮崎吾朗,因為他們其實沒有自己的風格。面對吉卜力工作室近乎不擇手段地為新片進行的宣傳,我們或可再次容忍,但那是因為愛宮崎駿而容忍,而不是因為其他。吉卜力這個工作室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給大師一個工作的地方。所謂“撒哈拉沙漠的熱風”(吉卜力的意思),只是宮崎駿知識體系下的一個名詞,隨著宮崎駿的離開甚至未來的離去,這股熱風也將消失在撒哈拉沙漠中。
明年將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30周年??梢哉f,形式上的吉卜力仍將繼續存在下去,不僅它將度過30周年紀念日,40周年、50周年也都完全沒有問題。但精神上的吉卜力或許將隨著宮崎駿的引退而逐漸淡弱,并將隨著宮崎駿終有一天的離開我們們而徹底消散。也許那時才是我們們為吉卜力工作室寫回憶錄的一個更好的時點?!?/p>
關于“吉卜力” 你不知道的事情
“吉卜力”(Ghibli)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這也正是宮崎駿所希望的,他想在電影工業掀起一股新風潮。
宮崎駿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是沒有劇本的。
在千與千尋中為千尋媽媽配音的聲優澤口靖子在為吃東西那段配音時真的在吃雞腿,美版的配音演員也做了一樣的事。
《借東西的小人》故事發生在東京西部的鄰居小金井市,那也是吉卜力總部所在。
宮崎駿在要求吉卜力制作動畫時使用電腦的部分不能超過10%
《千與千尋》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首映,創下約2350萬觀影人次和304億日元(折合22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成為日本歷史上最賣座的影片。今年大爆的《冰雪奇緣》也仍然沒有打破這一紀錄。
有兩位曾經飾演過蝙蝠俠的演員為吉卜力動畫配過音。蒂姆·波頓導演版本的《蝙蝠俠》男星邁克爾·基頓為《幽靈公主》配過音;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版本的《蝙蝠俠》男星克里斯蒂安·貝爾則為《哈爾的移動城堡》配過音。而《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哈爾的日本配音則是木村拓哉。
《起風了》中主角配音是《EVA》系列的監督庵野秀明,而英文版配音則由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囧瑟夫)擔綱。
宮崎駿動畫的御用作曲是久石讓。
《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城堡造型原貌并非你所看到的那樣。那個造型原本沒有腿,只是為了填滿吉卜力博物館的一塊空地而設計的,當制片人問宮崎駿,你打算如何設計那個城堡啊?宮老機智地給那個東西加了四條腿。
宮崎駿為了設計《魔女宅急便》中琪琪的服裝,和裙子的擺動方式,跑到街上盯著女孩們的裙子好幾個小時。
《千與千尋》中千尋的父親開的車是第一代奧迪A4。也正是因為故事設計將車要開進森林,所以導演決定用了這么一輛性能比較好的車。
宮崎駿為了抗議伊拉克戰爭,他拒絕出席2002年奧斯卡頒獎禮,在那一年他的《千與千尋》獲得了最佳動畫獎。
在《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喝的是咖啡,但是在由迪士尼發行的美版里,咖啡變成了熱巧克力,因為迪士尼認為小朋友不適合喝咖啡。
《懸崖上的金魚姬》是中的5歲男孩宗介是宮崎駿根據自己的兒子宮崎吾朗五歲時的樣子設計的。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從有想法到正式制作經歷了40年。而導演米林宏昌作為吉卜力備受期待的新人執導了工作室2014年最新的作品《記憶中的瑪妮》。
宮崎駿一天抽30支煙,僅次于《教父》的導演弗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因為這種愛抽煙的都聲稱能在煙里找出靈感。
在制作《貓的報恩》的過程中,吉卜力收到了日本一些游樂場的來信,希望他們能讓那些貓主角可以再游樂園中游行20分鐘。
“我們是那種當船只還沒有出現沉沒跡象的時候就會拋棄船只的人,而Kon-Chan則是那種深愛著船只和船只上的人,而選擇和船只一起沉沒。”——吉卜力最受期待的接班人近藤喜文英年早逝之后宮崎駿所作的悼詞。
吉卜力破百億日元的作品迄今共有5部,全部是宮崎駿的作品。endprint